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外企 - 我做会计好多年》
第2节

作者: LG漫步时光
收藏本书TXT下载
  面试快结束的时候,我和他实话实说,我说我觉得他不适合这个职位,而且我觉得他可以考虑其他方面的工作,比如咨询行业或者投行之类的,他人还是很聪明的,性格上也比较外向,脑子里想法比较多,其实去做BD方面的事情也不错。当初为什么一定要进四大呢,白白耽误了一年。
  普华工作了2年的是个小女孩,今年才24岁,以前是学国际贸易方面的,学校是挺有名的咱国家TOP 5的。谈了10分钟,我就知道她不合适,基本上对会计还不是太明白呢。总是跟我强调她参加了几个大型企业的审计,都是些如雷贯耳的名字,这里就不披露了。不过你才工作2年,在那些大型项目中,根本不可能独当一面的。
  我过去一个同事,4大里面干了10年审计,第一次全权负责一个航空公司的审计,非常的晕,差点干不下去了。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可就老有些四大的年轻人,总爱说他做过什么什么大型项目,比如什么中国人寿啊、工商银行啊、中国石油啊,都是境外IPO呢。但从我的角度看,如果你只在四大干过3、4年,其实多做中小企业的项目更锻炼人。因为只有这些小项目,级别低的人才能负责的方面更多,看的更全。你才毕业2年,如果跟我说你一直做大的IPO,其实学的东西应该不多,尤其是如果带队的高级员工能力也一般的话,你就基本上废了吧。

  我问了这个小女孩不少税务方面的事情,发现她基本上没什么概念。这个情况你做企业就比较费劲,尤其是个初创企业,税务筹划其实很重要,有些事情一开始做错了,以后想纠正都不容易,特别是在北京这个地方,税务方面灵活度不是太高。所以,我觉得这个女孩可能是觉得自己在四大里面没什么发展了才想出来的。她觉得自己2年的经验不错了,要求的薪水居然是一年20万。这个让我特别的吃惊。因为以她的能力,年薪10万就是上限了。这大概是很多从四大出来的人的共同想法吧,以为四大这块招牌能让他们薪水翻倍的涨,但其实现在,四大已经算不上是个金字招牌了。

  要去吃饭了。下午还有不少事情。晚上如果有空再续了。

日期:2008-10-6 17:50:00

  第三个面试者,是这几个里面比较成熟的了。在普华干了3年,以前也是学会计的。学校一般,全国财经学校里面大概是前5,但综合排名不怎么样那种。但我觉得他离开普华好像是不得已,因为他似乎很喜欢普华的一切,言语中流露一种自豪感。所以我就问他现在是什么级别了,今年升职了吗。他有点闪烁其词。我基本上也就明白了。估计是今年没升职,属于普华希望能自然淘汰的那一类了。普华的体系我不是很清楚,但干了3年,今年是第4年了,可能明年可以考虑升经理了,如果今年没给升职,那明年的经理就没什么很大的希望了。

  我比较关心的就是什么原因让他没升职,但这仁兄一直不正面回答问题,我估计他是各种面试技巧之类的书看多了,跟我避实就虚呢。我觉得这是现在很多求职者的一个大误区,看了太多的面试技巧,老琢磨怎么忽悠面试官。其实面试的时候,应该是展示一个相对真实自我的机会。做人事的人都知道over-qualified 和under-qualified的说法。如果你对一个职位是前者,其实你做起来不一定开心,因为工作太简单,没有挑战性。如果是后者,你真得到那个职位,你会做的很累,而且还会错误百出,可能最后连试用期都过不了。因此,展示真实自我,也是让用人单位了解你是不是真的适合这个职位,不光是你的能力,还包括你的性格、成熟度等等。毕竟找个工作不是像把自己卖了,不合格的产品你卖了,人家不找你算帐你就走运了。可把自己卖到一个不合适的职位上,倒霉的是自己。

  最终我还是觉得这个第3个面试者不是很适合。其实这个职位应该是找一个有在企业里工作过的背景的人,能够把帐建起来,能够把企业的内控制度搞起来的人,当然还得熟悉一些税务的实务。一个大学毕业就进四大,干了2、3年的人,其实很大程度上是under-qualified这个职位的。
  如今的四大,每年都从各大学大量地招收应届毕业生,这些人进了四大,前1、2年做的工作是比较初级的。在这些工作中,有些人会表现出比较强的个人能力,有些人会表现出适合在四大工作的潜质,也有人两者兼有。这些人如果一直在四大,会一直往上走,最终只有少数人成为合伙人。绝大多数人,因为各种原因就离开了。有的人主动离开,被其他公司挖走了;有的人是能力强,但不一定适合四大的工作方式;更多的人是看不到在四大更远大的前途,于是镀上几年金就跳槽了;还有相当一部分,等于是完全不适应四大,能力又不强,于是升职升不上去,其实就是被淘汰了。今天我面试的3个人,2个人其实是属于被淘汰的范畴,1个是不适应四大。

  因为我说的这种情况,其实现在在企业里面招聘的时候,很多并不一定把四大看成是必须的条件,因为大家知道很多四大出来的水平并不高。我在论坛上看到有些人,本身的条件很好,也有若干年的工作经验了,但还是想进四大,其实大可不必的。反而应该发扬自己的长处,改善自己的短板,多花时间真正增强自己的实力,不要把时间花在想怎么钻进四大里面。实力强的人,到哪里都会闪光,这个是硬道理。既是你老爹不是当官的,即使你不会拍马屁,但只要你水平够了,你肯定会有机会。

  下面还是说我自己那点旧事吧。
  昨天说到我要去那家外企制药公司面试了。面试算是三轮,第一轮是人事负责人,这个人也是和父母的朋友认识,相对来讲很客气,只是问了大概情况,也问了我的英语,他解释说公司中外国人很多。我很担心我的英语状况,所以我诚实的回答到:“我没和老外说过话。”所幸的是他并没有用英语和我交流,这样这就算过了这一轮。
  当天下午就见了他们的财务负责人,负责人是位女士,大概35-40岁之间。在我面试前她刚刚面试完前一位候选人,我看到那位候选人走过,他身上的便装着实有些邋遢,给我的感觉一个做会计的人是不应该穿成这样的。面试的时候的问题也只是大学学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同样也问了英文怎么样。我那时还只知道诚实,我说这四年其实真的没搞懂会计,倒是最后的会计实验课才让我明白了会计到底是怎么回事,别指望我现在马上就能做报表,但如果能让我有机会操作学习,我会进步很快,至于英语,我就坦率的说我的确没什么信心,从来没和老外交流过。我觉得我的坦诚还是说服了这个财务负责人,加上我那会也年轻,也是阳光灿烂的年级,估计他们还是挺愿意我这么个人去的。

  就这样我又过了第二轮的面试,第三轮就是他们的总经理-一个老外。一个会计能被总经理面试,一个原因是因为会计这个职位还是有些重要性的,另外那时他们公司也不像现在那样人员庞大,估计这洋老兄也是闲的慌了。和这位总经理是面对面的英文交流,在大学里也上过外教的课,但和外教也是从来没有过交流。这次和老外第一次的交流还是很恐怖的,开始的自我介绍阶段基本上就是靠事前背的,然后他开始问我对会计的看法时,我勉强能听得懂几个词,那时我已经满脸通红,说话结巴,以至于到最后,这位大经理不得不从人事部叫来一位先生来给我做翻译,这让我很没面子,心想这下完了。这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一次英语不好带给我的不力,对,不力,不是不利,是满脑子想法说不出来的无力,很失望的,很受打击。当时我不知道,今后我还会面对数次这样的失望和打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