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比教科书精彩好看》
第9节作者:
月映长河 老子认为万事万物总在不停的转化运动之中,既然如此,那么“无为”达到一定境界之后,也就自然会转化为“有为”,这就叫“无为而无不为”。一个成天想着超越别人的人,结果可能永远也超越不了别人;而埋头苦干的人,则往往在不经意间超越了很多人,就像长跑运动员一样,如果你只是盯着前面的选手,一心想超过他,结果却发现很多人已经超过了自己;可是当你全神贯注训练技术,不断超越自我的时间,你会发现有很多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你超越——这就是老子提倡的人生超越法则:一个人最难的不是超越别人,而是不断超越自我!
日期:2011-12-08 20:40:51
--41--
老子一生无意于官场,当过最大的官是国家图书馆馆长。在他看来,官越多,老百姓就会被折腾得越苦越可怜。后来索性连图书馆长也辞了,“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这就是老子的豁达。该做的事做完了,就得退休,不该“占着茅坑不拉屎”。做人还是低调一点的好,这是老子的人生观。“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管你官多高,不管你名多大,也要记住这句话——千万别把自己当回事儿,这样别人才把你当回事儿。你要真把自己当回事儿,别人便不把你当回事儿,严重一点的还可能“死无葬身之地”。“庞辱若惊,若大患于身”,就算别人把你当回事儿,你也别把这当回事儿,否则就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人生难得的是做到不患得患失,要做到这个境界,最好的办法就是“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别把自己当回事儿,别把自己那点“成就”当回事儿!不曾拥有,也就不用担心失去,这才是真正的洒脱!
日期:2011-12-09 10:29:14
--42--
老子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还说“柔弱胜刚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你的姿态有多低,你的胸怀才能有多么广阔!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广阔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自己的心灵,比心灵更广阔的,是不把自己当回事儿!
千古名句“粪土当年万户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往今来屈指可数,可是老子不但做到了,而且从来不曾动摇过,唯其如此,思维才能挣脱名利的牢笼,于是获得自由与张力,增强了广度与深度,走向深刻与宏大。老子以其毕生的精力与才华,以其旷世智慧与毅力,专心致致于历史文化之洗炼陶铸,终于将浩如烟海的古籍熔为一炉,在那个年代将对人生、社会和整个世界的思考,提升到一个今人仍然难以企及的高度,用他的思维之锤将华夏文化锻炼成一粒小巧的金丹,可是它的光芒却照耀千古,幻化成无数道美丽绝伦的文化风景,值得我们永远尊敬和怀念。
老子说完《道德经》,骑上青牛,驾着紫云,功成身退,杳如仙鹤,消失在悠悠的白云之巅……思想老辣,是为老子;核心为道,是为道家。
日期:2011-12-09 10:51:42
--43--
4.儒家掌门人:仁者无敌之孔子
孔子是继老子稍后登上辩论赛场的重量级选手,他名丘,字仲尼,尊称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活了七十三岁。祖籍是宋国,后移民至鲁国,他的言行记载于《论语》。文字时代,孔子无疑是创造了千古神话的第一人。作为儒家思想的第一代掌门人,他的连锁店,已经历经千年不倒。
孔子能创造如此牛气的历史,缘于他的自学成才。孔子的父亲,老年得子,不久就丢下孤儿寡母,撒手西去。家庭经济困难的孔子,只好自己动手,丰富头脑。孔子的自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已经达到了废寝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忘我境界。孔子非常自信,他说,十户人家里面,我不敢吹嘘自己品德最好,但最好学的一定是我,这个用不着谦虚。
孔子虽然好学,但并不是一个书呆子,而是一个很有抱负的青年学生。直到临死之前,他都没有放弃成为一个牛人想法。他的理想是要踏上仕途,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从小尝过生活的辛酸,他了解下层百姓的痛苦,他希望这个世界能够充满爱。遗憾的是“学而优”的他,始终没有“则仕”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孔子也不是没做过官,早年他当任过仓库管理员和羊馆,晚年也曾做过三个月的鲁国司寇。这几个职位不是跟物资打交道,就是跟动物打交道,总之不是个管人的活儿。
孔子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已经成了一个精通“礼”的专家学者,大约这时候他曾经从事过“儒”这个行业,也就是丧礼司仪,后来他的反对派以“儒家”来称呼他和他的弟子们。
日期:2011-12-09 16:58:07
--44--
出身与环境并不能完全左右一个人的理想,身处社会底层的孔子不甘心就这样做一辈子打工仔,他在艰苦的环境中仍然坚持学习和思考,这正是他与当时其他打工仔的区别,正是这个区别,所以孔子五十岁做官的时候,他十五岁时的工友依然还在打工,这就是有理想和无理想的区别。说起来司寇也算是高干,可惜只是不名无实,纯属退休后的荣誉称号,只能算是心理安慰。
孔子并不是不想做官,但是他一直很慎重。犯上作乱篡权夺位的“乱臣贼子”(在当时算是流行节目)——阳虎——请他做官,他就表示了拒绝,但是这并不代表他放弃了从政的念头。为了找到赏识自己的老板,孔子经常带着他的学生四处奔头,到处兜售他的政治主张和治国理念,希望能做一个高级打工仔,一展胸中抱负,不负平生所学。
可惜孔子的执着和努力,除了碰了几鼻子灰,就是在宋国闹了场饥荒。有人(赵普,宋太祖之弟)说读半部论语就能平治天下,可是孔子的仕途怎么就惨淡如斯呢?一般来说,推销员的业绩低迷,往往无外乎三个原因:一是推销技能不过关,二是推销产品质量不过关,三是市场预测不过关。
日期:2011-12-09 17:14:49
--45--
孔子推销失败的原因,也得从这三个方面去找答案。先看看孔子的营销策略和路线。孔子一般采取团队营销策略,走的是当面推销路线。孔子在国内市场受挫后,转向国外市场,一边招生,一边推销,教学工作和个人事业两不误。孔子带着学生搞集团营销的策略,还是比较先进的,带着学生一是助威,孔子学生团队人数众多,声势浩大,容易引起市场注意;二是帮腔,学生中有不少能言善辨之人,比如子贡,推销时还能吹捧吹捧老师,或者打打圆场。
孔子推销的产品,质量也没有问题。他的拳头产品,叫做“仁”。仁者,爱人。意思是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友爱。延伸开去,作为一个国君,一个国家的老板,就要爱护他的老百姓,爱护他的员工。爱护老百姓,就应该“为政以德”,少收点税,少折腾他们,多给他们一点劳动生产创收养家糊口的时间和精力。投之以桃,报之以理。老板爱员工,员工敬老板,上下同心,其利断金,公司才会红火。国君爱护老百姓,老百姓就会拥戴国君,国家就能长治久安。
孔子的第二号产品,叫做“礼”。礼者,序也,规范,秩序,也叫等级。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名分要搞清楚,地位要分明白,自己的角色要演好,不要动不动就走穴客串。做国君的要有做国君的样子,做臣子要有做臣子的样子,父亲要象父亲,儿子要像儿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帝管上帝事,恺撒管恺撒事,各居其位,各行其是,长幼有序,上下有别,老板就是老板,员工就是员工,这就是社会人际关系的交通法,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超车或者撞车,就不会酿成车祸,道路才会畅通,社会才会和谐稳定。
日期:2011-12-09 20:12:50
--46--
这就让人奇怪了,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国君世代相传,永享荣华富贵,不正是历代君王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吗?可为什么孔子就找不到识货的买家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