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交流》
第7节

作者: 佛教徒居士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佛子!菩萨摩诃萨施涂香时,以诸善根如是回向,所谓:『愿一切众生施香普熏,悉能惠舍一切所有;愿一切众生戒香普熏,得于如来究竟净戒;愿一切众生忍香普熏,离于一切险害之心;愿一切众生精进香普熏,常服大乘精进甲胄;愿一切众生定香普熏,安住诸佛现前三昧;愿一切众生慧香普熏,一念得成无上智王;愿一切众生法香普熏,于无上法得无所畏;愿一切众生德香普熏,成就一切大功德智;愿一切众生菩提香普熏,得佛十力到于彼岸;愿一切众生清净白法妙香普熏,永灭一切不善之法。』是为菩萨摩诃萨施涂香时善根回向。

  日期:2009-07-25 08:59:48
  堪布讲到:
  当观未用未布施,国王之财皆无常,
  岂非曾以一口食,获得轮王之胜财。
  我们看一看历史上的君主国王,即使他们的财富再多,生前自己享用不完,也不愿意布施供养,死后只能全部留给后人,成为他们争执不息的因。
  就像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他积累了那么多财产,最后到底是谁用了?还有阿拉法特,他在法国医院里死时,留下了多少美金?听说国内有些领导,钱都存在外国银行里,死后又被谁取走了?藏地过去也有很多部落小国,大概在五十年代时,财产也全部被别人拿走了。自己所拥有的财产,不一定就是自己的,所以应尽量地布施作功德,这样才对自他都有利益。

  佛陀时代的波斯匿王,只因前世对辟支佛供养过一个食团,以此果报而获得了无比胜财,被称为“南瞻部洲第二大转轮王”;阿阑律国王也因前世以一把豌豆供养德护如来,从而获得了转轮王等福德。因此,遇到特别殊胜的对境时,哪怕供养一个小小的供品,也能获得生生世世的大福报。
  当然,作为在座的出家人,有些道友长年在山里苦行,连自己的衣食也比较紧张,真要财布施的话,恐怕有一定的困难。但《入中论》里面也说了,在家人以财布施为主,而出家人以法布施为主。有些人可能想:“我不是法师,所以没有法布施的机会。”你不是法师也不要紧,夏天你可以去一片草地,给许多虫类念观音心咒,告诉它们:“所有的眷属请谛听,我今天传授无上密法。”(众笑)真的,我们在这些众生的耳边念一些宝髻如来、阿弥陀佛等圣号,对它们有不可思议的利益。

  法布施不一定非要法师的名号才可以,哪怕你坐车时遇到一个人,给他讲讲佛法的道理,如果他实在不愿意听,在他耳边突然念一声“嗡玛呢巴美吽”,也有很大的功德。尽管他没有听闻的发心,但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对他会有莫大的利益。所以,法布施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能利益众生都可以!
  日期:2009-07-28 09:03:20
  今生的我和前世的我有什么是相通的?
  我的哪一部分功能在前世和今生都在运转?
  是什么载体记录了我的前世,从而让我通过修行能看到前世?
  如果我看到了那个载体上记录的,那么如何证明我所看到的不是张三李四的前世而是我的前世呢,是什么证据证明的呢?

  如果真的有内在的联系能证明,那这个联系又是什么?
  回答:
  心是相通的.
  业力在运转.
  心识的所能熏染性完全记录着.

  宿命通令你能了解前世乃至更久远前死此生彼的景象如在目前.
  修行是唯一揭开这个现象的方法.
  知道这些唯一作用是令你证实佛法的真实不虚.
  生起一些信心罢了.
  这些不是靠别人讲就能体会到的.
  这些却是要有真实体会才能令自己信服的.
  其它绝对不能生起真实的信心.

  有些事一定要通过自己的体会来证实.
  这对于舍弃今生世间出世间法的人一定能成办的
  日期:2009-07-28 20:55:07
  转
  在我很小的时候,因为我母亲去世,心中感到非常的忧伤,所以,经常会仰望着天空想:天外究竟有没有神仙?人真的有灵魂吗?如果有的话,我想把我妈找回来,我非常的渴望!但是,这只是一种徒劳的举动,在这种状态当中,我就萌生了一种朦胧的东西、一种感觉,我很希望它是真的。在过了这个阶段之后,还有一个阶段就是以理性来说明问题的时候。那时我还在上学,我爸爸对我说:“你要信观音菩萨,观音菩萨能够保佑你学习好一点”等等,而我听了就很恼火、很反感,跟他说:“我不信这些东西!”他说:“你要是不信,你就学不好!”我说:“我相信自己的力量”。这是我的第二个阶段,这就是从朦胧中稍微往回找了找;第三个阶段,就是我成长过程中产生了迷惘的阶段。我开始学习武功,觉得中国古文化里面所讲的东西可能是真的,于是就对有可能真实的概念很有兴趣,后来到山里面去练气功,结果没练成气功,反而去当和尚了。

   在这之前,我一直都不信佛,即便出了家的时候也不信佛。后来,对周围的认识越来越模糊,我都不知道该信什么,不该信什么?我觉得特别压抑,如果这种神秘的感觉没有办法证实的话,那我所相信的只能是一种空头理论。而我并不喜欢空头理论。因为我们小时候充满了幻想,什么都能编出来,你让我编的话,穷究其思维,什么不能想像到啊!所以我就抱着这样一种思想,一直对宗教比较犹豫。

   后来开始看经书。我看到了佛所说的道理,也看到了他们所论证的经验,就觉得这种经验有可能通过实践而实现。我报着一种比较冒险的想法赌了一把,以身试法,我对佛法的那种道理已经完全认真地思维了,并且浸透了感情,后来到处学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怀疑,也就是可以说一直在赌。我相信释迦牟尼佛的感觉,因为他所有的经书都是同一个感觉,让人家看起来就觉得是一个特别有经验的老人在非常慈祥地训导我们,毫不牵强地在向你展示着他的经验。所以我越来越感受到它的真实性。当完全证实了之后,我才完全有了信心。而且当我第一次‘遭受’开悟的境界之后,我对我的上师还是非常的怀疑,我想他也许并没有开悟,没想到却让我给开悟了。然后又想即便他是一个成就者,那么也许他只是一个一般的成就者。这就是我对自己‘习惯性怀疑’的一种迷信,这是一种很无奈的迷信。到后来,当那觉悟的一瞬间重新出现,并且稳固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上师永远都等在那个地方--我所达到的任何一个境界都在上师的洞察之中。于是从那开始,我才产生了真实的信心。

   因此我认为:对所有未知的、迷乱的东西强制地或者被动地下一个定义,并接受它,都应该是迷信的。直到你自己完全亲证了那种境界,你才有可能说服自己,这时候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信心。
  日期:2009-07-30 08:24:19
  呵呵~~真有意思~
  科学与佛教比较起来,尚处于低级、幼稚阶段
  怎么能要求研究生、博士课程,用小学的语言解释呢?

  例如2500多年前佛陀就说过,一杯自然水中,有84000千虫,要知道当时科学没有发明显微镜的
  还有“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厌身品第七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我等既悟出家菩萨摩诃萨。厌离世间住阿兰若。调伏其心修无垢行。然此菩萨住空闲处。自于是身应作何观。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