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回到了17岁》
第43节

作者: 发面大包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大家注意喽,一定要小心,这可是几十万的国家财产”,贾队长看着主体缓慢移动,不停的提醒大家。
  其实,真不用提醒,这玩意价值几十万,没有人敢偷奸耍滑。贾队长也知道大家肯定会很用心,但要是不喊几句心里不踏实。
  除了起运主体,姜斌几人还有其他任务,被安排点验各种零部件,特别要照顾好计算机的内存板,这东西可是精贵。
  一块内存板40厘米见方,存储量4k,系里掏钱一共买了8块,一共32k的内存。
  盯着怀里厚厚的一摞内存板,姜斌一阵无语。
  回程的时候,姜斌几人可就没那么好的待遇了,统统被安排上了卡车,时时刻刻照顾好计算机。贾队长要求大家不能出现一点差错,要不然大家不是白来了。
  下午,三点多,大家才把东西运回学校。
  领导早有安排,djs-130计算机被放在了数学楼316房间,等到完全安装起来,大家才看出全貌,光基本设备就占了30平米,真真是个大家伙。
  姜斌几个小年轻是没有资格动手启动的,老老实实的站在了人群外围。

  只见一群系里的老教授围着机器,这儿看看,那儿摸摸,像是见着了不得的宝贝。不过确实是宝贝,北京一个工人一个月才30-40元,不吃不喝的话,大概1000年能买一台。
  这么一想,姜斌也是吓了一跳,嘀咕道,“靠,这玩意这么值钱,比北京的房子还贵”。
  有了重新认识,姜斌再次打量这台机器,还真不一般,灯光的照射下,机器熠熠生辉。
  北京三厂的老师傅们,组装好了机器,在众人的注视下,启动电源,然后将手放在了机器中间的一串乒乓开关上,用来手拨13条指令,引导光电机读纸带。
  在大家屏声静气的等待中,计算机一阵嗡嗡声起,像是拖拉机刚刚启动的声音,速度越来越快,操作台上的指示灯依次亮起。

  在老师傅肯定的点头表示成功之后,人群中,响起热烈的掌声。
  djs-130计算机算是清大的第一台小型计算机,对于它的维护,校方也是相当的重视,不仅安排了姜斌等人进行专门的照看,而且对计算机室也是进行了大价钱的装修。
  绿漆刷的墙和屋顶,红色塑料软板铺地,同时还装上了罕见的窗式空调,每台2680元。除此之外,隔壁又盖了存放磁盘机的超净室,放上恒温恒湿机,每台6~7千元。
  为了维护这台计算机校方也算是耗资巨大,不过,以为以上这些就是全部,那就“too young,too naive”了!
  计算机还有不少外部设备也是要配备的,保加利亚的磁盘驱动器及磁盘接口8 万元;购置的宽行打字机 cyd-802型,价值 52000元,后续还能用来打印汉字;纸带穿孔机7000元;陆续配齐外部设备后,价值80多万元。
  当然了,买完这么多设备,还得有专门的维修工具吧,因此还得继续买:双踪示波器4700元,晶体管特性图示仪1827元,磁芯测试仪2500元,万用表 219元。
  这个年代,每逢周五海淀地区老停电,清大的电网很不稳定,机房内因此还配置了交、直流稳压电源数个。

  这么多的投入,值吗?
  可以说当然值得,能拥有一台这样的计算机,不仅标志着清大的经济实力,更重的是科研实力的提升。
  70年代末,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已经落后世界好几个位次了,有了机会怎能不迎头赶上呢,有钱也得是花到这样的刀刃上,全校师生也是甘之如饴。
  姜斌是见过世面的,比这个百十万更贵的电脑都见过,可是架不住现在钱的惊人购买力,农村的粮食才一毛二一斤,这一台电脑就能换800多万斤粮食了。
  每次保养的时候,姜斌也是做足了小心,生怕哪个地方整错,给国家和学校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不过,做保养工作也有一个好处,学校特地在计算机房隔壁安排了维护人员办公室,轮到姜斌值班的时候,可以安心的干自己的事情,整理高考复习材料。

  周日的时候,刘东已经按照约定从姜斌这儿取走了数学的资料稿件,整整有六十页。刘东回去后,还得誊写到蜡纸上,然后拓印成册,也是一份不小的工作量。
  等到弄完化学和物理稿件,已经是4月底了。姜斌很想知道,刘东那边的进展情况,因此选了个周日的时间,再次出了校门。
  上一次,路过新街口附近,姜斌看到人头攒动的国营早点铺子,早就动了馋虫,正好这一次趁机解决一下肚子问题。
  六点半不到,姜斌到了饭馆,人群来来往往,一如既往的热闹,百多个座位早就坐满了,餐厅里挤的根本转不开身。

  逮着一个服务员,想着打听一下需要排多久,哪知道服务员看都没看他一眼,鼻孔一抬,冷冷的回复一句,“等着”。
  没有一个字的废话,姜斌算是见识了国营员工的牛气。不过还好,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相信政策一放开,早餐铺肯定会蜂拥涌现。
  再加上,人员流动加速,全国各地的人都会汇集京城,到时各地口味的早餐都会出现,换一换油饼、卤煮的口味也是可能的。
  正胡思乱想的时候,后面有人拍了一下他,道,“小伙子,第一次到这儿吃早饭吧”。
  姜斌回头,正瞧着一位灰布衫的大爷,戴着蓝布檐帽,正笑眯眯的看着他。
  “大爷,您老怎么看出来的”,姜斌礼貌的回答。

  “咱这一片都知道服务员的脾气,没人会逮着他们问问题,你是第一个”。
  姜斌一阵无语,感情连问题都不能问,服务员对生老顾客都是一个态度,这是好日子过久了,不怕没回头客啊。
  “那您老知道,这要花多久才能到咱们吗?”
  “你要是想上桌,没一个小时不成”,大爷一边指着不远的餐桌,一边说道,“要是门口蹲着吃,半个小时就到咱们了。你要是在这儿吃午饭,那现在就得排队领号。要是晚上吃饭,中午就得排队领号……”
  大爷显然是对饭店非常的熟悉,讲的是滔滔不绝,用餐时间,四季吃食摸得特别清楚。

  姜斌以前了解过,北京大爷对吃饭这事上特别的讲究,什么时候吃什么,记得门儿清。看来今天这就是碰见了典型的北京大爷,因此由衷的竖起了大拇指,道,“大爷,还是您厉害”。
  “您是就住这儿附近”,遇着个爱聊的,姜斌也是配合着,正好领略一下风土人情。
  “我住烂缦胡同”
  “那可不老远,大爷,您买的这个,家门口没有”,姜斌一惊,烂缦胡同到这儿可是好几站地距离。

  “你不懂,这味儿可不一样,尝一口你就知道了?”
  北京大爷的嘴是相当挑剔,这回是亲眼见着了,为了一口自己心爱的早餐,能从南城奔北城。
  看出姜斌的吃惊,大爷也是很得意。
  见着大爷的谈吐,姜斌也觉着有意思,于是细细的打量了一番,从他手里的器物,还真就看出了不凡。
  他左手大拇指上的扳指,翠的几乎出水,晶莹透彻、明洁无暇,着实令人惊叹。就算姜斌这种不太懂得人也能看出确实是个好东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