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回到了17岁》
第17节

作者: 发面大包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讨论完虾皮采购,姜斌先随着舅舅拜访了村里的领导,有了“地头蛇”舅舅的疏通,再附上介绍信加持,事情顺利的很。
  不过,姜斌的人生哲学就是低调,虽然手续正规,但是依然很小心,以免节外生枝,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舅舅王明昌也是心领神会,直接领着姜斌,去了大王庄最偏地一个生产队,人员简单,五辈子以内都是一家子,只需要跟队长打好交道,其他都很省事。
  刚到生产队不远,就听到到处狗叫,还有不少人出来张望。
  头前的一个,穿着军绿色的肥大裤子,卷着高低不一的裤脚,配着白色背心,在一群人中,显得最是正式,也果然不出姜斌所料,正是他们要找的三队队长,王来福。
  一见面的方式颇具年代感,王来福伸出双手紧紧握住两位来客,让姜斌瞬间感受到农民兄弟的热情。
  简单的寒暄过后,三人径直去了队部,要坐下来仔细聊聊。
  “王老哥,都老熟人了,就别忙乎了。”看着到处找茶缸倒水的王队长,王明昌客气的开腔道。

  “咱这儿可是少来人,更别提你这大干部了,不能马虎……”说话的空挡,王来福终于找到了茶缸,很是讲究的用着热水涮了一遍,才接着倒上茶水。
  “我只是牵个线,正主是我这外甥,想在您这儿采购些虾皮。”端着递过来的茶水,等大家稍稍坐定,王明昌直接道明了来意。
  “虾皮倒是还有,三五斤的我送你,要说采购,这年月没文件可不行。”
  “老哥,您放心。”王明昌说着就示意姜斌把介绍信拿出来,在手里扬了扬,又递给了王队长“咱这儿的虾皮也算小有名气,徽京的供销社有需要,特地让我外甥跑个腿。”
  接过介绍信,王来福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瞧着最后的鲜红的大印,彻底的放了心,眉目也变得舒展开来“有这个就好办了!“
  有了介绍信,王队长彷佛打开了话匣子。王庄队最好的渔民都在三队,那是祖上传下的手艺,虾皮也是核心的买卖。不过,公社化以后,禁止了私人买卖,除了上面的采购任务,虾皮只剩自个儿吃了。

  公社采购还不像姜斌这样,虽然也有价格,但都是抵了公粮任务,根本到不了手里,社员们早没了积极性。姜斌来采购,可不是上头的任务,那可是货真价实,王队长那是相当的高兴。
  聊到价格,王队长更是让了一步,一块一斤的价格,让姜斌心里乐开了花。不过,王队长也是有附加条件的,采购得一直在三队进行,肥水不能留给外人,想着第二天就是周二,为了尽快完成采购,更是准备先赊虾皮,让未带钱的姜斌先把第一次生意做了。
  条件这么优渥,姜斌当然是举双手同意,一斤六毛的利,那是相当的可观。
  晚上,同样高兴的王队长更是留下两人,好好的吃了一顿全鱼宴,特别是桌上鲜嫩的野生大黄鱼,让大家吃的满嘴流油。这要是搁到2000年后,野生的可是少见,更不要说这么大的,想到这个,姜斌更是多塞了两口。

  第二天,谈成生意的姜斌,没有久留,匆匆的赶去与毛桃约定的地点。
  走到半道,又热又渴,但一想到赚钱近在眼前,硬是咬了咬牙,抓紧往前赶。
  沂河口大桥,位于沂河上游,离着菜园倒是不远,是去徽京的必经之路。九点不到,姜斌已经先一步到了,于是找了个显眼的荫凉地待着,生怕错过毛桃的车。
  记得前世,上大学后,姜斌的学校补贴,将将够自己自用,直到拿了工资,才能稍稍帮助家里,但也杯水车薪,对家人,更多的是不闻不问。
  对于家里的愧疚,也是南下打拼的时候才有体悟,或许那时候才真正懂事吧。
  这一世,有这样挣钱的机会,姜斌还是很珍惜的,能为家人稍稍减轻负担,能改善一些家里糟糕的光景,作为老大的他义不容辞。
  转眼,约定的时间已经过了一会儿,毛桃的车还没有到,姜斌有些着急,踮着脚,不时地瞧着来车地方向。
  不过还好,没有等待太久的时间,印着淮阳运输公司标志的大卡车,盖着油亮的帆布,满满地拉着一车东西,飞速而来。
  到了近前,随着一声响亮的刹车声,毛桃率先跳了下来,跟姜斌来了个革命友谊般的拥抱,特别是看到他身后的口袋,很是高兴,冲着姜斌竖了个大大的拇指。
  毛桃的父亲是淮阳地区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家庭情况比姜斌家好多了,生活层面也属于较高的层次。

  姜斌跟他从小关系特别要好,性情很投合,长大了又一起上学。
  记得他们在公社上初中的时候,离村十来里路,为了省粮省钱,都是晚上在家里吃饭,第二天早上到校,顺便带一顿中午饭。每天来回二十多里,与他一起上学的毛桃和支书周玉堂的儿子福根都有自行车,只有他两条腿走路。毛桃就和他共骑一辆车子。两年下来,福根的车还是新的,毛桃的车已经破烂不堪。
  现在,毛桃又拉着他来做”副业“,因此,姜斌心里是非常的感激。
  后面下来的是毛桃的老爹毛海波,姜斌主动的上前打了声招呼,嘴里说着”毛叔好“。

  因着要赶路的缘故,倒是也没有过多的寒暄,把虾皮送上车以后,毛桃递给姜斌一个厚厚的布包,嬉笑着约定下次见面时间,跳上车就走了。
  握着这手里的布包,姜斌有些激动,也不敢在大马路上细数卖了多少钱,看着运输车远去,一路不停歇的匆匆往家赶。
  ”24元和180斤粮票“,毛桃给了一半钱,一半粮票!
  刨去成本的话,一次就挣了9块钱,外加近70斤粮票,粮票折成钱也得有9块了,坐在自己床上的姜斌一阵欢喜,突然间有种暴富的感觉。相当于一次就挣了18块,一个月就是144块,瞬间,想到这儿,满满的幸福感扑面而来。
  要知道爹娘挣的是工分,家里就自己一个月18元的工资,平时都是扣扣嗖嗖的,一年也看不着什么结余,现在一天就18块,已经是一个月的工资了!
  看着攥在手里的毛票,真真的让人爽快。
  果然应了那句老话,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他不富啊!
  正当姜斌数钱的当口,偏房的门突然就被打开,伸出个圆乎乎的脑袋,是他的弟弟姜满。
  “哥,哥,你发财啦?”看着满床的钱和粮票,姜满的嘴都笑的咧开了。
  “大部分都是别人的。”姜斌随口的应付道,现在还是敏感时期,凡事小心低调些,弟弟还小,并不想让他知道的太多。
  不过,这件事情是通过舅舅促成的,肯定要跟父母说清楚的,等到钱周转过来,大部分也会用于贴补家用。
  要知道姜斌的爹娘,全身上下就没有一件全乎衣服,弟弟妹妹们也好不到哪去,都是前一个穿完后一个穿,衣服的膝盖、屁股、肘部,那都是补丁摞补丁,浑身透着生活的艰辛。
  幸亏村里人家,大多都是这样,倒也没谁瞧不起,大家不是不想改善,而是无能为力。
  也因此,全家每人一身“名牌”,成为姜斌心中的小目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