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回到了17岁》
第15节

作者: 发面大包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爹,您撑口袋,我来装。”姜广明是个老实人,平时都是村里给啥要啥,而赵老二又是个马屁精,自然会看人下菜碟,例如队长家,会计家等势力的捡着好粮食装,反之,就故意装赖粮食。去年,姜广明就被欺负了,老娘王芳也因此唠叨了一年。重生后的姜斌,经历过改革开放40年,啥场面没见过,还能让这怂包给欺负了。
  赵老二瞅着装粮的姜斌,一阵气急,只能撇了眼队长,可刘永好好似一尊雕塑,一言不发。赵老二见队长也没吱声,很是没趣的扔了手里的簸箕,惹得社员们哄堂大笑。有姜斌开了头,而且占了好粮食的位置,社员们再不安静等待,一哄而上,都去找记工员签字。

  瞧着大家已经开始领粮食,雕像似的刘队长,好像又活了过来,立马安排治保员维持秩序,而赵老二又端上了簸箕给大家装粮。
  “这狗日的。”瞧着一脸得意的赵老二,吃过亏的社员,一阵低声咒骂。
  姜斌搬完自家的粮食,悠悠地又转了回来,听着社员们说笑,“你家分了多少斤”,“他家分了多少粮?”相互打听着,比对着,分的少的羡慕分的多的,大多如此。
  赶上第二家分粮食的是莲花嫂子,只见她男人装完口袋,推过小车,胳膊一轮,装满粮食的口袋条子,一边腰间一袋,稳稳的放在推车两边,然后再在车把上横担上一袋,分分钟的活,连口气都不带喘的。扶车的莲花嫂子满眼都是爱意,看着男人抓起推车把,挺腰身,蹬双腿,不用人打把手,三四百斤的粮车悠悠地走了。
  跟在后边的莲花嫂子大声招呼着,“婶子、大娘、嫂子,俺俩先头走着”,然后头也不回的大扭大拽的去追走在前边的男人了。身后,传来男人和女人们的一阵坏笑声。
  分粮继续,不大一会时间,称粮已经过半,盼娣家好容易挤在了中间,好长时间没吃过正经粮食的家人,对分粮有着很大的盼头,老王头早就把独轮车推了过来,过千斤的粮食说多,可架不住人口也多。
  看着黄澄澄的粮食,盼娣姐妹几个开心的递上了口袋,满心的期待装上粮食回家。可有些人就是煞风景,赵老二的马屁精又发挥了出来,手握簸箕,尽朝着下风口的赖粮食招呼,那里面夹杂着不少草屑、木屑、石子。
  “赵老二,你欺负人。”撑着口袋的来娣没惹住,朝着马屁精吼了起来,眼里泪水,不争气的就要落下。
  “来娣。”老王头低声的呵斥,他本来就老实,比姜广明还要出名,底下又没有立柱的成年儿子,在村里始终缺了口气。赵老二就是瞧着这一点,耍着人似的欺负老实人。
  “尽给我们装赖粮食。”来娣最终没忍住,还是哭了出来,盼娣咬着牙,强忍着愤怒安慰着妹妹。要知道辛辛苦苦大半年,咽了半年糠团子,好容易见到像样的粮食,谁能受得了这份欺负。
  赵老二抓着簸箕的芝麻权利,杀不了人,但是恶心人。社员们瞧着这架势,一时间倒也没人上前劝说,赖粮食总得有人要,老王头不收,说不定会落在自己头上了。
  虽说早已历练过红尘,过了强出头,爱冲动的心里年纪,姜斌还是没打算做一个旁观的路人,捡起旁边的另一个簸箕,拉过来娣手里的口袋,稍稍挪了方向,装起了旁边的好粮食。
  看到姜斌出头,盼娣、来娣赶紧上前撑口袋,倒粮食的瞬间,扬起了灰尘,刺的来娣眼角直痒痒,趁着空隙,直用袖口蹭了蹭,倒是整了个大花脸,愈发显得楚楚动人。旁边的年轻小伙一时看的有些呆了,瞬间,正义感爆棚,陆续上前帮忙。

  赵老二本来还想教训姜斌多管闲事的行为,不过,看到上来了好几个后生,只能咽下了到嘴边的斥责,一时讷讷不言。
  装了好粮食,盼娣、来娣很是高兴,扎好口袋,兴匆匆的搬上了父亲的独轮车,接着对帮忙的人一阵感谢,特别是姜斌,两姐妹更是好感连连,但是不知为何,近到跟前,却是羞怯难言。
  分粮持续一个多钟头的时间,等到最后的老黑蛋,二胡子几个光棍领完了粮,刘队长又唠叨了两句总结发言,意思是让感谢大家的付出,下半年再接再厉。
  总体来说,今年,第二生产队的分粮结果还是不错的,大人人均每月能到40斤,一年480斤的口粮,真是不错的成绩了。前几年,运动期间,人均30斤已是奢侈,也就这两年,好了许多。
  姜斌到家的时候,老爹已经卸完了五袋粮食,整整齐齐的码放在墙角,是为了防止返潮,还特地在下面垫了砖头,这就是全家一个季度的口粮了。
  老娘王芳在三个弟弟妹妹的催促下,早已迫不及待的选了十来斤的粮食,在石磨上磨起面粉,全家好久没吃过馒头了,也是趁此改善一下伙食。看到姜斌回来,王芳是一阵夸赞,今年总算没受去年的憋屈,与自家的老东西比较,自是自己的大儿子更加优秀。
  老王头一家,今天也是快乐的,来娣一到家就叽叽喳喳的把发生的事情告诉了瞎眼奶奶和老娘,一家人自是同仇敌忾,对于赵老二的可恶行为,着实厌恶,幸亏有姜斌和一群后生,奶奶和老娘更是不吝夸赞,更是表示要当面感谢。而盼娣在一旁只是静静的听着,倒是没有多嘴,想起那个“秀才”,点了点头,不知为何又默默摇了摇头。
  今天难得的开心,村里就是再难熬的家庭,也会吃一顿平常舍不得的细粮吃食,这比小孩子盼望的过年还要美。姜斌家也不例外,不仅蒸了馒头,还做了难得的吃食“荚子”,猪油混着当季青瓜做的馅,贴着锅沿,炙烤的金黄金黄,吃起来又香又脆,就着稀粥,一家子吃的是小肚滚圆。
  十来点钟的时候,村里的大多数人家还没有睡觉,难得的熬着晚睡。
  快到十一点的时候,二队的部分人家,悄悄地敞开了门,姜广明背着个口袋也悄摸摸的离了家,不到半个小时,又悄摸摸的回来了,只不过口袋里多了沉沉的六十斤麦子回来。
  社员们倒不是去做了坏事儿,这只是二队大部分人的默契,有大部分,当然就有小部分,小部分指的就是村部会计的三哥。
  前几年,运动期间,粮食是真不够吃,都快饿死人了。生产队的社员们没办法,只能偷着分粮,不上账,结果本生产队的村部会计三哥居然告诉了村里,第二天支书就开会严格的批评了生产队长。再后来,生产队偷着分粮,干脆就不通知他了,到了半夜再分粮,让你当汉奸,干脆就黑着你不分给你,关于这件事,社员们可是空前的团结一致。
  偷着分粮,为的就是社员们能多吃一点,一年忙到头,七成粮食上交,自己却吃不饱,谁能甘心。这个年代管这个叫“瞒产私分”,是禁止的,可大家不管这一套,该分还是分,就看生产队长敢干不敢干。刘家为什么三爷当完队长,侄子接着当,就是因为他们一家敢干,都是“刘大胆”,别人不管,社员们吃饱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社员们也愿意选着这样敢干的队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