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俱为男性,其实作为女性又何尝不具备这种情节呢?李清照诗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难道不是对英雄主义的赞美吗?诚然易安居士在写这首诗时正值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之际,其中自然不乏对其讽刺之意,但作为一名女性,其豪杰气质却早已表露无遗,李清照不愧为女中大丈夫。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些句子,每每读来都让我辈年轻人气血暗涌,心潮澎湃。殊不知曹松先生所说的“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一句。李贺也好,秦观也好,李清照也罢,其出发点想的可能都是国家民族的利益,想的都是个人的功成名就。但对于广大将士而言,这一梦想可能带有悲壮性的宿命。也许根本就不是悲壮,而仅仅是个悲剧。
从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到曹操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从杜甫的《兵车行》到韦庄的《秦妇吟》,无一不是在控诉着战争的罪恶,无一不是在说着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骨肉分离、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那无定河边的具具白骨,可都是少丨妇丨或者少女的梦中之人啦!
唐诗里关于间接描写战争给人们带来危害的诗句可谓比比皆是——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唐朝诗人金昌绪留给后世唯一的一首诗便是这首名为《春怨》的诗了。这位少丨妇丨在怨谁呢?在怨黄莺嘛?当然不是,她是在怨这可恶的战争,使得她与她的丈夫相隔了万水千山,只得寄希望与梦中相见。辽西虽远,但却远不过心中久久渴望的梦境。
大诗人李白向来以豪放洒脱著称,似乎不是那么的儿女情长,但对于这等人间至情他也是抱有深刻的同情的: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即便是像王昌龄这样喜欢歌颂边塞将士的诗人,也有这样的深切感悟:
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战士们都在思念,都在思念家乡的亲人,因为此去不知何年才能归乡,又不知何年才能与妻儿团聚,也许这竟是诀别——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是唐诗中的悲情,是战争的悲情,也是那些名将们在功成时所不为人知的暗角。
在强盛的汉唐盛世,在卫青与李靖的铁蹄声中,天山南北,塞北荒漠,都成了他们盖世功勋的见证。但同时,在这些功绩的背后,不知使多少有情人成不了眷属,不知有多少妻子失去了丈夫。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刘彻为了彻底击溃匈奴的主力,他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任命卫青、霍去病为统帅,兵出漠北,发动对匈奴的大决战。战争固然是汉廷获胜了,打退匈奴对汉廷的威胁固然也是很重要的。但作为获胜一方的汉廷亦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出塞是马匹总共有十万匹之多,归者不足三万匹,至于人员伤亡,更是在几万人之上。这是汉朝国力强盛的一次大展示,可同时也是对汉朝国力的一次大掏空。面对多年的征伐,面对将士们的累累白骨,汉武帝终于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并颁下“罪己诏”。
同样作为一代名将的李靖,其人生经历大抵是与卫青相似的,五千精骑大破突厥的传奇故事历来为后人称道,其百战百胜的丰功伟业亦是由万具白骨所堆积出来的。
汉唐都是盛世,这跟卫青和李靖的军事胜利是分不开的,可是但就老百姓而言,似乎“文景之治”更适合他们,因为那时候没有征伐,朝廷崇尚“无为而治”。盛世的汉唐都尚且如此,更别说乱世了,诸如无义战的春秋时代、战国的争雄时代还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混乱局面。在秦将白起“战神”的荣誉下,有赵国在长平之战中被活埋的四十万降卒的白骨;传奇将才陈庆之的赫赫战功也是由白骨堆积起来的。
《诗经》中有一篇《邶风?击鼓》最使我感动,因为它向我展示了个人在大的社会背景下是多么的无助,那至死不渝的爱情誓言在残酷的战争面前又是那么的脆弱——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美得让人窒息的句子在战争面前变得让人心酸,让人流泪。
历史的天空总是充满着血腥味,江山亦是由累累白骨堆积而成,人类从她一开始便充满了征伐。也许我们无法避免战争,也许我们都渴望建立功业,但请记住,我们在歌颂名将们的伟业时,我们在幻想着驰骋疆场时,切不可忘记了士兵们的悲情离别,甚至是具具白骨。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日期:2012-01-22 14:00:15
第四篇:自古红颜多薄命
自古红颜多薄命,莫怨春风当日嗟。
——题记
这是一句非常有名的话,每当人们看到哪个美貌女子命运坎坷时,总是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其实,感叹“红颜薄命”的句子还有很多,比如说,欧阳修的“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再比如说,苏东坡的“自古佳人多薄命,闭门春尽杨花落。”;更悲壮一点的就是:“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等等。
而中国历史上关于红颜薄命的例子,那简直就太多太多了,比如王昭君,比如李香君,比如陈圆圆,比如苏小小------
她们都是绝世美女,都倾国倾城,而且更为难得的是,她们不光有貌,还很有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都样样精通,只可惜,命却不好。
那这是为什么呢?
据说这个上帝它是很公平的,给你美貌了,就不会再给你才情;给你才情了,就不会再给你美貌。鱼和熊掌,两者不可兼得。但有时候,它也会将这两样东西都赐给某一个人,比如说上面所例举的那几位,不过代价却是“薄命”。在上帝对她们格外青睐的同时,又注定了她们的命运将是十分坎坷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红颜薄命了。上帝公平就公平在这里。
通俗一点来讲就是,一个姑娘家的,长得如此漂亮,这本身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甚至可以说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所谓“花香蝶自来”,你不去招惹别人,别人迟早也会看上你的。漂亮的姑娘大有人在,通常也只会招惹一些小麻烦;但是若由单纯的美女变成了红颜,这就麻烦了。因为能称得上是红颜的女人,不光是长得漂亮,更重要的是要有特质,有才情,这样才会迷倒众生了。惹来的“蝶”也就不是一般的市井之徒了,而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比如说,“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他为的是陈圆圆;再比如说,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宋徽宗,他迷恋的是李师师。她们被这些大人物们抢来抢去的,或者说是爱来爱去的,不薄命才怪呢!
晚唐大诗人杜牧写有一首名为《金谷园》的诗,就讲述了这么一个事件:
繁华事散逐香尘, 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 落花犹似坠楼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