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里的盐(让你40天成为管理及改善行家)》
第19节

作者: 云外明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你接着算,我只想知道最后结果。”尤优的眼神充满了期待。
  “我们进行第三步的分析,需要比较两个方案分别占5个方面的权重。在成本项中,对比钓鱼、太空迷航和游泳,列一个3乘3的矩阵,去太空迷航的成本最少需要200块,钓鱼最多需要50,所以钓鱼对比太空迷航的权重对比是4比1,写到矩阵中,最后算出结果,钓鱼占0.8,太空迷航占0.2,两者分别乘以成本的得分0.2,二者在成本的权重就算出来了,钓鱼是0.16,太空迷航是0.04。这是计算成本,我们同样计算其他项目的得分。”

  舒克飞快的在纸上写着,不一会,最后结果出来了,钓鱼0.68,太空迷航0.32,得意的对尤优说:“看来钓鱼的优势明显的很,以0.68分的得分遥遥领先,太空迷航不得不甘拜下风。”
  “别得意,我看看你计算的过程,不要骗我”尤优一把把笔记本抢过来。
  尤优仔细看了看,好像发现了什么问题。
  “你打分太主观,不够客观。成本虽然相差大,但两者都不贵,用绝对值的比较方法不对,反正两者都在我们的承受范围内,所以钓鱼和太空迷航的权重占成本应该是0.5和0.5;安全性上,钓鱼还有落水的危险呢,所以也不对。所以最后我决定,我们去太空迷航。”尤优摆出一副得意的样子。
  “你耍赖。。。”

  这时候尤优提议,
  “这样吧,这太伤脑筋了,我们用个简单的方法吧”
  “好,你说”
  “我俩分别说一个笑话,谁被都笑了,就算输,就听对方的”
  “好吧,我先开始”,舒克开始,
  “一批游客到了一个博物馆,导游指着一片嵌在石头里的三叶草化石说,“这片化石有8500万零2年3个月5天的历史了”,“啊”,游客吃惊地问,“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准确”,“这很简单,我刚来这个博物馆的时候,馆长对我说,这块化石的历史是8500万年,而我来了2年3个月5天了,所以这片化石是8500万零2年3个月5天””,

  也该舒克不走运,这时候一辆泥头车强行变道超车,尤优“吱”一个刹车,气得脸都白了,当然没有笑。
  舒克泄气地望着尤优,“你笑一声呀。。。这次不算。。。要不咱不完儿这个游戏了”
  尤优脸慢慢由白转红,妩媚又吊诡地朝舒克瞥了一眼,开口说,
  “OK,不过你那个时间太久远了,我这个时间短。一个小兔子趴在路中间,耳朵贴着地一动不动,一个行人问,“小兔子,你耳朵贴着地,那你听到了什么”,小兔子幽幽地说,“我听到一辆大卡车5分半钟前从这里经过”,行人吃惊,“哇,这么厉害,几分钟前过了一辆车你都都知道,你,你怎么知道的。。。”,兔子接着说“我的脖子和腿就是被那车给压断的””

  尤优讲的时候故意讲得绘声绘色,把小兔子那气若游丝的声音描绘得很入神。舒克也听得入神,进入了状态,听到了最后不禁哈哈大笑。
  舒克笑了3秒钟然后戛然而止,扭过头看着尤优,“你,你小骗子。。”
  尤优抿着嘴,“谁骗你,谁让你笑。。。”
  “我说不玩这种游戏了,你答OK的,所以我讲完故事后就game over了,不是吗!”
  “亏你是咨询师,OK什么意思?只有一个意思代表是吗,OK有好多意思,一个代表我知道了,我听见了。。。”

  “你。。你。。”
  “哈哈。。。”
  “你,你。。。”
  “哦,哦,太空迷航,I love you,太空迷航,我来啦。。。”
  本集介绍了决策中的AHP法,在实际工厂改善中,决策方法有很多,象什么头脑风暴法,专家决策法,决策树,矩阵图,还有上面的AHP等,当然最容易理解也是最常用的就是拍脑袋法,就像本集中尤优的方法。


日期:2010-07-18 22:53:32

  今天继续,上集讲了决策方法,今天继续以上在饭店现场的诊断调查,那么今天主要讲什么内容呢,请看本集
  第22集
  第二天,他们继续在饭店现场调查。首先他们到了后面的清洗区。
  在后面清洗区:
  发现等待清洗的碗筷堆积如山,尤优问怎么这么多了还不洗,对面的洗碗大妈理直气壮,….

  “第一,我们店里碗筷准备的多,就算全坐满,上座100%,转4轮下来,我们的碗筷足够,所以我晚点洗没有关系,第二我这里的地方大,一天的碗不洗都放得下。第三我们清洗的人多,我们全干起来一会儿就做完了,不会耽误事。。。”
  众人瞠目。
  舒克对尤优说“你看,第一这里产能及资源配置过剩,包括碗筷,洗碗筷的人、清洗设备、面积都严重浪费。第二这里的浪费掩盖了问题点,第三观念不可救药,shit。。。”
  产能过剩简单说就是超过客户需求的产能。常见的就是工厂市场能力超过销售量。制造之外的也存在差能过剩的问题。比如前段时间停开的几对高速列车(好像是青岛~长沙的动车组,北京到厦门的动车组吧,原因就是上座率不高,赔钱,这也是产能过剩,哎。。。。。。)。上面都是是整体的产能过剩,对应的是局部的产能过剩,就是一个厂里部分车间或者工艺的产能超了,富裕了,就像本例中在饭店炒菜的大流程中,洗碗的制程能力强,产能高,OK,产能过剩了,这也是浪费,跟上面动车组的停开一样的道理。

  下面接着看。
  一大堆盘子一会儿就洗完了,这句话反过来读就是“我们一会儿就可以洗完一大堆盘子”,类似与1小时就可以完成3小时的工作量,这是明显的产能过剩,原因就是需要给洗碗准备的人、面积等太多了,当然浪费也大。
  碗筷足够,可以转4轮,这。。。浪费太多了,前面就餐的难道都是小朋友,那么喜欢摔碗吗?
  至于掩盖的问题点。浪费会产生此生的隐患,比如他们洗碗一会儿就可以完成。那么其他的时间他们可能回家了,可能在做私活,可能在做什么其他的事但给饭店没有什么好处。
  另外在这里同时发现洗洁精是一桶桶批发来的,和大家平时见的超市里的包装不同,但清洗时候就把清洁精一大股一大股地往水里倒,有时候多有时候少,尤优过来问,
  “这一盆水里应放多少克清洁精呀。。。”
  “多少克,俺没文化,不知道什么是克什么是仁,这么大桶,能洗干净就倒呗”
  舒克说:这就是传说中成本控制中的费用性物料标准耗量问题。

  这里要讲一下。工厂里有产品七七八八,饭店里也有产品就是菜。消耗在这个产品上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物料一般都列入BOM。
  所谓BOM,就是物料清单,它可以详细地层级地分解了这个菜用什么材料和量。比如一个辣子鸡丁,那厨房的制作清单(也就是BOM)上会详细罗列辣椒多少、鸡丁多少、油盐葱花等用多少。
  但还有一些物料不能直接跟这个菜的出品量直接挂钩的,比如这个洗洁精的消耗等。它也要列出来,但这部分不跟菜品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不是用BOM的形式体现。这就是费用性物料,这里简称消耗品。这部分在总支出里的比重很大,又不好衡量,它浪费多少几乎全部取决与管理水平。管理好,使用合理。管得不好,用多了会浪费,用少了会洗碗洗不干净。

  那怎么办呢?虽然洗洁精在整体成本中比重低,但控制洗洁精的用量的重点不在使用多少,而是在应该制定这种消耗品的用量标准。
  消耗品管理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是确定标准耗量。
  比如洗一盆碗需要放多少克的洗洁精,要规定出来,再训练大家使用,肯定会减少洗洁精的浪费,这种浪费的减少累积起来,效果就不得了。
  说不定一天就能省20斤洗洁精呢,那至少是30块钱,而事实上远不止这么多。
  其实,钱就是这么一点一滴节省出来的。饭店是这样,工厂也一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