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人民币:品尝亦升值亦贬值的中国味道!》
第14节

作者: 辉煌的泡沫
收藏本书TXT下载
  呵呵,一万美元以下的话,目的应该是在可能的经济乱局保一二年的生活质量,或在可能的政治乱局保命啊!前者把美元放银行问题不大,到了后者,嘿嘿,把美元揣兜吧!所以,目的明确了,6.8、6.5还是5.5就无所谓了,顶多几千人民币的损失!
  但十万美元以上的话,那是投机呀,最好还是跟紧党的思路啊!一失足可千古恨啊!
  在两者之间的,哈哈,跟着我的思路走呗,意思是“借鉴我的思路”。

日期:2010-03-17 16:20:12

  决策层蹲在那“不升值”,腿早晚会麻的,等到不得不站起来时,恐怕连路都不会走了!
  政治上要好了‘价”,挣足了“面子”,顺着杆儿就下来!
  等到强大的利益集团从传统的贸易阵地,完整地转移到房地产阵地,“房价”可咋办呢?
  北京的新地王大概是这样的征兆啊!

日期:2010-03-18 11:20:07

  大家都读懂了,好极了。
  通过对中国经济现象的采集和分析,不难看出:中国没有完整的、清晰的国家战略!那么,对外就只能硬着头皮“失分”、“献血”,对内就只能掩盖、欺骗甚至“张牙舞爪”了。呵呵
  这必然增加普通人看清时局的难度,于是我们需要崭新的视角和可靠的逻辑!
  阴谋论的思路一方面符合大家互动的口味、另一方面可以把“对手”描述到“最坏”啊(那些摸着石头过海的人能有多大智慧?)

日期:2010-03-18 14:25:53

  比如笔者说的50万亿人民币的热钱,这是个大概的虚数,但笔者所说热钱的概念和别人所说的热钱是有差别的。首先别人所说的热钱似乎已在中国盘踞好几年了,今后可能还要待上那么一两年,哪里能说是热钱呢?其次,中国人的财产权在宪法上都没有保证,外国人有多大的胆识去拿很多钱疯狂的冒险呢?再次,笔者所说的热钱其实主要是国内人所有的“灰色人民币”啊。


日期:2010-03-18 16:07:06

  笔者说那50万的热钱中的大约30万,都存在银行里啊,并没有去房地产。
  讲个真事吧:几年前,哈尔滨中国银行河松街分理处有个叫周山的主任,他盗走了至少8个亿的人民币,逃到了加拿大。据传这8个亿只属于5个客户。
  这5个客户后来发现不是属于公款私存就是单位的“小金库”,这“灰色人民币”很吓人吧?我们联想一下,哈尔滨的大大小小的商业银行有20多家,像这种分理处档次的“银行机构”至少500家,哈哈,哈尔滨亿元级的灰色大客户就得几千家,黑龙江全省就得几万家,而与北京、上海、广东比起来黑龙江这点数算个啥呀!
  可见,这30万亿的“灰色人民币”可能还是个保守的估计。但这些钱应该存放在银行里,虽可能投放到地产领域,估计不会去买商品房。
  周山卷走的钱,最后是换成美元的,超过1个亿呀。他顶多是个科级干部,能量就如此大,那些背景更大的“灰色人民币”一定是出入国门如入无人之境啊。可笑的金融监管啊!


日期:2010-03-18 17:24:07

  哎,自己打字了
  国外铁矿石又要暴涨了,他们觊觎中国房地产的“盛宴”啊!但注意他们的方式,是在“外围”啃噬!
  比如说,以香港为基地,进可攻退可守!玩一玩股指期货什么的。
  所以,这所谓的“热钱”中真正外国人的钱,包括真正的台资、港资很少。

日期:2010-03-18 17:46:32

  房地产业是高能耗的巨大“链条”,我们再大搞汽车产业,雪上加霜啊。
  笔者建议用钢价来描述房价:读者就清楚的看出谁涨得更快了,当房地产这块“蛋糕”又插上了一根外国的“吸管’,才真正要崩盘呀!
  这最后的一根稻草----石油啊!
  当外国人发现了“油价”与中国房地产的关联性后,可能真要“做局”了!
  笔者在第二章第二节专门有述,建立了思维方法和数学模型,呵呵

日期:2010-03-18 18:10:59

  那大约50万亿的热钱中的“主角”身份已定,“主角”的钱只是放在商业银行里呀,没“花’呐,别着急啊。
  但商业银行们受不了了,得把它们贷出去赚钱哪!这么多人民币,“大老板”慌了,定向票据啊、准备金率啊、窗口指导啊忙个不停。但有效果吗?
  笔者在第四章第二节磨叽商业银行----人民币的绑匪,哈哈

日期:2010-03-19 21:03:59

  物理学中有个特别重要的概念:惯性!
  从1997年对“顺差美元”的趋之若鹜,到2005年“大老板”想靠人民币升值来“踩刹车”,结果失灵----惯性使然!
  分税制后,国家税收猛增,挤压得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其他层面只能苟延残喘,一发而不可收拾----惯性的威力啊!
  大老板们需要补补物理课,再不急刹车,会挤死老百姓的!老百姓只剩下GDP的15%了,要是低于10%------呵呵。

日期:2010-03-21 10:15:19

  笔者实在忍不住了,要说几句。关于这人民币的升值提供几个逻辑思维的通道。
  第一种可能 升值 时间大概3-6个月后
  1、一次升值10%,条件是美国给我们好处——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2、一次升值5%,条件是——美国解除对中国军售的禁令。
  以上这两种好处,都可以使我们的“大老板”们感到挣足了面子,至于5%、10%,虚数而已。

  第二种可能 不升值 如果以上两个好处美国人都不给,那我们就得探讨在美国那里获得“军民两用技术”的可能,否则太丢面子了。美国人也不至于只打棒子不给枣吧,估计经过6—9个月的谈判,中国人需至少花600亿美元,最多可能达到2400亿美元,到美国玩个“采购大单”,哈哈,皆大欢喜。这种可能性80%。
  这么大个“单”估计只能是能源领域的采购大项目,核反应堆是跑不掉的喽。
  第三种可能 贬值 美国人强硬到不仅不给好处,连枣都不给。我们干脆反其道而行之,虽说概率不会超过1%,但也不失一种可能。
  这贬值就相当于直接引进“输入型通货膨胀”,就相当于自己捅破国内的经济泡沫。风险极大,但比较容易将人们的愤怒情绪转移,哈哈。

日期:2010-03-21 12:14:43

  笔者把最近几天的回帖整理了一下:
  先用钢材来表述真实的房价,绕开人民币。然后,每二个月取一个实际交易值,过去二年的,大约有12个数据。看看你感兴趣的房价的规律,如果其中某个数据跳跃太大,不妨看看对应时间段的政策,是干扰因素就删除之。
  假设6个数据:2.00、2.16、2.30、2.41、2.49、2.55吨钢/平方米,涨幅分别16、14、11、8、6点,即可判断4或6个月达到拐点,约2.60吨钢/平方米。
  呵呵,一万美元以下的话,目的应该是在可能的经济乱局保一二年的生活质量,或在可能的政治乱局保命啊!前者把美元放银行问题不大,到了后者,嘿嘿,把美元揣兜吧!所以,目的明确了,6.8、6.5还是5.5就无所谓了,顶多几千人民币的损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