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学习这些法很有必要,你们有能力的话,应在自己懂得的基础上,将这些道理随时随地传给有缘人。有些人不想当法师,认为这没有地位,但我觉得法师的地位是很高的。上师如意宝一辈子都在讲经说法,并没有追求世间地位,从历史上看,很多的高僧大德,像阿底峡尊者、宗喀巴大师、静命论师,也是一生都在当法师、当论师,对世间的贡献不可思议。因此,极个别的法师和辅导员,应当怀着利他菩提心,将自己所懂的甚深无常之理传给别人。
<
日期:2010-1-29 10:41:00
(何谓生苦?人死之时,不知神识去向哪一道,在受生之前,会有中阴身,在三七二十一日内若遇到有缘的父母行房,就会来投胎。第一个七天胎儿象稀薄的乳酪,第二个七天象粘稠的乳酪,第三个七天象凝结的酥酪,第四个七天象肉块,当头和四肢初成之时,恰巧有风进入腹中,吹动胎儿的身体,六根即伸展开来。胎儿处在母亲的腹中,位于小肠等生藏下方,大肠等熟藏上方。当母亲喝一杯热水,碰到胎儿的身体,胎儿就会感觉如在镬汤地狱一般;当母亲喝一杯冷水,胎儿则感觉是在寒冰地狱一般;当母亲吃饱的时候,胎儿被食物挤压身体,痛苦不堪;当母亲饥饿的时候,腹中空空,胎儿则感受到如饿鬼道众生的倒悬之苦。等到胎儿满十月将要出生的时候,头部向着产门,如被两座大山夹紧一般剧痛,母亲危急父亲忧怖,当婴儿出生时,身体落在草上,细软的皮肤就如被刀割一般疼痛,所以初生的婴儿都会失声大哭。你们说这是不是苦?大家都说:“这真是大苦啊。”)
日期:2010-01-29 11:18:28
我们所修的法可以是中观、禅宗的甚深道理,也可以是简单的念佛法门。古代修行人的精力、时间尽量用于善法方面,而末法时代的很多人,非要因缘圆满具足以后才修行,这是一种很愚痴的行为。记得《百喻经》中说,有个愚笨的人,有一次口渴得不得了,正好遇到一条清澈的河,但他却呆呆地望着河而不喝水。旁人奇怪地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河水这么多,我怎么能喝得完呢?”这个故事说明外道和不学佛的人为什么不学佛呢?因为他们认为佛法高深莫测,自己不能守所有的戒律,所以不敢学佛。
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就像口渴的人即使只喝一口水,也能缓解自己的口干舌燥,一口水也有一口水的作用,如《水木格言》云:“诸法纵难知全,少知亦得大利,江河虽难全饮,少饮亦能解渴。”佛法虽然博大精深,但学一句话、一种道理,对你也是有利益的;佛教的戒律虽然多不胜数,但只要守持一分戒律,如皈依三宝或不杀生,也会有无量的功德;十方众生虽然无穷无尽,无法一一帮助,但哪怕对一个众生做一点饶益,即使做不到也很想帮助他,有了这一颗心,功德也是无边无际的。
日期:2010-01-29 11:34:32
如何恭敬僧宝:
唐太宗问玄奘大师:“我想供僧,但听说许多僧人无有修行,应当如何?”
大师开示说:“昆山有玉,但是混杂泥沙;丽水产金,岂能没有瓦砾?土木雕成的罗汉,敬奉就能培福;铜铁铸成的佛像,毁坏则会造罪;泥龙虽不能降雨,但祈雨必须祈祷泥龙;凡僧虽不能降福,但修福必须恭敬凡僧。”
唐太宗听后恍然大悟说:“我从今以后即使见到小沙弥,也应如同见佛一般
日期:2010-01-29 12:41:25
我们在诸佛菩萨面前发了愿,可以说把自己已经送给众生了,应该时时有这样的念头——我就是众生的,这样一来,自己也会愿意付出的。《吃亏是福》一书中说,湖南有个贫穷的家庭,两个女儿在读高中,一个儿子在读中学。两姐妹高考时都考上了大学,姐姐一看家里的窘况,就把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偷偷藏起来,说自己没有考上,而让妹妹去读。妹妹一直不知道真相,有次她放假回来,偶尔的机会发现了姐姐的录取通知书。令人震撼的是,姐姐录取的学校比她的还要好。这个时候一家人才发现,姐姐为了成全妹妹,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宁愿一辈子当个农民。大家被这种高尚行为深深感动了,报章媒体上纷纷赞叹她。可是真正的利他心,是没有任何条件的,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姐姐、妹妹,或者跟自己关系好的人,凡是有生命的众生,我们都要全心全意地帮助。所以,大乘菩提心的精神,是世间任何善行都无法相比拟的。
日期:2010-01-29 15:17:34
学习佛法的意义在于明了因果取舍,不一定非要开天眼、得神通,也不一定非要马上开悟。有些人连最基本的断恶行善都做不到,却一直奢谈“我要开悟”、“我要成就”。有个人说:“我学佛这么多年,怎么还没有开悟啊?”我不知道他所谓的开悟到底是什么?其实,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生起定解就是一种开悟,从此以后精进断恶行善,为来世开创良好的开端,这就是一种殊胜的成就。
日期:2010-01-29 15:19:13
道理虽然如此,可是因为没有立即现见造恶业的果报,所以许多人经常高高兴兴地造罪业,但这些人必将哭哭啼啼地感受苦果。如《因缘品》云:“为己得安乐,笑着造罪业,罪业之异熟,将哭泣感受。”现在到处都是高高兴兴造恶业的人,前一段时间,某地有一家人举办婚礼,他们摆了一百多桌酒席,每一张桌上都摆满了鸡鸭鱼肉,所有的人都痛快地喝酒吃肉,大家都特别开心。可是在这欢乐的背后,有无数的众生遭到杀害,从因果的角度来看,这场婚礼已经摧毁了这些人的安乐,将来他们肯定会哭哭啼啼地感受果报。如果这些人懂得佛法,以另一种方式庆祝新婚,比如把办宴会的钱用来放生,这对他们的生生世世肯定是有利的,可惜的是他们根本不知道该这样做。
当今时代不同于往昔(佛世时),因果难以在即生圆满现前,但它是绝对不会空耗的,这就像虽然看不到高空中鸟儿的影子,但鸟儿落地时必然会出现影子一样。在造了善恶业之后,虽然现在看不到、摸不着它们,但这些业并不是不存在。比如说,如果我们转了一圈转经轮,或者念了一遍《普贤行愿品》,虽然暂时看不见这个业,但它绝对是存在的,会一直跟随自己,并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果报。如果我们杀了一个旁生,这个业也会一直跟着自己,直到忏悔清净或者亲身感受果报后,这个业才会消失。律藏中也说:“犹如影子随人后,身坐影坐行彼动,善恶如影亦复然,此乃佛说无上语。”一个人不论到哪里去,他的影子都会跟在身后,当他坐下来时影子也会坐下来,当他移动时影子也会随之移动,善恶之业就像影子一样,会紧紧地跟随造业者,不可能无因无缘失坏。
总而言之,不管是伞盖下的大法师,还是十字街头的乞丐,高低贵贱在内的所有人都要诚信因果,这一点至关重要。通过这次学习藏传净土法,希望道友们能对业因果产生定解,今后在因果取舍方面有所进步。有些人当下会有很大的转变,从此以后再也不造恶业,日日夜夜勤行善法;有些人慢慢有所进步,以前对造恶业一点都不害怕,现在说话做事都有所顾忌。无论如何,只要有好的转变,就说明学习佛法起到了作用。
日期:2010-01-29 15:28:46
午四、安乐行境不可信赖之理:
与诸天女相倚喜,美丽乐园共嬉戏,
复将为诸剑叶林,斩断手足与耳鼻。
或入曼陀妙池沼,天女金花艳彩容,
舍身步入无滩河,炽门难挡受热浪。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