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扯西拉——我的人生感悟和经商心得》
第21节

作者: 弘律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亚里桑那州大学曾经开展了一次“垃圾调研题目”,对家庭废弃物小心谨慎加以控制的研究,不断形成有关当代社会问题的信息。这在人类学的研究上是一个创举。通过调研垃圾,我们可以了解这个地区的人最喜欢消费什么,消费的量的多少,甚至包括消费品的品牌,有句玩笑话是从垃圾里都可以找出这个地区最为流行的避丨孕丨套的品牌。
  这种让垃圾说话的方法,就是情报科学的精髓。情报科学的本质是利用一切手段去收集可供分析的数据和信息,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国家安全和商业领域。政客们和商人们都喜欢使用情报科学来为自己的决策提供可供分析的数据和信息,以帮助他们做出最接近准确的决策。

  理想的情报科学应该是可以分析要分析的对象的一切属性,以揭示它背后隐藏的规则。但是在实践中我们通常并不这样做,因为这基本上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尤其是对于商人来说,有可能它只需要这些信息中的一个断面。因此情报科学不可避免的要产生一些技巧性的原理。今天,在全球最令人瞩目的互联网技术——搜索引擎中,情报科学的原理的使用被发挥到极致。
  情报科学中首先最值得一提的是关键词,关键词是我们要进行情报分析时的一个核心概念。比如我们想要分析某地区的啤酒的消耗量,那么啤酒就是我们要分析的关键词。
  其次就是关联词,准确的情报分析有赖于全面的信息,与关键词相关的各种其他的关键词就是我们要分析的目标的关联词,关联词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到我们需要了解到的其他的一些情况,比如在啤酒这个问题上,白酒、红酒、奶酒、饮料就会是它的关联词,我们通过分析这些关联词的相关情况,同样可以得到与啤酒消费相关的一些信息,比如这个地区的人可能更喜欢喝白酒,因此啤酒的消耗量会较少。

  还有一个核心的概念是敏感词。所谓敏感词,它是一些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关键词产生作用的关键性概念,但是与关键词和关联词又不相同。比如在啤酒消费问题上的分析上,当地的法律、宗教信仰、人种族群、人口结构、商店多少、饭店多少等这些因素就是我们要关注的一些敏感词。
  在实际的商业应用中,这些概念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98年我上大学的时候,大学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都还有老的目录查询服务,这些供读者查询的目录被装在一个个的小格子里,就像中药店里放重要的那种格子。每个格子上面会有种标签,标签上会写明这个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类型的书的目录,比如心理学、哲学或者宗教等。拉开这格子,里面有很多的纸条,每张纸条里都写着某本书的名字,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代等重要的信息,还有这本书的关键词和内容简介。

  我想有过网站制作和网页优化经验的朋友读到这里会笑起来,因为这些正是我们SEO技术的核心,title,keywords,meta等等元素。其实现代的搜索引擎技术就是在情报科学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搜索引擎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让我们搜索我们想要的信息。Google等搜索引擎的先行者不但给我们提供搜索信息的服务,还给我们提供分析工具,我们可以通过google的关键词工具来对我们想要进行的某项业务或者想要销售的某项产品的市场前景进行数据收集,google可以明确无误的向我们展示上个月该项产品在哪个国家被多少人搜索过,在全球又被多少人搜索过。甚至可以提示我们与这个产品关键词相关联的其他的关键词被多少人搜索过。这使得现代互联网商业的数据分析变得十分的简单和有据可查。我们得佩服这些技术天才,将一个纯粹属于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了。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我们要从事网络销售,在我们还没有开始进行销售之前,我们已经可以通过google的关键词工具来对市场进行精确的分析和判断。比如我们要销售女包,我们就可以以女包作为关键词,在google的关键词工具里进行数据分析,这可以极大的减少我们决策的误差。
日期:2010-06-07 21:16:02

  择优原理
  在我们小时候读过一个寓言,猴子看到玉米放弃芝麻,看到西瓜放弃玉米。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不应该三心二意。我不知道这个寓言是不是从小学生的阅读资料中删除了,它实在不是一个好的寓言。揭示的也不是所谓的真理,而是把人往傻里教。看到西瓜就应该放弃玉米,看到玉米就应该放弃西瓜。在有更优的选择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更优的东西,包括理论、方法、产品、营销手段、营销技术,对一个商人而言,如果不懂得运用择优原理,那么他注定了是失败的。对于一个国家领导人而言,如果他不懂得择优原理的话,他也会带着全国人民受苦。而一个将军如果不懂得择优原理的话,他的士兵们会很不幸,丧生在自己领导的错误指挥下。

  良禽择木,良才择主,聪明人要不断的选择更优化的方向。就如我们今天的这个社会的发展方式,如果出现了更优的方案,而仍然一如既往的坚持落后的办法,那实在是不可理喻了。人类社会的进化是一个不断的择优和放弃落后的过程,如果没有这种择优的精神,我们今天还在过着茹毛沥血的生活。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不断的择优,选择更好的朋友,选择更好的书籍,选择更好的学校,选择更好的居住条件,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天性,择优源自我们的这种天性。每个人在潜意识中都是在不断的进行择优。但是优有一个标准的问题,只有预设了一个标准,才会有优劣之分,没有标准,不好判断优劣。在猴子捡东西的这个故事里,优的标准很简单,一眼就能看出来。但是在很多时候,优的标准却相当复杂,尤其是在涉及到生活问题上,其复杂程度则不容人轻视。

  比如有人认为有钱的生活方式更优,有人认为清净自在的方式更优,有人认为沉浸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中更优,有人则认为愤世嫉俗更优,这种标准因人而异,实难统一。包括在思想认识上,有人信奉集体主义,有人信奉个人主义,有人信奉人道主义,有人信奉精英主义,信仰是一种自由,也难说哪种更优,哪种更劣。在这种问题上,我曾经认为理性可能是最后的归宿,但是上帝让我看到了自己的错误,不一定人人愿意遵循理性的原则。荣格博士在研究人的性格的时候就提到人的性格有直觉、知觉、思维和情感四要素组合而成,各个人偏向程度不一样,最终导致他们的性格和认识问题的方式和能力都有差异。所以在人与人之间的区分中,真的很难分出优劣来。每个人的标准都深藏在自己内心深处,唯独当一个人去反省这方寸之地的时候,才会认识到究竟这里是否有沉渣。佛教有一个说法,即心即佛,一个人接近自己的内心的时候,也就接近佛陀的境界了,反省常使人更接近理性。如果在人生的态度上一定要我选择一个更优的态度的话,我会选择自我的反省,因为它使人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

  而在工作上,择优的标准则容易树立,最佳的标准就是效率。一种工作方案效率高,那么这种工作方案理所当然就会是最佳的。一种工作方案效率低,那么这种工作方案理所当然就不是最佳的。
  要想应用择优原理,需要一个人时时刻刻都在做裁判,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有时候两种方案实在难分优劣,各有长处,各有短处,取舍很不容易。对此,我们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呢?我个人认为另一项原则作为择优原理的补充是相当必要的,就是区分重要的事情和紧要的事情,重要的事情影响长远,紧要的事情不会影响长远但是往往是眼前最为急迫的。我们可以选择坚持在大方向上坚持重要的事情,但是在临时性的决策上顾及紧要的事情。至于说要顾及到什么样的程度,则完全与个人具体的情况紧密相关了。比如,我们是选择按照自己的爱好去生活,还是选择眼前的利益去生活,也许离开眼前的利益我们难以生存下去,但是爱好难以放弃,这时候完全可以在中长期上选择爱好,在短期内选择眼前利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