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的平衡手——大英帝国盛衰启示录》
第2节

作者: 蒙城漆园守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地中海是特殊的。第一,它四周为陆地封闭,所以名虽是“海”,实际上却只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内湖。第二,不像那个名虽“太平”实际上却不“太平”的太平洋,地中海常年风和日丽、波澜不惊,直到今天也还是度假圣地,所以上古先民才能以其简陋的技术手段扬帆出海,意气风发。良有因也。
  得风气之先者便是古希腊,其中又以雅典城邦为典型代表。
  何以如此?
  第一,希腊多山少平原。随着人口的增长,基本的口粮问题都不能解决,你让他们怎么办?这就不得不从事于海外贸易与殖民活动。

  第二,前述地中海的温和性为这种发展提供了平台。
  第三,古希腊海岸线曲折,沿途多岛屿,这就更便利了他们的海外扩张,并使之可以在稳步前进中从容改良他们的技术手段,海权文明的第一声啼哭,就这样在爱琴海畔高扬了起来。
  但是,到头来,海权的雅典败给了陆权的斯巴达,不久雅典和斯巴达又都败给了更强的陆权底比斯,最终他们又一起败给更强的陆权马其顿。
  亚历山大天纵英才,一度横扫千军,构建了一个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惜乎小亚英年早逝,人亡国灭,西洋世界遂再次陷入空前的混乱状态。直到罗马帝国的崛起。
  罗马是又一个陆权中心,而与它隔海相望的迦太基却是个彻头彻尾的海权中心。两强对峙,地中海只有一个,那还不打个天昏海暗?结果,三次布匿战争,陆权再次压倒海权。

  到罗马控制了整个地中海沿岸,虽然它也建立了强大的海上力量,但考虑到前述地中海特殊性,我们就该知道,这股力量,与其称为“海军”,不如叫作“水师”更为贴切。将之与我国唐宋两朝的沿海舟师相比,后者的活动范围还更在前者之上呢。
  从此直到罗马帝国崩溃,直到中世纪开幕,西洋世界的陆权主流从未受到颠覆。
  西洋如此,东洋亦然。
  自秦汉大一统以降,作为陆权文明的传统中国,以王朝循环的特殊形式,牢牢控制了东洋世界的大势。举凡半海半陆的朝鲜,与全海权的日本,无不在儒家王道精神的普照之下,各安其乐。这些,早已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老皇历了。何以东洋西洋都如此呢?
  就因为那个时代,大家同属广义上的“农业文明”。互相间的“质量”差异有限,最终决定国力强弱的关键因素是数量。数量又来源于土地与人口,而人口又依附于土地。所以,除非人类变成鱼群,不然,最终谁能控制最大的陆地,谁就是最强的国家。而只有最强的国家才能控制前述那些以陆路为介质的国际贸易线。如此最强的国家又成为最富有的国家,而这个富有又反过来使之成为更强的国家。

  你看大唐王朝。他的国力超强就源于他的空间超大,以及这个空间超大带来的人口超多。所以大唐王朝不仅控制了“丝绸之路”这条陆上国际贸易线,又在行有余力的情况下大建水师,从而同时控制并发展了新兴的东南海上贸易线。你想,大唐王朝能不富强吗?所以李世民才敢说“不修长城修人心”的硬话。传统中国的大皇帝们才敢只讲安全不讲利益。因为咱们的利益已经太多了,所以“己立立人,己达达人”,我好你好他也好,东亚不就太平了吗?以至一些边远小国主动上表称臣,要给咱大皇帝当个干儿子,咱大皇帝嫌他们太远太落后,还不屑于要呢。

  但传统中国终于没有画出一张完整的世界地图,这个话,说来又长。
  猛一看,中国人开门就是太平洋,海洋资源真是太丰富了。但是太平洋却未免太大了。以三千年前的技术水平,别说发现新大陆了。纵然是到了大唐朝,中国人想去趟日本,也是很难的。所以,要让秦汉人起名,一定不叫它“太平洋”。
  相反,上天赐给中国人一个黄土高原。
  要知道,三千年前的黄土高原可不是今天这付可怜相。环境优美的很。更重要的是,黄土高原土质松弱,咱们的老祖宗也才能在石制与木制农具的时代,就开拓了一个辉煌而广大的农业文明。唯一的危险就在于,推迟了铁器的产生,万一遭到掌握了铁制武器的民族的入侵,那可就只有惊呼“坚盾利矛”的份了。还好,那时没有地理大发现,大家各安其份。中华民族安然度过危险期,自己掌握了冶铁技术,从此开始高速发展。

  这一发展可不得了,雄汉之后有盛唐,盛唐之后有宋元明清,要知道,甚至直到甲午战争爆发的那一年,中国的GDP总值还是全球第一呢。到清初,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商业繁荣度、人民生活水平,仍是领军全球。如此一来,中国人自然不会轻易向海外的蛮荒之地跑。
  一转眼间,上苍便把绘制第一张世界地图的殊荣,给了西欧人。
  也可以说,直到十五至十七世纪的那场轰轰烈烈的地理大发现,才彻底改写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日期:2012-02-08 22:49:35
  海权崛起

  随着长期笼罩在各大文明间的黑幕的一扫而光,一个空前瑰丽的景象展现出来。一张近乎完整的全球地图就此产生。五洲列国,一目了然。陆权文明与海权文明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转变。
  伴随着这张世界地图,产生的是一个空前广大的世界市场。现在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最多的市场;谁能控制最多的市场,谁才能得到最大的财富。有了财富,再培养国力,这就产生了一条由海而富,由富而强的新途径。
  得风气之先者就是西班牙与葡萄牙。但是两国起步仍嫌过早。当时还没发生工业革命,所以西班牙与葡萄牙制造枪炮子药的水平,与当时的中国和印度相比,并无明显的优势。当他们来到东方时,惊讶的发现,当地人对火器的了解与运用,并不比他们差多少。而西、葡都是小国,中、印却是庞然大物。
  如果说两国有什么优势的话,优势就在于海权。在此之前,海战的通行模式是跳帮战以及特殊情况下的撞击战,一切火力战都是为最终的夺船奠定基础。海战在这里变成了另一种陆战。相对于击沉对方的战舰,更重要的是夺取战舰。可是,西葡两国的海军却第一次以击沉敌舰为目的作战,火炮的价值直线上升。再加上两国对世界信风体系的突破性认识,他们虽不能用坚船利炮撞开东方的大门,却不妨碍他们在陆权大国的权力边缘建立海洋帝国。最终在美洲红人面前,耀武扬威,大搞起种族屠杀来。

  其次,当时西、葡两国的政治制度仍是君主专制,所以他们从海外掠夺来的贵金属,相当部分被用于皇室消费,这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真是利莫大焉,但西、葡两国却也不免因此而注定了为他人作嫁衣的命运。内部制度建设的滞后造成腐败的滋生。利益的增长无法赶上走私、贪污与挪用公款的增长。结果,很讽刺,西班牙王室正是在其从美洲的白银输入量达到顶点时宣布了破产。葡萄牙王室也同样在商业繁荣中走向了靠借贷维持运营的悲惨局面。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两国都是欧陆国家,所以海洋只能给他们带来财富,却无法带来安全。相反,他们既要提防新兴海强的崛起,又要防备欧陆邻国的陆路入侵。两国之不能产生现代海权文明,已属铁板钉钉。世界霸权也就更谈不上了。
  但与两国一水之隔的英吉利就不同了。英吉利是个岛国,所以海洋不仅能给它提供财富,更能给它带来安全。只要它能控制海洋,就同时控制了利益与安全。随着控制水体范围的扩大,它的财富与安全值也就不断增加。这个地缘上的优势,是西、葡两国,以及后来的荷兰、法兰西所无法企及的。
  西班牙看到了这种前景,于是组建了空前庞大的“无敌舰队”扬帆远征英吉利,想将之扼杀在摇篮之中。
  但英荷联军的英勇抵抗,再加上一连串的偶然事件,最终葬送了“无敌舰队”。而法国、荷兰与中欧、北欧的新教势力则在随后的岁月里牵制了西班牙庞大的陆上力量,从而最终剥夺了西班牙的霸权。
  这可真是西洋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正如富勒将军以其如椽巨笔所写下的那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