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跨国IT公司销售员到副总裁的历程:问鼎》
第52节

作者: 幽梦春晓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个项目估计要拖到明年初了,我们银行的电脑、服务器,用的都是你们的。BMG在华信的基础比希罗好。打印机为什么不用你们的呢?都是一个品牌,兼容性一定好。另外,听说希罗设备的口碑不好,打汉字有时候会出乱码。所以你们很有希望。但是据说希罗中国打算成立一个软件研发中心,明年还要招很多网络工程师,专门解决网络兼容性和汉化的问题。他们的北方区总经理还来总行拜访过副行长,你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啊!”

  王海听着,手攥成了拳头,脸色也阴了下来。回想加入BMG以来的事,王海的感觉并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好。虽然Jim做了BMG的副总裁,但是公司的业务重心越来越集中在计算机网络、主机和服务器上,甚至连个人电脑都不感兴趣了,还卖了很多专利给新型的美国个人电脑巨头Hill公司。他负责的打印设备,作为网络外设,就更像是后娘养的,不受重视。销售团队的人数一直没有增加,只有通过经销商开发业务。然而经销商的销售水平低,大客户的销售上就苦了王海。他像是个消防员,四处救火。一遇到和希罗争项目,就总是提心吊胆,如履薄冰。这次邀请徐强来美国总部考察,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才说服老板,因为华信明年还有外设的大项目,否则这笔开销一定不会批。

  “其实,明年这个一千万的项目不算大。华信要上市,以后还会有大项目,比如打印信用卡对账单。几百万的用户,每个月都要打印,你说说得需要多少打印设备。我估计总投资接近十亿。所以我建议你有机会接触一下我们的高层。”徐强盯着鱼漂,缓缓地说。
  “你是说陈行长吗?”王海问。
  “是,但还有其他人。以陈行长的做事风格,他是不会见你的。我是说郭明泉,他在行里主管业务口,关键的决策他都有发言权,他不同意,即便是我和张副行长认可了,也办不成。你要多争取他的支持。”
  “那怎么接触上他呢?”
  “郭副行长正在纽约曼哈顿参加金融设备展。反正离这儿也不远,是个机会。这在国外见,可和在国内见感觉不一样啊!我觉得你可以借机拜访他一下,不过不要提是我说的。”

  “好,谢谢您的建议,我一定争取去见他。”
  “哎?怎么半天还不上鱼?是不是鱼饵不对?”王海的思绪被李秋平的话打断了,他看了一眼李秋平,说,“钓鱼是修身养性的慢功,要稳坐钓鱼台。不能像你做销售似的,猴急!”
  “是呀,这才多长时间啊!‘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嘛。没有耐性耐力是钓不了鱼的。”徐强也跟着说。
  “谁说的,你们瞧那边的那三个老外,多有意思啊!我还是头一次看见那么钓鱼的。”王海和徐强顺着李秋平的手指望去,四百米开外,两个上了年纪的美国人,各自手举一把海竿相隔不远,一边绕着湖边走,一边不停地向湖里用力地抛线,收线。旁边那个戴鸭舌帽的人,一连抛了十几回,也不见有鱼吃食。
  “美国人真性急,连钓鱼也和中国人不同。老这么甩竿,不累吗?看来在美国钓鱼是真正的体育运动啊,呵呵!”徐强笑了笑说。

  只见中间穿红马甲的一位老者,慢慢地摇着线轴,往回收线,忽然一条看上去一斤来重的小鱼上了钩,在水面不停地翻腾。两人一阵兴奋,等把鱼钓上来了,那红马甲老者却把鱼摘下钩,扔回了湖里。
  “他们干吗把鱼扔回去呢?”李秋平问。
  “你忘了刚才那块牌子,美国法律有规定,不能钓小鱼。”王海说。
  那位穿红马甲的老者正是希罗的保罗,戴鸭舌帽的是沙德。两人利用周末边钓鱼边谈工作。他们也注意到了不远处在钓鱼的三个中国人。保罗朝对面努了努嘴,对沙德说:“你瞧那三个中国人,钓鱼的方法和咱们有很大的区别。中国人好静,我们好动。你到中国这段时间,感受如何?”保罗收起了鱼竿,边走边说。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别很大。我们先派去的那批人,很难适应中国的环境。比如麦克。他和中国客户的接触往往是礼节性的,关系无法深入。另外,他的强硬领导方式在美国是被人认可的,但是在中国却遇到了多数下属的抵触。中国人讲‘以夷制夷’,我看,中国市场还是要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人去做。”沙德也收了线,手里拎着海杆,和保罗并肩走着。两人离王海他们越来越近。

  “麦克毕竟是个一线的经理,主抓销售业务应该还行,但是在策略上帮不上你的忙。你能告诉我你的打算吗?”保罗问沙德。
  “我要找一个副总裁,他必须是业内的,而且要对中美文化都懂。”
  “好,我同意。告诉你一个内部的消息,BMG的CFO很快就要加入希罗了,是我把他请来的。我会问问他,BMG中国有什么合适的人选。不过,我有点担心BMG的人能否快速适应我们的业务。”
  “原来希罗中国的总裁黄昌林手下有个叫魏明思的市场总经理,很有能力,而且与Jim的事没有任何瓜葛,可不可以用他?”沙德问。
  保罗想了想说:“你不要二选一,而要内外兼顾。”

  “你是说……”
  “上鱼啦!上鱼啦!”李秋平的喊声打断了沙德的话。沙德和保罗朝三个中国人这边看。
  徐强猛地站起身,急忙拿起鱼竿,感觉线被抻得很有力度,知道一定是条大鱼。徐强有经验,钓到大鱼不能马上收杆,那样鱼会挣断线和钩。而是要来回拖动,直到鱼累了,再慢慢用抄子抄上来。可是今天有点奇怪,把鱼拖了几圈,鱼还是不出水面。徐强纳闷了:这是什么洋鱼呀?他小心翼翼地边往岸边拉线,边抬起手杆。忽然,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只足有十多斤重的乌龟被拉出了水面!

  “哈哈,今天的收获可大了,这可是野生的,一定大补!”李秋平高兴地说。徐强也很兴奋,慢慢地把乌龟拉上岸,摘掉了钩在乌龟嘴上的鱼钩,拍了拍乌龟背,说:“这家伙这么大,少说也长了几十年。”说着就往水桶里放。
  “请你把它放回去!这是受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正好路过的沙德看到徐强要把乌龟拿走,不由得上前阻止。保罗也站在沙德旁边,一动不动地看着徐强。
  徐强一下愣了,看了看王海和李秋平,犹豫了一下。王海看了看身边的两位美国老者,见他们没有一点退让的意思,就小声用中文对徐强说:“算了,美国的法律严,放了吧。咱们还可以钓鱼。”
  徐强只好不情愿地从水桶里拿出乌龟,慢慢地放入湖里。保罗和沙德这才转身离开,但还是有些担心,走几步就回过头来看一眼。
  “这两老头真逗,多管闲事,准是退休没事干了!”李秋平朝着保罗和沙德的背影说,又看了看徐强,“徐处,来,来,接着钓吧,别坏了咱们的好心情。”
  “等等,咱们赶紧走吧!”王海神情慌张地说。边说边把水桶里的水倒了,又拿起马扎,看着远处,催促着徐强和李秋平。徐强向远处一看,也急忙收起了鱼竿。不远的地方,保罗和沙德正和一个丨警丨察说着什么,边说边朝王海他们这边指指点点。李秋平也急忙提起水桶,跟着王海和徐强朝停在湖边的奔驰车跑去。
  “嘿!站住,别动!”丨警丨察边喊,边朝这边跑了过来。

  丨警丨察来到王海面前,敬了个礼,说:“先生,请出示您的钓鱼证!”
  “我们是来旅游的,没有钓鱼证!”王海把手一摊。
  “那请出示你们的护照。”丨警丨察说。王海急忙去车里拿护照,司机见三人被丨警丨察困住了,想帮王海,也下了车。丨警丨察看过护照,又从腰带的皮夹里掏出个小本子。
  “依照本州的法律,你需要每人交一百美元的罚款!请问刚才你们三个人都钓鱼了吗?”
  “没有,没有!只有我一个人钓了!你看,我们就这一支杆。”徐强举着手里的鱼竿说。这时,和王海一起来的司机也跑过来和丨警丨察交涉。丨警丨察听了司机的解释,又看了看三个中国人,确认只有一支鱼竿后开了罚单。

  “他妈的,这鱼钓得贵了。一条没钓着,还被罚了一百美元,太冤了。”李秋平坐在后座上,对旁边的王海说。
  “是啊,我没想到,钓鱼还要钓鱼证啊!”王海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