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回到了17岁》
第57节

作者: 发面大包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过,得等他撑到五个月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那时候才是如鱼得水的时候。
  1978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九月中旬才发出,相较于后世晚了好些时候。
  九月底,西山的红叶已有些许泛红,刘东像上一次一样,郑重的骑着二八大杠到宿舍楼下邀请姜斌喝喜酒,或者说是“赴宴”。
  刘小玲考上了大学,京城的化工学院,就是后世北三环的边上,门口塑着***的像,右手上举,有学生开玩笑说,这是代表学费5000的意思。

  当然,当下还是不用学费的,甚至还要倒发“工资”。
  今年是第一次全国统考,对于刘小玲来说,要与荷兰、苏大强等各省同场竞技,能考上大学那是着实不易,更何况还是不错的本科。
  就算是在首都京城,也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据刘东说,整条胡同也只有他妹妹考上了,真正是值得庆祝的。
  姜斌这一年与刘家也算往来频繁,劈柴胡同去了好几回,因此刘东有此邀请,也是确实应该。
  知道姜斌一般情况出不来,时间约的是周末,倒也可以看出刘家的盛意。
  这时候还没有流行“升学宴”这个名词,但是庆祝是很有必须的。姜斌也是理解,大学生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考上大学真的意味着有一个好的前程,人生就从此不同了。
  对于刘家来说,家里有学生考上大学,也颇以此为一种荣耀,是值得请客喝喜酒来与亲朋好友来分享这种喜悦的。
  姜斌当然不能两手空空,提前去了西单的购物商场,月初刚开业的“争气”楼,看起来还是很气派的,足足有3.2万平方米。
  作为市属的第四家的商场,百姓的认可度也是非常之高,人流拥挤的很。
  与往常不同的是,大楼门口,首次出现了十年以来的庆国庆营销活动——大厅里挂上了巨幅广告画,广场上摆起了货物摊点。

  姜斌直趋一楼的手表柜台,他心里是有些打算的,最好买一块上海牌女表做为给刘小玲的礼物。
  后世的大学生标配还能有些手机、电脑啥的,这时候好像也没啥挑的,手表是姜斌唯一能想到的礼品了。
  不过,有一点不爽的是,姜斌自己都没有手表呢,倒不是抠门,而是觉着一百好几的表,同学都没有,自己买的话有些显眼。但是对刘家不同,对于金钱这一块儿大家是互相知根知底的,倒不用姜斌有钱财外露的担心。
  到了柜台前,姜斌有些傻眼。手表平时也算是奢侈品,人流稀少是正常现象,却不想今天却是挤满了人群,而且不少年轻姑娘居多。
  绕了一圈才搞明白怎么回事,原来是新华社发了消息:“从9月1日期,我国产7种牌号的手表降价销售。降价的幅度为原价的10%到20%。全国市场上出售的15个牌号的国产手表和所有进口手表,也从9月1日期敞开供应,免收任何票证。”
  嗨,免收票证!早知道,姜斌就不费劲去兑换工业券了,这下可好,有可能砸自己手里,还是得多关心市面信息啊!

  降价的七种牌号,姜斌也是仔细的瞅了瞅有:红旗牌、广州牌、延安牌、蝴蝶牌、海狮牌、山城牌、金锚牌。
  光看这七个牌子,姜斌还真不熟悉,也不知道哪个比较好一些。
  只好仔细的看了看价格,以作分辨:丹东产的红旗牌、广州产的海狮牌4种17钻全钢三防表,每只售价由110元降为90元。重庆产的山城牌、青岛产的金锚牌同样的款式,每只由90元降为80元。单单只从价格上好像前几个似乎好一些。
  “同志,您有看好的款式吗?”柜台实在太忙,姜斌盯着看了好久,才有一个服务员,走过来询问。
  “有上海牌女表吗?”姜斌似乎有些执念,两世都认为上海牌手表的质量杠杠的。
  “上海牌女表已经卖完了,男表倒是还有”。
  “一款也没有了?”姜斌心里嘀咕,不会这么火吧。
  “没有,连其他几款国产牌号的女表都卖完了”,店员连头都没回,肯定的答道。
  呵,女人……
  果然,不论是哪个年代,女人永远是消费的第一领导力,佩服,佩服!
  “那还有哪个~牌号有女表?”牌号不是品牌,国人现在还没有品牌的说法,姜斌用的不是很习惯。
  “现在只有欧米茄的”,店员的业务功底蛮好的,信息记得倒是听清的。
  听到欧米茄的牌号,姜斌倒吸一口凉气,暗自嘀咕,“擦,那玩意我能买得起嘛”,不过,没表现出自己的震惊,还是随口一问,“多少钱?”
  “现在只有普通女款的,189块”。
  “多少?”姜斌怀疑自己是听错了,189块就能买一块欧米茄?人民币的购买力可以啊!
  “189块”,姜斌确认自己没有听错,跟着店员到了欧米茄的柜台前。
  听了店员姑娘的介绍才知道,欧米茄有四种,分别标价189块、253块、379块、711块。相较于当下的收入来说也是真不便宜了。
  姜斌想着来了也不能空手,最后还是拿下了一块欧米茄。
  “上辈子送媳妇,都没舍得买欧米茄啊”,经历过后世的经济泡沫,倒不是嫌189块贵,只是觉着这价值怎么有点不太对劲呢。
  劈柴胡同的小院,姜斌来过几次,今天分外的热闹。
  院子里摆了两张圆桌,请的人倒不是很多,也就姜斌加上院子里的邻居,十几号人热闹热闹。
  这个“升学宴”也只是简单的庆祝,倒没有后世的铺张浪费。
  刘小玲作为今天的主角分外的开心,跑前跑后的安排客人入座。
  姜斌找了个只有刘家人在的时机,送上自己的礼物,惹得刘小玲很是惊喜,就差上前来个结实的拥抱了。
  刘母在一旁不停的推让,“这个手表太贵重了!”
  贵吗?确实贵重,别人要是看到,兴许能以为姜斌这是来提亲的。
  在姜斌的再三坚持下,刘母也只好让刘小玲收下。
  无论什么时候,礼物总是能让女性愉快的,这不刘小玲给姜斌倒酒都更热情一些。
  在所有异乡漂泊的群体当中,“北漂”应该是大多数人都能耳熟能详的称呼了。尽管当下人们还没有“北漂”的概念,但是老钟却是事实上成了第一批的北漂人。
  1978年的国庆,老钟过得有些狼狈。

  由于周日那天作死,晚上用胡同里的冷水冲身子,不慎被风吹成了感冒,昏昏欲睡了好几天。
  这还不算,没过几天,感冒没好,反而有加重的趋势,鼻子整日整日的不透气,折腾的好几宿睡不着,再加上没有固定的住处,那睡眠质量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国庆这样的重要节日,作为政治和文化中心的京城,加强管理是正常操作,各个部门的人把辖区内来回犁个三五遍,那是应有之意。
  像老钟这样当下少有的外乡人,更是成了重点打击的对象,每一次修鞋摊子刚摆好,就被各个部门的人撵着走,谁也不愿意自己的辖区里有这样一个“不稳定分子”。
  疏无意外,老钟成了周边人见人嫌的特殊分子。

  这还算好的,要是遇到胡同里不讲理的盲流子,更是架秧子起哄,欺负外乡人欺负的厉害。特别是肖家村的方叉子,仗着是周边小混混的头,隔三岔五的就来找茬,也不说打你,恶心人的本事倒是想一出是一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