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文官们,比如说文彦博、曾公亮、司马光等人,那可都是历经几朝的著名元老,都很年迈,也都很保守。他们认为宋神宗太年轻了,要使国家富强起来,不宜操之过急。但对于想有作为的宋神宗来说,他显然已经等不及了,他要有所作为,他要励精图治,因此,他对这些文臣的上书感到十分失望。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向他推荐了王安石,宋神宗不由的眼睛一亮,想到了王安石的那份《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想到了那个不愿意做京官的他。
日期:2012-02-11 12:23:02
当时的王安石正在江宁为母亲大人守孝。宋神宗先是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后又立马诏他为翰林学士。
对于这次任命,王安石二话不说,立马奔赴京城。之所以现在的王安石跟以前不一样,那是因为宋神宗即位了,他能预感到这位年轻的皇帝想要有所作为,想要干一番大事业。
来到京城,君臣二人一见如故,在几次谈话之间,王安石将自己使国家富强起来的具体改革方案说了出来,说得宋神宗是茅塞顿开,几乎是废寝忘食。想来三国时刘备三顾茅庐,与诸葛亮的那一番畅话亦不过如此。
经过几番畅谈,宋神宗下定了决心,立志改革变法。
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主持变法。
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大的变法总是会引来无数人的反对,总是会遭遇到无尽的阻力,商鞅变法是这样,孝文帝改革也是如此,这次当然也不会例外。王安石的变法主张遭到了许多大臣的反对,且这些大臣都是赫赫有名的元老重臣,但王安石始终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宋神宗也没有动摇,他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支持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的政治才能终于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因为他遇到了知己,这个人就是宋神宗;而宋神宗的全部梦想也都寄托在了王安石的身上,君臣连心,将这个历史上著名的变法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所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同时,改革科举制度,为推行新法培育人才。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地主和豪商对农民的剥削,促进了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国家财政状况有所改善,军事力量也得到加强。
变法中,由于触动了很多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以及触摸到很多保守派的政治神经,他们纷纷上书反对,有一个名为郑侠的官员竟上了一份《流民图》给神宗皇帝,加上此时的皇太后、太皇太后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神宗皇帝诉苦,说王安石变法将天下搞得大乱。
王安石处于众疑群谤之中,宋神宗迫于皇亲贵戚和反对新法大臣的压力,于1074年四月罢去王安石相位,再任江宁知府。次年虽又起用为相,但因新法派内部分裂及保守派的挑拨离间,王安石实际上难有作为,至熙宁九年十月再次罢相,出任江南签判,次年隐退江宁,过着闲居生活。
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立志变法图强的宋神宗去世,年仅38岁。其子赵煦即位,是为宋哲宗,由保守的向太后主政。向太后任用保守派领袖司马光担任宰相。司马光上台伊始,废除了所有新法。至此,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宣告失败。王安石也于宋哲宗元佑(1086年)去世。
一代改革家王安石去世了,所谓寂寞身后事,千秋万岁名,只是王安石死后的声誉并不像苏轼、李白那样,得到千古敬仰,反而却是千古的骂名。
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个人像他这样毁誉参半,也没有哪个人像他这样难以评价、盖棺定论。赞扬他的人说他是古今最完美的圣人,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配享北宋朝廷的太庙,进入圣贤的行列;可是诋毁他的人却说他是古今天下第一小人,甚至比那蔡京、秦桧还要坏,简直就不能称其为人。
宋高宗赵构这样说他:
“王安石自任己见,非毁前人,尽变祖宗法度,上误神宗皇帝。天下大乱,实兆于安石,此非神祖之意。”
翻译过来就是,王安石这个人真不是个东西,自任己见不说,还要毁掉前人的成果,把我大宋王朝的祖宗法度全给变了,对上误了我那可怜的皇爷爷宋神宗。后来天下大乱,靖康之耻,其罪魁祸首那就是王安石,此绝非神宗皇帝的意思。
为此,他在绍兴四年五月下令重修《神宗实录》,以全盘否定王安石变法为基调,这一定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安石作为北宋亡国元凶的论调,经宋国史至元人修《宋史》所承袭,成为封建时代官方定论。
由此看来,这位南宋的开国皇帝、“逃跑冠军”将北宋灭亡的全部罪责都推到了王安石的身上。
量王安石不过是一宰相,何德何能有如此大的能量将北宋给颠覆了?有如此能量的怕是那个艺术家皇帝宋徽宗了,以及他那狗腿子蔡京。只不过宋徽宗是赵构的老爹,作为儿子,自然不能说他老爹的不是;而大奸相蔡京则自称是王安石的忠实追随者,是其改革变法的忠实拥护者。巧的是,蔡京的弟弟蔡卞乃是王安石的女婿,这样一来,王安石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既然皇帝都如此说了,那么民间就更不用提了,整个南宋时期对于王安石的评价那是一边倒的,那就是痛骂这个“祸国殃民”的元凶。偶有几个有良心的,譬如朱熹,还得拐着弯地赞扬他王安石才行,余者皆是痛骂王安石的人了。
当然,骂王安石骂得最狠的还要数明代的杨慎了,这位写了著名的《临江仙》的大才子竟对王安石有如此成见,他说:
“神宗之昏惑,合赦亥桓灵,为一人者也;安石之奸邪,合莽操懿温,为一人者也。此言最公最明者唉,求之前古奸臣,未有其比。”
如果说古往今来哪个皇帝最昏惑,恐怕就是他宋神宗了,就算是历朝历代的昏君加起来恐怕都没有他宋神宗昏庸;而古往今来最奸邪的小人则要数王安石了,就是把王莽、曹操、司马懿和朱温这四个奸邪之徒加起来,也比不上他王安石。所以,历朝历代的所有奸臣,都比不上他王安石奸邪,他就是最坏最坏的小人。
也许中国的历代汉家王朝还没有像北宋灭亡时的那样悲惨,两位皇帝被俘,国破家亡,一大批皇子公主、王公大臣皆沦为了阶下囚,任金人百般蹂躏糟蹋。靖康之耻——成为了汉民族在历史上永远业洗不掉的巨大耻辱。所以,具有很强的“民族气节”的杨慎便将这满腔怒火全发泄在了王安石的身上。王安石成了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
因为据宋高宗的推断,就是因为王安石搞改革变法,才使得北宋灭亡的。就这样,王安石背上了千古骂名,骂声那是不绝于耳,骂声那是空前绝后,一直持续了将近900年之久。
明清之际,也以骂王安石的人居多,先不说别的,明太祖朱元璋以及清太宗乾隆就对王安石咬牙切齿。那原因何在呢?因为变法,因为某些纠纷,身为九五至尊的皇帝宋神宗有时居然还向王安石赔不是了,这样才惹得朱元璋以及乾隆爷大为恼火。要知道,中国封建时代的君主专制到了明清之际达到了鼎盛,皇帝永远是那么的高高在上,哪还有什么道歉这回事?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子在《宋论》中就这样说:“宋政之乱,自神宗始。”何以宋朝的败亡是从宋神宗开始的呢?当然是源于王安石变法了。
在民间甚至都出现了诋毁王安石的市井故事,一出比一出难堪,一出比一出锋利。
王安石,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委屈的一位名相。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