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回到了17岁》
第10节

作者: 发面大包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油嘴子总是爱出风头的,比如二胡子一听到有学生要来,这也是不大不小的新鲜,俏皮话张口就来。
  “二胡子你想接,也去不了啊,你大腿根不得疼几天啊。”其他油嘴子,也是不能让二胡子“独领风*”,在边上也是不疼不痒的荤了一句。话音刚落,一阵哄笑起来。

  刘队长不得不咳了好几声,才又重新让会场安静了下来,接着又交代了些农忙的细节,安排了一个多小时,才把全部事情分配下去。
  当队长宣布队部会结束的时候,人群中的小会那也就开始了。分到重活的社员,有的悄悄的咬两句耳朵,吐两句抱怨的话;分到轻省些活的,暗自高兴;领到同样活的,则是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东一堆,西一堆,讨论着怎样配合。
  今年,年景还是不错的,姜斌平时也是留意过庄稼的长势。小麦去年冬天赶上了两场瑞雪,上半年又是风调雨顺,眼瞅着就是个好收成。每天,社员们都在地里干活,收成怎样,大家也都是心里有数。乐观些的社员,已经开始估算着今年能够有多少粮食的富余,年底“分红”的时候,能不能多算回一些粮食,是不是可以给老婆孩子扯两块布,大多是越聊越开心啊……
  到得晚上快十点,人群小会也是差不多结束,社员们三五成群的离开大院,犹如海水退潮般,倏忽间没了踪影,大院又寂静了下来,只剩下一驴、一牛,两个老住户默默的嚼着干草。
  回去的路上,刘永好特地让姜斌陪他走一段,细细的说了周三接人的事儿。学生们是县城的中学下来的,都是高二的年轻人,都跟姜斌差不多的年纪,大概有十来个能分到二队。
  这些学生来了以后,按刘永好的意思,也是交给姜斌来负责对接,包括住宿,后勤,劳动,要姜斌认真的安排。

  这是个挺重要的事情,刘永好也是非常重视,因此一路也是走走停停,事无巨细的交代,生怕姜斌应付不过来。不过,对于姜斌来说,后世几百人的团队也是管理过得,十来个学生的安排还不手到擒来。因此,稍微思量了一下,就把学生住宿、后勤、劳动安排,一一说给刘永好听。看到姜斌心里已经有谱,说的也是头头是道,刘永好也是放了一半心,让他就按照着计划去做。
  等到姜斌到家的时候,篱笆门虚掩着,父母和弟弟妹妹已经躺下了。小心翼翼的他也是抓紧的看了一小时左右书,早早的上了床。
  淮阳地区的麦收,正好赶上雨季,为了防止因雨水浸泡发芽,所以夏收又叫做“抢收”。
  周三的一大早,刘永好照例把二队的全体社员集中起来,搞一个开镰仪式,要从雨季龙口中抢麦,争取颗粒归仓。生产队的大小劳动力,都早早的赶来参加,连昨儿个刚到的15个下乡学生也不例外。
  这一次,刘队长没有太多的啰嗦,三五鼓励的话后,伴随一声响亮的“开镰”,拉开了麦收的序幕。

  生产队的麦地不都聚在一起,因此还指定了不同的人负责不同地块。按照之前的安排,姜斌带着学生们会跟着刘队长这一批,抢收最大的一块麦地。
  这一批学生都是县城中学的,而且来自一个班,是由一个女副班长带队,大家的年纪倒是都与姜斌很彷佛。副班长叫江红,是个小辣椒,说话爽快利索,到了生产队以后,没用姜斌多嘴,自己就把学生队伍收拾的妥妥当当的,省了不少事情。
  最令人开心得是,这些人中,有一位老同学的到来。就是此刻,跟在姜斌身边的胖子张超,这家伙长的是比一般人圆乎,在这个普遍营养不良的年代,那就是少见的富态了。
  高一的时候,姜斌与张超坐在前后桌,玩的也是比较好,关系非常热络。。去年,形势比以前好多了,他父亲又把他送进学校读书,过两年也能混个文凭。
  本来张超是被安排在另一个村的下乡队伍里,可是好巧不巧接人的时候,正好看到了姜斌,硬是找老师调换了过来,惹得小辣椒一路怪话。张超倒是脸皮厚的很,用他的话说老同学就是得好好叙叙旧。他的到来,确实让姜斌枯燥的生活增色不少,通过他的嘴得知了好多许久没联系的老同学近况。
  割麦子的队伍浩浩荡荡,有了张超的叽叽喳喳,倒也不觉得枯燥,没感觉多久就溜达到了地头。站在分到的麦地前,一眼望去,远处的麦子和树木都有些影影绰绰,虽是早上,但热浪已经欺负到了眼前。
  几十位社员,再加上十几个轻壮学生齐刷刷的站在卖钱,手中的镰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干活了,干活了,”张超跟着队长一起吆喝,往手心吐口唾沫,率先弯腰挥镰扑向麦子,顿时,就响起“咔擦、咔擦”的割麦声。
  看着一马当先的张超,再瞅了瞅附近的学生们,都已经低头开干,姜斌连忙赶上,知识青年也不能落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虽然艰苦,但也锻炼造就了一代人,就从他们厚实的手掌,干活时的热情,也可以知道,他们终将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很快,每个人的脸上都淌下道道泥汗,汗滴砸在地上,“噗”的一下就钻入土里。不一会儿,就感觉到了累,腰酸的不得了,但那也不敢停,谁知道老天爷能给几个好天呢!

  等到上午十点多的时候,已经割倒了一片麦子,姜斌赶紧张罗着把麦子捆了,中午前还得装车运送到打麦场。草帽也遮挡不住毒辣的日头,脸上都晒的火辣辣的,再加上接触麦芒,刺挠的无以复加,几个脸嫩的学生,硬是挠了不少的红印子。姜斌也是腰酸的厉害,只好站起来歇会儿,正好瞧着莲花嫂子,挑着木桶过来。
  “来喝绿豆汤了,过来歇歇暑,”这声音宛如天籁,大家放下手头的麦捆,争先恐后的围拢过去。
  张超不顾形象地用瓢直接开喝,倒是惹了副班长一阵批评。不过,他倒也不介意,舔着脸的还舀上一瓢给班长送过去。
  “谁要你的瓢,都沾了口水,”这个泼辣的副班长一阵嫌弃。
  “不要就算了,姜斌给你。”
  “我自己有水壶。”
  “都不要,我自己喝。”好没形象的朝阴凉地一坐,又阴了两口。

  “喜欢你们副班长啊?”姜斌早就瞧出来了,悄摸的坐到他跟前问道。不过,记忆中,张超的媳妇可不是这位,后面肯定没成,可耐不住熊熊八卦之火啊。
  “流水无情啊!。”
  “你知道长征为什么成功吗?”
  “永不放弃!”两人异口同声的说出了答案,咧着嘴一阵大笑,惹得副班长小辣椒也频频扭头。

  在荫凉下没坐多会儿,车把式们就吆喝着牲口赶过来了,人畜走过,腾起一片土雾。到了跟前,大家也不含糊,舞动着木杈,将麦捆子扔进车里,刚刚装满,就急火火地赶回麦场。牛车载的多,回去的路上还得爬坡下道,一路上得有人在后面看着,姜斌不得不又拉了几个学生来帮忙,把麦子送回麦场。
  打麦场是中心,卸车,铺开,早就恭候多时的几个老人七手八脚将麦捆解开,摊在场里,姜斌他们几个也是上下帮忙。摊好了以后,老人们便赶着老牛,拉着沉重的石磙,顶着毒辣的日头,翻来覆去地轧呀、轧呀,坚硬的秸秆碎了、饱满的麦穗瘪了,等到扫去表层的麦秸,就可看到金黄的麦粒,扫成一堆堆,社员们挥动木锨,一道弧线甩上去,尘土和碎麦糠就飘到远处,脚底下就留下一层干干净净的新鲜的麦粒儿。打场里留下碾好的麦粒,还得抓紧利用晴好天气晒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