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人民币:品尝亦升值亦贬值的中国味道!》
第7节

作者: 辉煌的泡沫
收藏本书TXT下载
  如果你是决策层下一步会怎么做呢?首先要判断这个堰塞湖大概什么时候达到极限;接着判断这个堰塞湖完全溃坝的危险程度;最后选择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疏通这个堰塞湖以缓解“人民币洪流”对全社会的冲击。这是甲方的基本逻辑。
  房地产价格的回归是必然的——除非甲方放弃了对人民币的主权,哈哈。但估计房地产价格回归到多少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课题,我们试着用两种途径来进行合乎逻辑的、冷静的分析,但未必是事实呀。
  1 一般说来商品住宅的建设费用每平方米就1000元左右,配套设施500元左右(参考哦,别太计较),在让利于甲方乙方500元。所以不考虑商业溢价,商品住房每平方米的价格也就2000元左右。显然价格是不会回归到这个位置的,各地方有所不同,乙方在各地方的能量也不同,发挥想象哦!

日期:2010-03-02 14:42:10

  2 商品住房空置率对价格回归有重大影响。中国1996年钢铁产量达1亿吨,2003年达到2亿吨,2009年达到6亿吨,这样从1990年到2009年这20年间中国大约生产了、也就是消费了约50亿吨钢铁,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投进了基本建设,住宅建设按其中的一半百分之四十计算就达20亿吨。普通多层住宅每平方米耗钢铁70千克、高层是170千克取平均值按每平方米100千克,即0.1吨计算。这就意味着最近这20年里中国建的住房至少有200亿平方米,大约折合3亿套住房可容纳9亿人呀。而实际城市人口不过5亿,估计占用了1.8亿套住房;另外3亿飘移到城市里的农村居民中,假设其中有1亿人能过上体面的生活,而剩下2亿人只能“蜗居”甚至住工棚,合计最多占用0.8亿套住宅。由此可知住房顶多只有2.6亿套在使用,而实际住房为4亿套(必须考虑1990年以前的老住房,另外还有一部分商业门市房也是住人的),那么全国的平均空置率约百分之三十五。这个空置率的分配笔者是这样估计的:一线城市不超过百分之十,房价会相对很坚挺;二线城市百分之二十五左右,房价会有所松动;三四线城市超过百分之四十,房价的情况很难说了。注意这是按市场供求关系的逻辑分析,千万别忘了还有甲方乙方的行政之手——那是可以遮天蔽日、偷星揽月之手啊!


日期:2010-03-03 10:25:02

  上述所说的第一条揭示了在商品房领域人民币的真实价值,本来价格应该在价值附近波动,这第二条所反映的波动似乎已经离谱了,原因何在呢?
  这要说一说房地产业的三宗原罪:
  一 全民所有的土地被乙方卖掉将产生的不合理收入用于十分可疑的方向,这种模糊所有权的界限而获得的土地商业溢价实则是非法的。
  二 商品房的建设权全都由建筑承包商垄断,剥夺了城市居民个人的自建筑权利,这样房产商获得了超额的垄断溢价,不合情啊。
  三 全体国民被甲方乙方怂恿,忽悠甚至挟持到房地产市场中,催生了房地产有巨大的泡沫,导致全体国民产生一夜都想住新房的这个不合理预期,视为非理性。
  乙方用什么样的手段在原罪一中:户籍制度啊、教育资源的配置啊、医疗资源的配置啊。房地产商用什么样的手段在原罪二中:交通资源的配置啊、商业资源的配置啊等。这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地段啊,地段啊,还是地段啊!


日期:2010-03-03 10:53:13

  说到和谐我不得不说几句啊,我也在疑问着呢!
  传统的纸质媒体以穷途末路,影视媒体也已过了巅峰之年(由CCTV招人反感可知),互联网媒体正高奏凯歌、蒸蒸日上。甲方不可能看不出这种趋势,但垄断是它的第一本能。这导致了像天涯啊、新浪啊、搜狐啊等之间的竞争,为了取悦于大众而不得不允许打“擦边球”的声音的存在,于是我们的帖子目前还没有被和谐。所以笔者的理解是我们可以说理,但不要煽动,不过说理和煽动之间的界限很模糊的哦,呵呵。


日期:2010-03-03 14:39:35

  啊,我们咀嚼到哪了?人民币的价值回归呀,这是个“现在进行时”。笔者想通过对商品房的价值、价格的商榷、推演来为大家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思路。但若触动了谁的买不起商品房的情怀----千万请君息怒哦-----那可是“两极分化”的错!归根到底是制度的错!“制度”太硬了,啃不动啊,弄不好就被和谐了。呵呵,还是继续咀嚼人民币吧。


日期:2010-03-03 15:03:00

  全国住房的平均空置率笔者估计为35%,正常值为20%。但我们的商品房还在疯狂的增加着呐,这增加的变相都空置着。前面讲过,每年16亿平方米,约0.2亿套,占4亿套的总量的5%,空置率每年增长5个百分点呀!如果达到50%就崩盘仅需3年、如果60%也顶多5年呗,这可是全国整体分析呀,偏于保守,局部呢?已经开始价格回归了吧------


日期:2010-03-03 15:31:42

  这要触犯甲乙双方的共同利益呀,但甲方却建材下乡,农民盖了房子不住吗?只有进城务工的农民才能盖房啊。这一招会增加空置率,增大了人民币的控制难度,昏招啊?甲方要维持政权,一定是尽量避免大通胀----即紧握人民币的主权。

日期:2010-03-03 16:00:33

  正常的逻辑是:甲乙双方共同托房市,甲方分工在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上做文章,乙方一二线城市可在户籍政策上(就是买户口)做文章,乙方三四线城市可在棚户区改造上做文章。房价最后温和上涨,继续吸纳人民币啊。可这建材下乡、鼓励私家车是逆向政策,一定是昏招,这说明甲方将不按套路出招,应该是智力枯萎了,哈哈。

日期:2010-03-03 18:19:49

  人民币表达中国经济的能力似乎没说透,人民币的价值回归也没交代清楚。我们又开始咀嚼“人民币的信用”了,别怕乱呦,笔者会最终合在一起总结的。前面的故事有些事伏笔,呵呵,不是卖关子。逻辑上:对外--大国的责任,对内---广大民众的恶性通胀的担忧。都客观上要求甲方拿出魄力,果断行动。要么拿起盾牌挡住那凶猛的三刀;要么坐等待毙,引颈受“刀”。没准儿甲方大智若愚,突发奇招!我们不妨分析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可能。


日期:2010-03-04 12:34:17

  啊,我们咀嚼到哪了?人民币的价值回归呀,这是个“现在进行时”。笔者想通过对商品房的价值、价格的商榷、推演来为大家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思路。但若触动了谁的买不起商品房的情怀----千万请君息怒哦-----那可是“两极分化”的错!归根到底是制度的错!“制度”太硬了,啃不动啊,弄不好就被和谐了。呵呵,还是继续咀嚼人民币吧。

  全国住房的平均空置率笔者估计为35%,正常值为20%。但我们的商品房还在疯狂的增加着呐,这增加的变相都空置着。前面讲过,每年16亿平方米,约0.2亿套,占4亿套的总量的5%,空置率每年增长5个百分点呀!如果达到50%就崩盘仅需3年、如果60%也顶多5年呗,这可是全国整体分析呀,偏于保守,局部呢?已经开始价格回归了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