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交流》
第10节

作者: 佛教徒居士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二位僧人对这个无助的丑老太婆感到难过,心底很自然地升起悲悯。他把这患有麻疯病的老妇,小心翼翼地背起来,奋力踏入漩涡激荡的河水中。
  在那当儿,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在河中央,看来是最困难危险的地方,泥泞的浊水在他双腿间冲荡着,他浸湿的毛料僧袍像帐篷一样翻腾着,这位善心的僧人突然惊觉到背后的重物消失。抬头一看,他瞧见智慧本尊——金刚瑜伽母在他顶上优雅地飞腾,并伸手将他拉到他所统辖的空行净土。

  第一个僧人得到极大的教训——直接体验到慈悲和幻相的本质,只好独自继续他未竟的朝圣旅途。
  日期:2009-08-02 21:41:06
  因缘齐全故,起生果作用,
  诸具果性法,皆待各自因。
  这两个理论很关键,也很重要。我们经常讲四种理,这在《中观庄严论》以及荣素班智达的《入大乘论》等论典中有窍诀性的说明,在这里理论性的说明(研究性的说明)也讲得比较清楚。

  首先是作用理。意思是什么呢?只要因缘齐全,它的果一定会产生,这个因缘有如是的作用。这个世间任何法只要因缘具足,比如说肥料等,那它的果就不可能不产生。所以,如果我们通达了作用理,那很多人就不敢造恶业。
  有些人问:为什么我今天杀生将来就一定要堕入地狱?原因他不理解,其实很简单。如果我们把肥料、土以及青稞种子等全部都放在这里,那到了春天果会不会产生呢?果一定会产生。《释量论》中也是这样说的:“无不齐全因,何故果消失。”全部因缘没有一个不齐全,那它的果为什么会消失呢?不可能的事情。同样的道理,我是一个坏人,我今天杀生,我今天诽谤三宝、破戒律等等,如果我没有好好地忏悔,那肯定要堕入地狱;如果好好忏悔,虽然它原本是形成痛苦的因,但是这个因在未受痛苦之前就被摧毁了,那它就不会有痛苦的果。比如说青稞种等因全部已经具足了,但是你把种子拿出来烧焦后放在那里,它就不会产生果。因此,如果我们以前造的恶业没有忏悔、没有对治,那因缘具足的时候这种痛苦在我们身上一定会出现,但是如果我们用金刚萨垛等修法把原来恶业的种子全部铲除完了,那这些种子虽然是不好的种子,但是它们不会成熟苦果。这就是作用理。所以我觉得现在世间很多人就是因为不懂作用理,而一直不承认因果并造无穷恶业。

  “诸具果性法,皆待各自因。”所有具备果自性的法决定都观待各自的因,比如说现在有些人非常贫穷,智慧也极为愚钝,这是果,那原因是什么呢?我特别愚笨是果,我相当痛苦也是果,它们决定观待因缘,观待我的今世、我的前世、我的前世的前世。我天天都生病,显然这是一种果,它肯定有因,所以我经常生病也不怎么怨天忧人(真的,这并不是在说大话),也不希望吃个药就马上好了。我经常这样想:这肯定是我前世杀生的原因导致的,不知道前世杀害了多少众生,我今天该病、我今天该痛苦。有时候自己特别恨自己前世造这样的恶业。所以果必定观待它的因。我觉得麦彭仁波切窍诀中的这些道理非常殊胜,大家对因果方面应该一直想:只要作好事,如布施或者好好闻思修行,它决定有快乐的果,这是无有任何欺惑的;而现在所有的痛苦、快乐也是由前面的因而形成,这是因缘聚合。

  这以上,一个叫做作用理,一个叫做观待理,观待理是从果的角度来讲的,作用理是从因的角度来讲的。
  日期:2009-08-04 21:58:10
  当你如同往常地冒出某种想法时,你是否知道这样的想法从哪里来?或者,你为什么会
  有这样的想法而不是另外一种想法呢?你知道自己的观点以及这种观点是怎样产生的吗?
  最重要的是,你能确定这些的确是你自己的想法、你自己的观点吗?

  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非常重要,因为你的观点决定了你怎么看待事物,而你看待事物的
  方式正是你所有概念、感觉与行动的基础。由于你的生命完全是由自己的概念、思考、感受、
  行动所组成的,所以任何决定你的观点和看法的事物,对于你的生命也一定有极大的控制。
  你是用不偏颇的眼光纯净地观看事物的本来面目呢?还是受了老师、朋友、敌人、书籍、
  报纸、广告、电视、音乐、宗教、文化等等无数的影响,而戴上了有色的眼镜来看待生命?
  可能你认为自己并不是个容易被操纵的人,也认为自己的判断不会受外力左右,但是,

  你又是怎样知道这点的呢?我们可能一直都受着影响却毫不知情。通常当我们被影响时,自
  己完全不知道,因为我们想像自己是和所生活的环境互相分离的,所以各种影响力很容易在
  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溜了进来。
  你的心一直毫无选择地吸收各种影响力,在你毫不知情的状况下,这些内在化的影响力
  成了你的想法、感觉和信仰。它们成为你的一部分,塑造了你对于自己和真理的看法,你甚
  至认不出它们是外力所造成的,反而以为自己是个独立的人,完全地忠于自己。

  想一想,为什么你喜欢某些人而不喜欢其他人?你的政治见解从哪里来?你为什么会被
  某种男子或女子所吸引?你怎么样取舍孰是孰非?你为什么觉得自己必须拥有某种汽车或
  住在某个地方才行?你对于成功、失败的看法从哪里来……?如果你对自己完全诚实,就会
  知道,几乎没有一种“你的”想法和感受真正是你自己的,它们大部分都是那些你无法控制
  的影响力的结果。

  日期:2009-08-04 22:08:20
  就算我们接受你完全不受外物的影响,但是你仍然从“自我”的观点来判断、观察及体验世界,你可能会想:“那有什么不对?自我难道不是我自己吗?也就是那个会哀伤、高兴、骄傲、沮丧、振奋、进步、丧气、伤心、被人赞美的自己吗?自我永远和自己在一起。自我就是我,很明显地,它并不是由学校、父母、社会或其他外在的地方而来的。从自我观点而来的体验,是我唯一的体验,因此它一定是真实的,哪来什么问题呢?”

  现在,先暂时不管自我是不是你所受影响的总和,也许你应该考虑,从自我观点所体验到的生命究竟有多真实、有什么价值。自我永远觉得它的判断、观察和体验都很重要,因此对每件事都小题大作,无法放松地随事情自然发展;而只有当自我经历了许多困难后,才不会再小题大作。例如,自我可能决定,如果它表现得很冷静、不生气,别人就会很佩服它;为了这样,它可能去寻找一些状况,让别人要求它帮忙,打扰它、侵犯它的领域,这些都是它认为很严重的事,目的就是要让自我有机会说:“没问题,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除非有件大事无法让它假装成小事,它才不会这样说!这种情形并非是道德或伦理上的对错与好坏,经过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大部分的问题都起自于从自我的观点来看待每一件事,再把这些根本没有实质的事物小题大作所造成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