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毕生生意生涯--真实经历,望创业者获得经验》
第16节

作者: chuanda007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2-17 13:32:46

  C 精神损失费
  找门面房还真不是容易的事儿,好的位置都已经有人经营了,而不佳的位置效果又不好,很难两全其美。
  这需要点运气,也需要有点镌而不舍的精神。
  好在这种生意对位置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但当然也是位置越好效果越佳。
  不怕房租高,房租高自有房租高的道理,是经过市场长期验证过了的,它的效率也高,总体上比房租低的划算。
  有一个我看好的位置,但没有房子。我不死心,隔三差五地就去转转。
  还真让我撞着了,一个门面刚贴上出租就被我毫不犹豫地租了下来。
  当然,后期的发展要尽量取得批发商的支持,即使你有钱,也得装作没钱的样子取得他们的支持,以降低你投资的风险。
  另外,做生意想方设法欠批发商点钱是有好处的,因为遇到质量问题他也不得不给你调换货,怕万一闹翻脸你不给他钱。

  什么是底线,这就是底线。谁拿着钱主动权就在谁手上。本来生意场上就是利益的交往,他的空口承诺都不可信,说是保证调换货,你什么也没拿住他,逼急了大不了不做你的生意,坏货就压在你手里了。这也是自保的一种无奈之举。
  在某种意义上零售商也是为批发商打工,你生意好了也是他所乐见的。
  我就对批发商说,我又开了一个店,没现金上货,你要免费给我铺货,等我资金周转开了马上给你结清,否则我只好找别家谈了。
  因为有前面的合作,他也相信我不是骗货之人,生意好时货和钱周转地都很快,再说他们也有同行之间的竞争,所以很爽快地答应了。
  这样我就只需投资房租和货架就行了。营业员的工资是一个月后才发的,也就是说赚了钱才发的。
  匆忙中雇了一个营业员,上了货。就这样我的第二个鞋店开业了。
  刚开业时下了几天雨,一天也卖不了多少,不是很忙,和我预期地差得太远,心里很是失望。所以第三天下午我出去了,只是想快下班时去对一下账得了。
  每天和营业员对一下鞋子的数量,留四百元的零钱,就交给她了。
  到了店里,才发现因为下午天晴又是星期六的缘故,生意不错,卖了四五十双,营业员忙坏了。

  对帐的时候,发现帐目对不住数,少100元左右。就是说鞋子没了却没见钱,但也不是正好差几双的钱数,不知道错误出在哪儿。
  我们反复算,查,也找不出原因。只能这样解释,要么丢了,要么钱收错了,也许两者兼而有之。
  我没办法了,只好对营业员说,
  你看,出错是明显的,应该由你来承担责任,但我觉得你也不是故意的,都让你赔出来我也觉得过意不去。这样,我不让你赔了,但我也不敢再用你了,正好三天的试用期,我把工资给你发了,你再找别的工作吧。
  营业员拿了工资没说什么就走了。
  过了不一会儿,营业员的几个家属来了,质问我为什么将她辞了。
  我说了原因,并和家属一起又对了帐,查了鞋的数目。其实我也很想证明没有出错,因为我感觉那个营业员还是不错的,但还是对不住数。

  家属说,那也不是营业员一个人的原因,第一有可能你原来点数的时候就出错了,第二你的算法不对,因为即使丢鞋钱也会显示丢了几双,但这对不住数。
  我说,第一点,当初点数是我们俩个人都在场的一起点的,不可能出错。第二点,她也许收钱时出了错。
  家属说,第一点,她刚来干不熟悉也许是数错了;第二点,她原来做过会计,不会收错钱的。
  我说,你们这样说是什么意思?
  家属说,我们是本地人,她来你这儿上班好多人都知道,你不到三天就将她辞了,好像她贪污了还是能力不行似的,让她以后怎么做人?你们当老板的就是坏,想着法儿坑人,我要你赔偿精神损失,否则你的店就别想开了。

  简直不可理喻,试用期我连辞人的权利也没有了?再说是实实在在的出错呀?
  一个小门面房,就是一名符其实的弱势群体,不管黑的白的强的弱的,谁都可以咬你一口。我从来没有故意剥削员工的念头,总是在雇人的时候胆战心惊,一再迁就,生怕出错。
  比如,关于收到假币,我总是在开始时反复地讲,教她们认,说明了谁收到了假币谁负责,可一旦真的收了假币,我总会在第一次时承担一半,下不为例。一般像雇人也总是压一个月的工资,以防员工跳槽时说走就走,可我总狠不下心来,看到员工等着用工资缴房租之类的就于心不忍,从来没压过工资。有的还提前借钱,我都借了,还真怕她转身走了。
  所谓慈不掌兵。我想,这点事我都处理不好,多亏我没有到部队,否则我肯定是个不合格的兵。尽管心里爱好军事,但还是庆幸自己没有走那条路。自己的性格根本不适合。
  我想,也许只有工厂或者是公司的老板,才会不怕雇员闹事吧,因为那不直接影响他的生意,而门面房就不同了,他一闹,你的生意立马受到影响。
  几个家属围着我一个人吵得一塌糊涂,也分不清个所以然来,有几个顾客想进来看鞋,看到这种架式也不敢进来了。
  我只好妥协说,
  算了,我不和你们吵了,算我倒霉,我赔你50元,多少就是这了,你不要影响我生意,听你的口音,我比你这个本地人还本地人,你把我逼急了,我大不了不在这儿做生意,你也要吃不了兜着走。
  此事就这样了结。
日期:2012-02-17 13:36:05

  D

  尽管刚开始时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儿,但后来证明那个位置还是不错的。好的时候一天能卖100多双,后来稳定下来后,我又招了两个营业员照看,当然,坚决不用本地的。
  中间也少不了插曲。一个商人租了离我不远的电影院搞大处理,服装被子床上用品都有,重要的是还有皮鞋。
  当时惊得我一身冷汗,心想,真是运气不好,这么好的位置刚被我撞到,就来了一只大鳄,不是抢我饭碗么?
  好在他不专打皮鞋,也不是全场真皮的。我也急忙想办法。
  一个小门面房就是这样,你得有卖点,也就是差异化经营,顾客得有来你这儿买东西的理由,首先你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和卖点,就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无奈之中增加了品种,把新进的进价在30元左右的定成48元的卖价,给人们更多的选择。
  这一来又拉回了不少生意,利润也大了。后来,那个商人处理了一个月就走了,而我却从此多了品种,提高了利润。
  所以,有时有点竞争不见得是坏事,它可以促使你想办法提高自己。
  稳定下来后,我又开始出去找位置了。因为干顺手了,也想抓住机会,趁年轻多赚点钱。

  第三个鞋店基本上波澜不惊,就是找好了房子就复制一下开第二个鞋店的经历,让批发商支持,自己投资租金和货架,刚开始时自己和营业员一起应付刚开业时的火爆,然后就让两个营业员照看。
  开了三个鞋店后,加上一直都经营着的主要由妻子照看的小超市,我觉得到了我的极限了。整天疲于奔命,没有能力再扩张了。
  每天就是到各个鞋店对货,让营业员报出缺的货,收上营业款,留下四百元的零钱,然后自己到批发市场进货,回来送到各个店里。
  当然,如果在一个地方干的时间长了,生意露出疲态,我就会重新找位置,把它搬过来。最短的只了干三个月,也是交房租的最低期限。
  因此,这个城市的大部分地方都留下了我的身影,包括距离比较近的县城、乡镇。
  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将近两年,一直基本保持三个鞋店的数量。
  当时最烦的就是听到营业员打来的电话,肯定是商店出事了,有退货的,有工商上的,有故意找茬的。但事情都不大,基本上出点小钱摆平了。
  那时感觉像是个地主,每天到各个地里收租。儿子当时上幼儿园,星期天跟着我去店里,总是问:今天我们去哪个商店。
  顺利的时候,其实留给印象中的并不多,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平淡地度过。只有矛盾很尖锐的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想起来,那段时间有三件事情令我至今难以忘怀。当然,对我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
  有人会奇怪,为什么这么多倒霉的事情都让我遇到了。
  从个人原因来说,也许会归罪于命运不好,也许会归罪于我长得不够凶恶,不能令拒坏人于千里之外,也许会归罪于骨子里的忍让和悲天悯人。
  但我认为这其实不是本质的原因,如果是因为不可抗的外力而非我自己本身的原因造成,那只能有一种解释:
  从大的本质的方面来说,是金钱至上的观念使整个社会的价值标准扭曲和道德沦丧。体*制中的某些人特别是基层利用职权不作为甚至是胡作非为,社会中的市井中人也罔顾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见利忘义。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幸运的人可能会少遇一些,而活动多运气差的人可能会遇到的多一些,但这样的事是避免不了的,不是你,就是他。
  法律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特别是小小不言的小事情,这时最后的堤坝是道德。如果这一点都崩溃了,那又夫复何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