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这样残忍》
第16节

作者: 周慕白A
收藏本书TXT下载
  直到十九世纪末,维新变法的领袖人物梁启超先生在为王安石作传时,才大力褒奖了王安石的伟业,对王安石那是推崇备至,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后来,革命导师列宁也极力称赞王安石,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而柏杨先生更是将王安石列为了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六位改革家之一,他们分别是管仲、商鞅、诸葛亮、王猛、王安石和张居正,也可算是对王安石给予了高度评价。

  经过了将近千年之后,历史总算是给王安石“平反昭雪”了。
  日期:2012-02-15 17:29:01
  第十一篇:窝里斗的中国人
  如果说到世界上哪个国家最擅长“窝里斗”,最佳答案毫无疑问是中国。不可否认,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优秀的民族,中国人也是非常聪明的一个族群,但在“窝里斗”这一点上却让国人蒙羞不少。
  我们先来说一个故事:

  1965年9月17日,这是一个值得中国人骄傲的日子,因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等多个单位,经过六年多的艰苦努力,终于合成了一种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的。蛋白质研究一直被喻为破解生命之谜的关键,而胰岛素是蛋白质的一种,他的人工合成成功,标志着人类在揭开生命奥秘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可以说轰动了世界。

  对于这一项举世瞩目的成就,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自然不会坐视不理,而杨振宁先生也准备推荐这一成果入主诺贝尔生物学奖。
  但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由于此工程参与人员众多,其中所谓的核心人员都有好几位。在提名时,中国一下子报上去了十几个人,可能更多,这与诺贝尔奖最多三人获奖的原则是想违背的。但当时参与的不少科学家居然给出了一个让外国吃惊的答复,那就是“要么一起得奖,要么谁也别得。”大有一种集体主义的高风亮节。据核心人员邹承鲁先生回忆说,后来几经平衡与斡旋,最后报上去的仍然是四个人。这还是不符合诺贝尔奖的评审规则。这也许是中国与诺贝尔奖走得最近的一次了,但最终却仍然与之擦肩而过,这不得不让骄傲的中国人扼腕叹息。

  在此我们做个假设,假使中国不考虑那么多的人际关系,不考虑那么多的派系平衡,只报三名人员上去,那么结果将会是怎么呢?也许当时的顾虑太多,也许我们报了侥幸心理,以为诺贝尔奖可以为中国人破格的。
  其实这一事件还能让我们认识到国人的“窝里斗”,谁也不服谁,谁都不想别人比自己成功,尤其是同行之间。一句“要么一起得奖,要么谁也别得”,让我们看到了国人的劣根性、“窝里斗”思想,即使是像那些科学家们也不能例外。
  关于这一点,柏杨老先生也给我们讲了个事件,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柏杨老先生去了美国,在一位朋友家里做客,这位朋友是位中国人。他的这位朋友在美国一个很有名的大学里当教授,应该说算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了。这位教授与柏杨先生相谈甚欢,只见在席间侃侃而谈,谈得头头是道,几乎可以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至于还有什么救国救民之类的,总之让人一看就是一位对民族有热血的知识分子。谁知当柏杨先生说要到另一位朋友家去的时候,这位对民族有热血的教授突然变脸了,满眼都是不屑的火光。柏杨先生对他说,要不你送我去一下吧!这位热血的教授竟冷冷地说道:“我不送,你自己去好了。”柏杨只得自己一人去了。

  那么为什么这位教授对柏杨的另一位朋友如此有偏见呢?只因为柏杨的这位朋友也是中国人,并且还跟这位热血的教授一样,都在美国的大学里教书。对于这件事,柏杨先生也由衷地叹息道:“都在美国学校教书,都是从一个家乡来的,竟不能互相容忍,那还讲什么理性?所以中国人的窝里斗,是一项严重的特征。”
  那么究竟何为“窝里斗”呢?
  窝里斗,顾名思义,是指自己人打自己人,内部不团结、起内讧的意思,原意是指在一个小的环境里有限的几个人之间的病态的竞争。病态的竞争,当然是不健康的竞争模式了,它会严重影响到内部的发展,上升到一个国家层面,也会影响到一国的发展。君不见因为内讧,致使江山易主、百姓遭殃,君不见因为内讧,导致国破家亡、盛衰更替。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所谓的中国“二十四史”,其实那就是一部血淋淋的“窝里斗”的历史,为了权力、为了利益、为了金钱、为了美女、为了地位,等等,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古代的中国,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八王之乱”、“七国之乱”、“靖难之役”,等等,多到让人数不清、讲不完。中国有一句谚语“出头的椽子先烂”,这当然是在告诫人们要保持低调。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的“窝里斗”。当一个人获得成功并超越了别人的时候,他们身边的人不是想着怎么奋起直追,而是首先想着怎么才能把他拉下来,这就叫着“枪打出头鸟”。这其实是一种深度扭曲的自卑心理引起的,是不利于民族人格的健康发展,影响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

  其实中国有很多成语或是俗语,都是反映窝里斗思想的,比如说同室操戈、祸起萧墙、自相残杀、朋党之争,等等,中国还有一句话也是反映窝里斗的,那就是所谓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更是反映内斗的著名故事,所以有时候中国人多恰恰成了坏事情。因为人一多,利益必然不会均衡,这样内斗就出现了。对于这一点,柏杨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他说:

  “每一个单独的日本人,看起来都像一条猪,可是三个日本人加起来就是一条龙,日本人的团队精神使日本所向无敌!中国人打仗打不过日本人,做生意也做不过日本人,就在台北,三个日本人做生意,好,这次是你的,下次是我的。中国人做生意,就显现出中国人的丑陋程度,你卖五十,我卖四十,你卖三十,我卖二十。所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条龙,中国人讲起话来头头是道,上可以把太阳一口气吹灭,下可以治国平天下。中国人在单独一个位置上,譬如在研究室里,在考场上,在不需要有人际关系的情况下,他可以有了不起的发展。但是三个中国人加在一起──三条龙加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猪、一条虫,甚至连虫都不如。因为中国人最拿手的是内斗。”

  ——节选自《丑陋的中国人》
  日期:2012-02-15 21:51:50
  关于中国人为什么不团结,为什么喜欢窝里斗,柏杨先生给出了一个让人无奈的答案,先生在面对国外朋友的疑问时,无奈地说:“你知道中国人不团结是什么意思?是上帝的意思!因为中国有十亿人口,团结起来,万众一心,你受得了?是上帝可怜你们,才教中国人不团结。”先生一面在说,一面在痛彻心腑。
  先生这当然是在掩饰中国人的伤疤。其实关于这一点,易中天先生在《闲话中国人》一书中,有着这样的描述,也算是一种解释吧——
  道理很简单,就因为生命在于运动,物质也只存在于运动之中。所以,一潭死水,只不过水面的平静掩盖着水底的波澜。自我封闭的单位,既然不能向外运动,便只好向内运动;既然不能向外用力,便只好向内使劲。

  这就形成了“窝里斗”,文雅的说法叫“内讧”。
  无疑,易中天先生认为,中国自我封闭,所以才产生了“窝里斗”,那情况是不是这样呢?易中天先生进一步解释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