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萨一直都在我们每个人身边,他们一直都在救我们啊!
日期:2009-11-30 15:02:33
上师虽然有慈悲心,但仅以上师的慈悲心让你解脱,也有一定的困难。在三千大千世界中,佛陀的智慧、慈悲、能力最大,对众生犹如独子般慈爱,可是佛陀在世的时候,不信佛教的众生那么多,佛陀即使悲悯他们,也不可能将他们全部扔到清净刹土。所以,很多事情并不是像你想得那么简单。
佛经里说:众生的罪业不是用水洗掉的,众生的痛苦不是用佛陀的手遣除的,佛陀的智慧也不可能转移到众生相续中,佛陀唯一的办法,就是给众生宣说清净、寂灭之法,以令其通达因果取舍的道理,如此才有解脱的希望。 ——《前行广释1》
日期:2009-12-01 09:04:05
下载后,释放文件于任意盘,
然后找到“设置”,点“控制面板”,“鼠标”点“指针”那栏,点“浏览”。
然后找到释放的盘,找到下载的这个文件。点“应用”。
刚开始用,可能有点不习惯。经过测试,转经轮的左上角,就是鼠标的指针处!
日期:2009-12-01 16:56:44
科学发展是滞后的
例如电磁波、红外线,在没有发明仪器前
我们不承认吧?因为没看到的缘故
日期:2009-12-02 09:48:37
康熙辛亥年冬,南京工某在舟山客居时,与卖面妻私通。其夫察觉后,合家迁往他村回避。不久,工也迁至。一晚,夫从外归来,隐约听到屋里有窃窃私语声,便密自开门,取面刀暗中砍去,正中工某脑部,以为工死,遂将其连被捆上置于床下后,便去邻家取火,归时工某已不知去向。次日,有人来报:某处荻苇中见有死尸,血流满身,外裹一湿棉被,已冰结如胶,细看即是工某。陈尸处离村约一里,中间隔一大河。工某逃生,裹被渡河,因冰水入脑而死。
工某因为最初一念淫心,遭受白刃砍头之痛、冰河彻骨之寒、暴尸荒野之羞,现世即受如此惨剧的报应,可见淫欲如同毒蛇,害人至深。
又淫业方面,虽没有以身口作不净行,但只要心生染污念,也将罪染相续,感召很大的果报。
明正德年间,四明有一符秀才,死后托梦给儿子说:“我生前犯淫律,明日托生,将投生作南城谢家的狗。请你急行善事,为我忏悔。”说完之后,一鬼牵其颈项,一卒以白皮蒙其头,悲啼踯躅而去。子惊醒后,第二天谢家果生一狗,身体细白,秀才子将其买回,并为它广作善事。五六年后,狗不食而死。又过月余,其家小鬟忽然蹲在座上大声说话,就象秀才的样子。当时家人都被召来,秀才说:“我实未曾犯淫,只因十八岁时,经过嫂房,嫂正在洗妆,指环落地,叫我拾取,我因此动情。后来嫂又时时对我笑语,我当时几乎破义。后来嫂以病而死,我感觉神思愦乱,次年亦死。死后,有鬼将我捆缚至一官府庭下,两手据地,已成狗形。现在因你行善有功,得以忏悔前孽,我将往山东赵家投生为其子,所以来与大家告别。”说完后,小鬟倒地而醒。
符秀才虽然身口未作邪淫,但内在邪心炽燃,所以他所造的是集而未作之业,由此意业不清净而感恶趣的果报。
日期:2009-12-02 15:13:57
丑一、不住差别基色等:
不住于色不住受,不住于想不住行,
不住何识住法性,此即行持胜般若。
通过第一品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所学的目标,也就是说遍智是第一品所讲的内容。那这样的遍智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得到呢?首先应通过观察了达空性,在此基础上还应不断修持,之后才能断除所有实执。其实空性法门就是不住、不二的法门,而这样的法门就是菩萨道智的修学内容,或者说菩萨的道智实际就是一种空性法,而本品就宣说这样的内容。在《现观庄严论》中,第二品专讲道智,大家可以参阅。
至于一切万法的空性本体,它不可能住于五蕴上。如果真的能住,要么与五蕴一体、要么与五蕴他体,但因它非实有、不可缘、得不到的缘故,所以不可能与五蕴一体他体的方式来存在。既然如此,那也不可能住于色蕴(指五根、五境、无表色十一种色法)上,也不可能住于快乐、痛苦等受蕴中,同时也不可能住于想蕴、行蕴及识蕴中。
如果我们能按《中论•观五阴品》所讲那样,详详细细用智慧来作观察,就会了知五蕴所摄的一切法根本没有实有的本质。既然实有的本质得不到,那无实、无缘的空性本质能不能得到呢?也得不到。因为,有和无实际上都是边,皆非究竟。
因此,菩萨在行持般若波罗蜜多时,就不可能住于五蕴。那是不是完全都不住呢?也不是。实际上他安住于一切万法的本性中,也就是说他不住于显现而住于本性。因此《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说:分别念并非智慧,它的本体才是智慧。大家经常说明心见性,实际上所谓的本性就是我们现在正在起心动念的这个心的本体,而开悟的境界也不离开它。至于贪嗔痴等分别念的现相部分,禅宗和密宗都不认为它们是真正的智慧。为什么呢?比如大海里面起现波浪,虽然波浪的本体是大海,但波浪是不是大海呢?不是。所以只能说大海的波浪,而大海并不是波浪。本颂也讲不住五蕴而住它们的法性,其实这就是真正行持般若波罗蜜多。
日期:2009-12-03 09:21:50
者:信使保罗 回复日期:2009-12-02 20:56:48
何谓慈悲?如何使自己有一颗慈悲的心?大成乘与小乘又如何区分?
回答:所有众生都做过我们父母兄弟,所以我们要关爱、帮助他们。
具体修法——大圆满前行引导文里有
戊二、修慈无量心:
修舍无量心达到标准之后,接着再修慈无量心,也就是说,将三界的一切众生平等作为大慈心的对境,之后要像父母养育小孩一样来修。例如,父母亲哺育幼儿的时候,全然不顾孩子的颠倒行为,也不顾自己的艰辛,只是想方设法使儿子平平安安、快快乐乐、舒舒服服。同样,自己的身语意要竭尽全力用在使一切有情今生与来世安乐、善妙的各种方便上。
每一位众生都希望自己快乐幸福,唯一追求的就是自我幸福快乐,谁也不希望痛苦哀伤,可是他们根本不知道安乐的因是奉行善法,反而一度造十不善,因此所求与所行已经背道而驰。心里这样默想:这些希求安乐反而唯受痛苦的所有众生,如果都能各随所愿各得其乐,那该有多好啊!屡次三番这样进行观修。
最后观想:不单单我自己渴望安乐,一切众生也同样唯求安乐,这一点与自己没有差别,一直修到真正生起了这样的定解为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