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交流》
第8节

作者: 佛教徒居士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为众生起大悲心。请问如来入圣智观妙行法门。汝当善听。今为汝说。唯然世尊。愿乐欲闻。善男子。出家菩萨住阿兰若。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四威仪中微细观察。是有漏身三十七种不净秽恶。是不可爱。是不坚牢。当观此身犹如坏器。外以杂彩金银七宝巧饰庄严。内以粪秽种种不净填塞充满。两肩担负随途而行。其有见者皆生爱乐。不知器中盛满不净。有六黑蛇常在此器。一蛇随动。器即破坏。毒害臭恶。竟无所堪。世间之人庄严其身。如彼彩画盛不净器。贪嗔痴三名为心病。风黄痰癊名为身病。内外六病能害身心。如彼六蛇居于器内。一一蛇动。器即破坏。一一病发。身即无常。善男子。出家菩萨处于空闲观察是身。名为第一不净观相。出家菩萨于日夜中又观自身。臭秽不净犹如死狗。何以故。彼身亦是父母不净为生缘故。出家菩萨又观自身。如蚁子台安住众蚁。时有白象来至台边。以身触台台即崩碎。善男子。此台所谓五蕴之身。白象是为琰魔罗使。身归后世如象坏台。出家菩萨又观自身。而作是念。我今此身从顶至足。皮肉骨髓共相和合以成其身。犹如芭蕉中无实故。出家菩萨又观自身无有强力。皮肉薄覆如涂附墙。亿万毛发如草生地。微细风大出入毛孔。谁有智者当乐此身。刹那刹那衰败转故。出家菩萨又观自身。如养毒蛇而取其害。我今虽以饮食衣服资长是身。而不识恩。毕竟还令堕于恶道。出家菩萨又观自身。譬如怨家诈作亲友伺求其便而将毒药断彼命根。我身如是本非真实。终致无常非圣爱故。出家菩萨又观自身如水上泡。虽复妙好琉璃珠色。刹那因缘起灭无恒。有为念念不久住故。出家菩萨又观自身。如乾闼婆城虽现相状而不实有。今者我身亦复如是。出家菩萨又观自身犹如影像。我身亦尔虽有非真。出家菩萨又观自身。譬如外国强盛怨敌。今者我身亦复如是。烦恼怨敌侵掠善根。出家菩萨又观自身。如朽舍宅虽加修葺当必崩坏。我身亦尔。虽加爱念当必无常。出家菩萨又观自身。如近怨国城邑人民常怀恐怖。今者我身亦复如是。于念念中畏无常怨。出家菩萨又观自身。如无量薪为火烧爇。然是猛火曾无厌足。我身亦尔。以贪爱火烧五欲薪。其心增长亦复如是。出家菩萨又观自身。如新生子慈母怜愍恒加守护。我身亦尔。若不守护病之身心。即便不能有所修证。出家菩萨又观自身。本性不净譬如有人厌患炭色。设诸方便以水洗之。经无量时黑色仍旧。乃至炭尽终无所益。我身亦尔。有漏不净。假使海水尽未来际洗之无益。亦复如是。出家菩萨又观自身。如油沃薪以火焚烧。又遇大风势不可止。是身亦尔。名五蕴薪。沃贪爱油纵嗔恚火。愚痴风力无有休息。出家菩萨观于自身犹如恶疾。四百四病所住处故。亦如大肠。八万四千虫所住故。是无常处。出息不还即无常故。亦如非情。神识易脱同瓦石故。亦如河水。刹那前后不暂住故。亦如压油。于一切事受劳苦故。无所依者。犹如婴儿失父母故。无救护者。犹如虾蟆蛇所吞故。如穴无底。心心所法不可知故。恒不知足。于五欲乐心无厌故。恒不自在。断常二见所系缚故。不生惭愧。虽蒙养育弃舍主故。亦如死尸。于日夜分近灭坏故。唯受诸苦。于一切处无真乐故。为苦所依。一切众苦依身住故。如空聚落。于是身中无主宰故。毕竟空寂。遍计所执妄构画故。如谷中响。皆是虚妄所显现故。亦如船舶。若无船师即漂没故。亦如大车运载财宝。何以故。乘于大乘到菩提故。善男子。出家菩萨。日夜观察非不爱惜如是之身。欲令众生出生死海到彼岸故。

  尔时世尊说是法已。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修如是行。此则名为出家佛子所观法要。若有佛子发菩提心。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住阿兰若。修习如是三十七观。亦教佗修如是法要。解说书写受持读习。远离一切我我所执。永断贪着五欲世乐。速能成就不坏信心。求大菩提不惜躯命。何况世间所有珍宝。现身必得究竟成满一切如来金刚智印。于无上道永不退转。六度万行速得圆满。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会中八万四千新发意菩萨。深厌世间得大忍力。不复退转于无上道。百千婆罗门发菩提心。成熟信根得不退转。三万六千善男子善女人。远离尘垢得法眼净。”
  这些都是叫做——圣言量——因为佛陀具有“遍智”的缘故。
  如果说到物质,其实即使从现代物理分析,其最终的本质也是空无的。
  《量理宝藏论讲记》云:“当然,如果你用心详详细细地观察,则名言中任何一法皆不成立,不要说以中观的胜义理论进行观察不成立,实际上仅仅用名言中的因明理论来观察时,也能了达其不成立。名言中凡夫在一定程度上是凭自己的习气、习惯和世间名言规律而进行取舍、安立的,用现在世间人的讲法,这样就已经OK了;如果再详细地观察,世间名言就没办法安立了。所以,世间名言也是到了一定程度就不能再观察,再观察它就了不可得,趣入空性了。”

  但是这空还远不是佛教说的“空性”——显现的当下就是空性的,正入伟大的“心经”所说
  日期:2009-07-30 19:56:40
  看来,佛教的基础知识一点都不具备
  建议先了解一下
  因为如果你要质疑、攻击一门学问
  如果自己一点都不去了解他
  那么你怎么能提出有力量的攻击呢?

  正如索达吉上师在宣讲《藏传净土法》时说道:总之,我们一定要对如来的教言生起诚挚的信心。当然要生起信心,最好能学习因明、中观等比较深的法,因为通过系统闻思生起来的信心很稳固。我曾对部分知识分子说过:“现代人很需要学因明和中观,因为很多人都读过高等院校,认为自己很有智慧,有一种傲慢心;如果他们能学习这样的深法,当面对难以理解的道理时,就会知道自己很笨,自然会对佛陀的智慧产生信心。”

  日期:2009-08-01 09:03:49
  观想三界六道的一切众生,无始以来辗转于生死轮回之中,感受各自的强烈痛苦,但到目前为止,仍无有解脱之际。
  1. 地狱众生的痛苦,他们白天不闲、晚上不眠,不分昼夜地被兵器剖割,没头没尾地被烧灼的大地和石雨毁焚,没有一丝一毫安宁的机会,一直饱尝着痛苦。
  2. 饿鬼的痛苦,所有饿鬼,感觉夏天月亮也火热热,冬天太阳也冷冰冰,即使他们看见果实累累的药树,也会化为乌有;就算看到浪花飞溅的大海,可是一见就干涸无遗。结果他们更加悲哀不已,痛苦不堪。
  3. 旁生的痛苦,一般来说,所有旁生都是呆头呆脑、愚昧无知,不明取舍。分别来讲,所有大的动物,吞食小的动物,小的动物直直刺入大的动物,并把它们的身体作为栖身之地、蔽体之衣,它们都感受着互相啖食的无量痛苦。
  4. 人的痛苦
  1)三大根本苦: 变苦,现在的人们所拥有的片刻快乐也是瞬息万变,可以说转眼间就会变成痛苦。苦苦,前面的痛苦还没有烟消云散,后面的打击又接踵而至,可以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行苦,现在我们这些自以为安乐的人们,表面看起来好像没有亲身受苦,但实际上也绝没有摆脱痛苦之因
  2)八支分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不欲临苦。
  5. 非天之苦:本来,非天的财富受用可与天人相媲美,可是由于往昔妒贤嫉能、好争好斗的恶习业力所牵而感得阿修罗的身份。这些非天嫉妒心极为粗重,就是在自己的范围内,区域与区域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也总是争斗不息,格格不入,始终在战火纷飞中过日子。
  6. 天人之苦:一般来说,天人在活着的时候应有尽有,快乐幸福,受用圆满,整天就是在散乱中消磨时日,根本没有修持正法的念头。虽说天人的寿命长达数劫,但在他们自己的感觉中只是刹那显现,稍纵即逝,在散乱迷茫中寿命就到了尽头,已经接近死亡的边缘。

  从四大天王天到他化自在天,无论生在哪里都要感受死亡的痛苦。以前每个天人身体的光芒可以照射一由旬或一闻距,而当临近死亡时,他们身体的光芒全然消失;以前如何坐在宝座上也不会觉得不乐,此时不愿意坐上宝座上,而且甚感不适,心里也是好大不高兴;以前天人的花鬘经过多久也会不枯萎,此时全部已凋谢;以前天衣如何污染也不会沾上污垢,此时天衣陈旧、沾满垢秽;以前天人身上不会流汗,此时身上出现汗水。当以上这五种死相现前时,他们自己也知道末日即将来临,内心十分痛苦。

  日期:2009-08-01 09:50:04
  堪布讲解道:从前印度有一位八十老翁,念诵观音心咒一亿遍,成就长寿持明的果位,住世三百年后,肉身直接飞往极乐刹土。尼泊尔境内有一妓女,舍恶业后,持观音心咒一亿余遍,身体显相为至尊度母,余人皆可亲见。再者,藏地有一猎人,为净除大恶业,至心诵观音心咒一亿多遍,后来七次亲见观音,命终之后有许多成就相。这类事例不计其数。尤其在我们藏地,很多人老了以后,都发愿念一亿遍观音心咒或阿弥陀佛圣号。但在别的城市里,有些人念佛没有计数,其实计数还是有必要的,知道念了多少,对自己也是一种鞭策。当然,要念一亿遍的话,某些人可能吓坏了,有个人曾得意地说:“我已经念了一万遍阿弥陀佛心咒了!”这可能不算什么,但若一直这样下功夫,一心一意地持诵心咒或名号,自相续中必定会生起大悲心。

  这里说智慧和悲心是他上师的特点,也讲了观世音菩萨的殊胜境界,所以大家应该求什么呢?一是智慧,二是悲心。有了智慧和悲心,就不会愚昧,也不会不度众生。否则,没有悲心、只有智慧,就像一些大学生或高材生,人虽然很聪明,但不愿意帮助众生;很有悲心、没有智慧的话,想帮助众生也是力不从心。因此,大家一定要尽力具足智悲,尤其对小孩子,从小就要好好培养。

  日期:2009-08-01 21:32:41
  宗萨讲金刚经:在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特质是般若 - 根本的智慧。其它的特质比如布施、持戒、道德,都次于智慧,这不是我编造的,寂天菩萨在他的《入菩萨行论》的第九品中说:“所有广大无尽的菩萨行,如布施等,都是为了智慧而说的。”
  什么是智慧呢?这很难解释,《金刚经》会诠释它。以下是我的解释:智慧是我们心最正常的状态,请把这句话划下来:它最正常的状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