出了餐馆,进了旁边的院子,上了紧挨餐馆的公寓2楼,看到有个公寓单元的门开着,就进去了。挺大的一个公寓,进门是个小厅,右手边有个房间锁着门,后来知道这个是餐馆内部的理发室。对面是个厕所,没有洗澡设施的纯粹的厕所。再往里走,过道两边豁然开朗的是两个大厅,一南一北。南厅外面是个大阳台,厅里摆了张乒乓球台;北厅则是一面大窗户朝外,摆放了很多沙发,应该是餐厅暂时用不上的。两个厅加起来得有80平米那么大。走道的尽头是个卫生间,而卫生间的两侧是两个房间。
我看两个房间都开着门,就走过去。其中一间里面有个大姐,看起来30多岁,我就问这里是不是财务部,她说是。我就说我是新分来的,叫LXG。大姐就说“啊,知道知道,我们昨天收拾了一天,给你腾地方呢”,并指着一个空桌子说,你就坐这儿吧。
我看看这个财务室的环境,再想想一路找过来的曲曲折折,心中暗自叹息啊,和那家制药公司没法比啊,当时心里就很郁闷了。过了会大家都来了,一一做了介绍。财务主管跟我说,小L,你最年轻了,就先做出纳吧。于是,做为全餐馆学历最高的人,我开始了我一年多的出纳生涯。
财务算上我一共6个人。主管是个女的,30出头吧,是我来之前餐馆学历最高的,大学本科,但没拿到学位,就叫LZH吧;我来那天第一个见到的大姐XHY是成本会计,快40了;坐她对面的是LGY,总帐会计,30多了,男;坐我对面的是YCQ,我来之前是出纳,我来了还是出纳,但是成了高级出纳,指导我的工作;还有一个人,其实不是餐馆的会计,算是关联企业的会计,管一个在外地的外事单位的帐。
因为那是十多年前,又是个国营单位,所以财务管理是很薄弱的,财务部门的工作就是报销,记账,出报表,收钱,简单的不能再简单。我不能说财务部的这些同事水平低,只能说在那个体制下,很难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其实按现在的情况,这6个人的工作,2个人干就足够了,这还是因为必须得有个出纳。
整个餐馆大概是100多人出头,主要是厨师和服务员两类人。没有人事部门,人事部门的职能权限都在上级单位了。还有业务部门,3、4个人,外出联络联络业务吧,里面都是能人。我刚到的时候的总经理是个退伍军人,倒是经常雄赳赳气昂昂的,但我不是特喜欢他,当然我估计他也不喜欢我吧,觉得不是一路人。主要的人就这些了,还有的人如果后面需要涉及,我再介绍吧。
餐馆的业务模式也是很简单的,就是堂食和外烩。堂食就是顾客来餐馆里吃饭,餐馆说是面向外交人员的,但其实社会上来吃的还是多数,光靠那些外交官的生意,大家都得喝西北风了。另外堂食的主要顾客就是外国旅行团了,搞不清楚业务部门怎么忽悠人家的,外国游客不远万里来到北京,不去全聚德不去东来顺,来这个餐馆干什么?而外烩呢,就是去人家提供的地方提供餐饮服务,比如某个使馆或外交官家里要搞个宴会什么的,我们就会派几个厨师和服务员,带着做饭和盛菜的家伙去了,在那里连做带服务一条龙,做完了通常都是当场给钱,一般都是外汇券,会有人交到财务也就是我这里。
而我的工作也就相应的简单。按照正常的程序,这个出纳每天的工作应该是这样:一大早餐馆的收银员会上来财务室交一次钱,是昨天下午营业收的钱,有支票也有现金,我的任务就是核查现金和支票总数和同时交上来的水单,核对无误后就都扔到我保险柜里,然后就可以把这些制单,很简单的借方现金银行存款贷方收入就行了,但是是四本帐,因为外汇券是不能和人民币混着记的;有时候两个采购员会来拿支票,这个也不复杂,往往他们已经拿到总经理的批复了,我开支票,主管给盖章就行了;下午刚上班的时候,餐馆的收银员会再上来财务室交一次钱,这个就是上午营业收的钱;我同样制完单连同上午的单交给主管审核,当天的主要工作就结束了。通常快下班的时候,我就应该去趟银行,把当天收的人民币现金和支票存进银行里。而外汇券现金和支票,则是攒个几天去趟阜成门那里的中国银行去存。
人民币的开户银行在东大桥,大概就是现在蓝岛东边那个叫世贸天阶的地方。这个离我们餐馆有点远,骑车得20-30分钟吧,所以应该是单位派司机班送的。但每天下午快下班的时候司机班是不爱出车的,那年月司机还是很牛的,连领导有时也要照顾他们的情绪,所以我们财务通常是不麻烦他们。于是我经常拿个塑料袋,里面装上几百现金和几张支票骑车去银行了,到银行办完事情,就直接下班回家了。不过,我可不是天天去。我发现我们主管也很少管大家,很少盘我的现金库。所以,有时候我好几天都不去银行,通常都是手头有支票快到期了,才去一次。
工作中比较烦人的就是月底了,要结帐了,所以怎么也得盘一次现金库。做出纳,都说要日清月结,我是没有日清,所以到月结,经常有现金对不上的情况,不过每次最终都能把数凑上。银行余额调节表我也做,但好像做了没人看,没人看,我就马虎着做,到离职的时候,还真发现点问题。
所以做了这么多年之后,尤其是开始自己也当了主管了,我对下属的工作还是盯的比较紧的,不是每月抽查,也得每个季度抽查,
日期:2008-10-7 23:19:00
现在想起来,那段时间是我上班后最悠闲的时光了,从心底感觉到悠闲。因为那会我们这些大学毕业生分到事业单位,按规定是5年内不得离职的,否则要赔钱给单位,还会失去“干部身份”,所以当时就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了,想先混上5年再说吧。
另外,工作了一段时间,又听了很多说法,说我们这些大学生就是到基层锻炼的,一般一两年后就会被外交部选上,派驻到咱们中国的驻外使馆去,运气好的第一次就能去美国啊欧洲国家什么的,运气不好的,可能会被派到非洲国家,但据说非洲国家风景都很好。
像我们军训的时候带队的领队,第一次出国去了埃及,待了四年回国。回国后外交部就分给他一套2室1厅,在永安里那里。他在部里晃了2年,结了婚后,又被派到美国了。去美国时,他的级别已经可以带家属了,所以他老婆和他一起去的。他家里还挂着张他和老布什总统的合影。陪着我们军训了半年,回来待了段时间,听说他被派到欧洲的一个国家使馆去了。
我记不太清了到底是什么级别可以带家属,好像是第二次出国并且是二秘以上吧。那时候咱们这方面的政策还很不人道呢,初次出国级别不高的,即使结婚了,配偶也是不能跟着去的,更别说孩子了。有时候一去就是4年,中间好像只有一次探亲。我在餐馆的时候,就有一个厨师30多了,孩子都5、6岁了,终于熬到被派出国了,是个非洲国家,比较富裕的那种。可是这老兄呆了不到3个月就回来了,是他自己要求回来的,他回来跟大家说,他特想家,想他孩子,想得夜里自己在床上掉眼泪。当然,夫妻分居也是个问题。
像我这样的会计系毕业生,到了使馆都是会计兼采购,可以自己开车出去,不像其他使馆工作人员,是不能随便离开使馆的。听一些早几届的人说,去驻外使馆其实挺没意思的,但能攒钱,而且攒的都是美元,因为在国外纪律很严,不能随便外出,没花钱的机会。攒的钱到回国的时候,能搞到好多买电器大件的指标(年轻点的估计都不知道“指标”这事,问问家里年长的人都是知道的)。
这些事情多少影响了我,让我觉得也许留在这个地方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不就是熬时间熬资历吗,这个难不倒我啊。熬到差不多,就能出国、分房、带老婆周游列国、挣美元、买进口电器,看来还是挺不错的。这些想法让我当时一直对没能去那家跨国制药公司而耿耿于怀的心情得到些许的平衡,也就打算这么干下去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