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回到了17岁》
第11节

作者: 发面大包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抢收”时节总是争分夺秒的,社员们干的热火朝天,丰收的一年指日可期!
  转眼即逝,已经是夏收“双抢”的第三天,姜斌已经适应了割麦子的节奏,掌握了割麦子的经验。地里的麦子是条播的,一垅一垅的分布,一次前进最好割五到六垅最合适。从最右一垅割起,左手反转着,掌心朝前,虚搂住这一垅中几十株麦秆,伸出镰刀往回割,割一刀往左顺一垅,割完五六垅,手里也攥满了,转身放在地上。左手搂麦秆也是非常有讲究的,攥在麦秆中部为好,这样能抻得上劲儿,割得不费力。另外,镰刀头尽量贴着地面,控制好麦茬得高度。

  尽管已经掌握了割麦的技巧,但有些难处是免不了的,头一难熬的是腰酸。虽说在乡下长大,但不是每天都在地里磨砺,干不大一会就觉着有些顶不住了,不由得蹲着割,马上又会腿肚子胀,一腿蹲,另一腿跪了下来,只有咬牙坚持。再难熬的是刺挠,骄阳似火,脸上汗淌着,麦芒子沾到胳膊上,脖颈里,擦,擦不得,挠,挠不得,那感觉真是难过--百抓挠心的。
  姜斌甚至在想,是不是得罪了老天,特地被送来赎罪的。不过,他也无法抱怨,因为大家都在经历相同的事情……
  麦收时节就是这样,农活集中,活儿既苦且累,但是生产队的社员们没有一丝一毫的畏惧和退缩,大家坚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尽职尽责的完成麦收农活任务。
  而下乡的学生,虽然大部分不熟悉农活,但耍滑头偷懒的没有,倒是可以看到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还是非常有成效的。不过,干的有点慢,确实是存在的,也因此村里特地安排了一群知青来支援学生队伍。

  1968年年底,一场知识青年大迁徙的狂潮席卷全国,他们也因此来到菜园插队。
  插队,顾名思义,就是安插在农村生产队,和普通社员一样挣工分、分红分口粮的知青。这群知青来到村子里,已经有8年的时间,从出来的青春似火,到现在已经磨平了棱角。他们是村里一群特殊的存在,不属于任何一个生产队,有自己的知青集体户,经常支援各生产队的工作。
  有了他们的支援以后,麦收工作推进的愈加快了,比原计划提前了小半天完成了工作。当割到最后一捧麦子的时候,学生队伍中爆发出一阵欢呼,难熬的日子终于过去了最艰难的一段。
  姜斌也是感到是切切实实的开心,狠狠的舒展了一下肿胀的腰腿,农业生产的劳累真的是超出想象,只有当切身感受过,才是最深刻的。乱发一通感慨之后,姜斌继续招呼着大家,把麦子捆上,还得在天黑之前,全部送到打场。

  提到打场,大家的情绪更加高涨了,因为刘队长中午特地通知大家,今天晚上在打场放电影。这时候农村的娱乐生活是比较匮乏的,所以放电影是少有的放松方式,也难怪大家抱有很大期待。
  另一方面,之所以选择在打场放映电影,还有其他考量。淮阳地区的麦收与雨季重合,把社员集中在打场,有利于防雨。雨来的话,正好集中大家挽救损失,同时还可以丰富大家娱乐生活,真是一举多得。
  姜斌还是小看了电影的魅力,中午的通知,好像沸腾了整个村庄,庄上的所有事情,都和电影搭上了关系,“今晚早点收工”,“今天的电影,又是打仗的,热闹死了”。
  尤其是孩子们,早早就搬好凳子、椅子,占领有利地势。来不及拿凳子的,找来砖头石块围着,以示主权。当然,姜家的孩子们也不例外,姜斌被妹妹们闹腾的早就占好了位置。
  不过,今天确实人太多,没有位子了,有人就打个草把,一屁股就坐在屏幕背面的地上,可以想象看到的电影都是反的。
  电影快开始的时候,姜斌把妹妹们交给父母照顾,特地找了胖子张超一起看。只听得一阵发动机的轰鸣,电灯刷的亮了,整个电影场一片光明。已经好久没见过电灯的姜斌,有点失神,后世简简单单的物什,此时却是难得一见。
  放映员接着开始拿片、倒片、调试投影距离。调皮的孩子们,则举起手来做着各种手势,哪些猫儿狗儿的造型投影到幕布上,场上一片欢声笑语。
  “喂,喂,先播送一个通知啊……”,电影开始之前,不放过任何一个时间的支书,抓住话筒,又开始了的啰嗦,这次话有些长,下面好些人开始不耐烦了,开始鼓倒掌。
  “大家不要讲话了,马上开始放电影。”也许是听到了群众的心声,支书终于放下了话筒。听到沙沙的装片声,操场上瞬间安静了下来。
  此时的电影有些不同,正片前没有广告,倒是有些国家大事,新闻成就等等。这一次放送的是欢迎外宾的场景!
  进入正片后,《南征北战》的音乐缓缓而起……
  “胖子,出去撒泡尿。”电影放到一半的时候,姜斌突然过来。
  “还没看完呢,你再憋会儿。”胖子一脸的不乐意。
  在姜斌强烈的要求下,胖子最终还是不情不愿的走出放映场地。

  “随便找个地尿就行了,干嘛走这么远,这都到村部了。”
  一路发牢骚的胖子,突然听到“砰,砰”两声清脆的声音。
  “有贼。”胖子瞬间警觉,姜斌却是抢先一步冲进村部。胖子不知道,他却知道发生了什么。
  刚进门,就见一人悬在房梁上,是有人自杀。

  “快来帮忙啊,胖子。”张超吓得有些发愣,而姜斌此时已经抱住了那人的腿,但没法一个人放下来。
  听到这一句吼声,胖子慌忙上前帮忙。两人使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人给放下来,不过自杀的人已经昏死过去。
  “张俊。”胖子有些吃惊,知青队的队长,下午刚见过的人,当然认识。
  “不会死了吧,咋没动静。”
  “胖子,你赶快把支书和村医叫过来,应该还有救。别惊动太多人!”姜斌摸了摸鼻息,有点慌乱道。
  话音未落,胖子已经窜出门去了!

  来回也就三五分钟时间,等待中的姜斌感觉过了一个世纪。
  刚刚冲进来的时候,虽然已经有了心里准备,但还是被现场的情况惊到了。悬吊在半空中的人,张牙舞爪的样子着实有些恐怖,是多么的绝望才会选择如此痛苦决绝的离开。
  瞅着躺卧在地的张俊,即使已经从绳子上放下来了,双手双脚仍然发生了肌肉抽筋,然后又是挺直抽筋,全身痉挛的表现非常明显。姜斌有些百感交集,他没敢耽误一分时间,可依然发生了这样的情况。
  姜斌清楚的记得,上一辈子,就在今天,张俊自杀身亡,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么消失。当时,这件事情全公社都闹得挺大,自杀的缘故也不免被透露出来。记得,姜斌知道事情的原委以后,感到深深的难过,只有三个字“意难平”!

  故事倒也简单,因为爱情。
  1969年,张俊和一群知青从徽京下放到淮阳地区,怀着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热血,一头扎进了这穷困的村沟沟里。可是,随着时间的迁移,新鲜感逐渐过去,热血代替不了生活,张俊和大多数知青一样成了大龄青年,尽管对回城不死心,但已经开始面对现实,开始谈恋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