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比教科书精彩好看》
第20节

作者: 月映长河
收藏本书TXT下载
  韩非在书中写道,他说一个国君要想成功,必须要会用两手,擅长三招。两手是刑与德,就是恩威并施,胡萝卜加大棒,好比幼儿园的阿姨一样,小朋友听话的时候发糖果,不听话的时候用教鞭(注意不能体罚,恐吓也不提倡)。可见法家也讲仁爱,只不过在儒家那里是目的,到了法家这里却变成了手段。三招就是法、术、势,法就是规章制度,制度化管理,而不是随意性管理,这样有章可循,不能随心所欲,也不能循私枉法;术就是权术,阴谋,手段,就是驾驭部下和百姓的政治手腕;势就是权势,就是不怒而威,人人敬畏,有权有势就能高高在上,就能发号司令,就能指东打西,让部下和百姓心甘情愿、忠心耿耿地替你卖命。

  控制欲是每个领导心中最强烈的欲望,让每一个部下都能敬畏和服从自己,是每一个有抱负想干事的领导梦寐以求的境界,可是现实中要做到这一点却很难,韩非在书中讲到了很多这样的手段和方法,简直就是一部帝王版“葵花宝典”,你说秦王赢政能不如此兴奋吗?!
  日期:2012-01-01 19:15:53
  --110--
  韩非到了秦国之后,秦王谈起话来很困难,还是让韩非去写,他是第一个读者,赢政越读越爱不释手,越读越赞不绝口,特别是韩非写的那些权谋,更让他欲罢不能,韩非用的是故事体的笔法,一个故事讲完,一个道理就浮出水面,当之无愧是可读性和思想性的完美统一,深入浅出让人不禁拍案叫绝。举几个例子来说吧。
  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就是出自韩非子之笔,可是权谋就没有这么有喜剧色彩了,权力的斗争向来是你死我活,血雨腥风。比如宋国的大夫子罕就曾经用权术夺了老板宋桓公的位置,子罕对宋桓公说,咱们的国策是威逼利诱两手抓,可是大家都喜欢利诱,不喜欢威逼,这可如何是好啊?不如这样吧,利诱的事情你去做,威逼的事情我去做,我做恶人,您做好人,你看这样好不好?宋桓公一听,这是个好部下啊,黑锅他背,便宜我占,何乐而不为,就这么办!结果不到一年,大家都倒向了子罕。宋桓公你也不摸摸自己的脑袋想想,普天下有几个这样的好员工,能够牺牲自己成全老板的?能这么拼命干的,恐怕只有两种人,不是圣人就是阴谋家。这个故事说明什么?说明大家害怕杀伐甚于得到奖赏,说明一个国君如果不懂权谋,自己的位置都保不住,还谈什么雄心壮志?

  日期:2012-01-01 19:28:24
  --111--
  韩非还讲一个后宫争宠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权谋就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楚怀王的老婆(之一)郑袖。这个女子不但美貌过人,而且才智过人,外加狠毒过人,有这三点想不让你明白“世上最毒妇人心”这句话都不行。她原本是楚怀王最宠爱的妾,可是发景不长,后来来了一个竞争对手,比她长得更漂亮,楚怀王喜新厌旧,把她晾在一边,为了夺回宠爱,她开始策划阴谋,找到那个后来居上的美女说,大王最喜欢女人用手遮住嘴巴的样子,后来居上的这位美女虽然漂亮,智商却不高,心机也不深,竟然信以为真,每次看到楚怀的时候都把嘴巴捂起来,于是便去问郑袖你们女人这么做是什么意思?郑袖只机会来了,便对楚怀王说,她嫌大王口臭!楚怀王大怒,把这个美女的鼻子割了,让他永远闻不到他的口臭。这个计策的确恶毒,可是你说高不高明,对这种蛇蝎心场的阴谋家,要不要防着点儿?!否则哪天你被人卖了还得帮人家数钱。韩非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他没有料到自己会重蹈这个美女的覆辙——死于嫉妒与挑拨。

  日期:2012-01-02 16:17:09
  --112--
  韩非子还举了一个例子,进一步说明权谋不但帝王要学,就连老百姓也是要懂的,不然哪天死的都不知道!故事说的是春秋五霸时的晋文公,有一天他吃饭时看见烤肉上面缠着一根头发,大怒之下要杀了厨师,换了普通人,之回肯定是个死,可是这位厨师是个高人,他赶紧跪下认罪:大王息怒,小人罪该万死,其罪有三:一是小人刀磨得太快,切开了肉,却没有切断头发;二是小人穿肉烧烤之时只看见肉,没看见头发;三是小人烤肉的时候只烤熟了肉,却没有把头发烧掉。好家伙,晋文公一听,马上就说本王错怪你了,接着下令调查,果然是有人等肉烤好之后故意把头发缠上去陷害厨师。你说不懂权术行不行,没有智慧还有没有活路?

  韩非能把世事人情看得如此透彻,能把道理的来龙去脉说得哪些浅显,其人智商和情商无不堪称一流,可是就是这样一个聪明绝顶之人,却死于别人的算计,死于对手的人性,死于自己烂熟于胸的权谋。
  日期:2012-01-02 16:27:03
  --113--
  韩非的死比商鞅更冤,因为他死于别人的阴谋诡计;韩非的死比商鞅更惨,因为他死于同门师弟李斯之手。李斯比韩非先入秦,更早得到赢政的赏识,当韩非的光芒掩盖了他的锋芒时,人性中最可怕的种子——嫉妒——开始在他心中萌发,于是杀机逐渐驱赶和取代了昔日的同学情谊。对于李斯来说,地位和利益比感情更加重要,于是他便开始策划一桩故意杀人的阴谋。

  可是要杀韩非并不容易,秦王赢政对他的欣赏和喜爱,甚至是崇拜让李斯几乎无机可趁,注意是几乎,而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了解赢政也了解韩非的李斯,找到了一个几乎不可能的方案——挑拨离间。李斯便对赢政说:韩非是韩国人,而且是王室公子,他能吃里扒外吗?老同学的话还是值得考虑的,这也是赢政为什么欣赏韩非却一直不重用他的原因,而李斯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个非常隐蔽的信号。李斯察颜观色,见赢政心中似有所动,便接着说:大王你既然不用他,最后还得把他送回去,可韩非是什么人啊,那是一只考虎啊,他现在对大王和秦国了如子掌,如果放他回去还不是放虎归山?为了大王您一统天下的宏图大计,不如把他杀了,否则将来一定后悔莫及。赢政觉得这话有几分道理,于是把韩非送进了大牢,韩非想说明情况,可是他见不着赢政啊,李斯是不可能给他这个机会的,他想写一封申辩书,这是他的强项,以他的才华不难说服秦王,可是李斯不会给他纸笔啊,不过李斯倒给他送来了一样东西——毒药!

  日期:2012-01-04 14:57:30
  --114--
  韩非只好长叹一声,服毒自尽,赢政想想还是觉得后悔,毕竟韩非这样的人才实在难得,可是李斯告诉他说韩非已经畏罪自尽。赢政当然知道这是李斯的杰作,你想想,只要验明死因就能明白,韩非在大牢里,他到哪儿弄来的毒药呢?!一个一天到晚琢磨权术的绝顶高手就这样死于别人的权术,一代旷世英才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英年才逝,时年不满五十。他精于权术,了解人性,却不了解曾经同窗苦读的老同学,也不了解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谋人而不谋己,其人可敬,其事可叹!而让人更为感喟的是,心狠手辣的李斯没有想到,若干年后他将享受韩非同样的待遇,体会被人冤杀的滋味。

  日期:2012-01-04 14:58:38
  --115--
  1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古今中外的文学,从风格上来说,都可以分成两大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什么是现实主义?什么是浪漫主义?我们在评价某个人的时候,常常会说,嗯,这个人很现实,那个人很浪漫,说的是一个人的气质和性格。比方说,你过生日了,你爸妈给你杀一只老母鸡,炖了,给你送到学校来,这叫现实主义,要是买一个蛋糕,外加一束鲜花,这就是浪漫主义。也就是说现实主义比较注意物质表达,浪漫主义比较在乎情感体验,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引申到文学创作之上,写社会,写人生,写事件,写现象,就是现实主义,是实实在在的事,以反映真实客观世界为主,而写情感,写体验,写感受,写想象,就是浪漫主义,以抒发内心主观世界为主。从宏观上来划分的话,中国文学也有这么两大流派,其源头都在春秋时期,现实主义的源头是《诗经》,浪漫主义的源头是《楚辞》。

  日期:2012-01-06 09:33:13
  --116--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