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回到了17岁》
第2节

作者: 发面大包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夏天,做起饭来的时候,烟火汹汹,再加上外头毒辣的日头,偏房真的是外烤里蒸,不似人间,反似地狱。
  兄弟俩宁愿打地铺,也不愿在里面待着。
  看着眼前的一切,姜斌有些不甘。

  俗话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光靠每年的那点公分,家里头永远翻不了身,他决定要搏一把。不过,还有比挣钱更重要的事儿,那就是高考。
  记得也就是今年9月份,教育部就会发出正式通知,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这是唯一跳出农门走向自由的机会,是绝对不能错过的,幸好还有时间准备。

  收拾好繁杂的思绪,姜斌推开了院墙上的篱笆门。
  ”娘,我回来了“话音刚落,就见老娘风风火火跨出了正屋的大门。
  ”老大,饿了吧?锅屋梁上的篮子里,还有棒子面饼,你先垫吧垫吧。待会儿,我就做饭“人还未到,声音已到跟前,这就是老娘。
  虽然前世见过多次,但是再次瞧到老娘年轻时的模样,还是有些感概。此时的老娘,还没驼了腰,白了发,长满皱纹,浑身透着股劲儿。
  ”娘,我还不饿,爹呢?“。
  ”你爹他们都去麦场了,过两天就得麦收了,晾晒的场地都得提前收拾好,你弟弟妹妹们也去耍了。看时间的话,快回了,你先进屋歇着!“。
  ”哎,娘,我先进屋看会儿书“。

  姜斌爱读书,虽然买不起新书,但是家里的旧书倒是不少。附近三村一圩能讨来的书,都成了他的收藏。不过,大多都是些闲书,关于高考的书却是没有。
  正思索着怎么搞到高考书,怎么准备高考的事情,就听到父亲和弟弟妹妹们回来了。
  此时,娘也做好了晚饭。没有啥好的饭食,少油的炒青瓜,贴的棒子饼,还有一锅稀饭。棒子饼由于棒子加工的有些粗,拉嗓子的厉害,是前世最不喜欢的食物。
  不过,今天却不一样,姜斌吃的津津有味。
  乡下的生活,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总是快乐的。特别劳累了一整天,那饭吃起来就更是香甜。餐桌旁的一家人是平凡的,也是幸福的。
  父亲喝稀饭时发出呼噜呼噜的声响,惹得老娘皱皱眉头,警告似的用筷子敲了一下爸爸的碗。
  老娘虽只上过四年级,却知道言传身教,生怕孩子们也会像老爸一样,学一些坏毛病。当然,吃饭呼噜声也是坏毛病的一种。
  这也是他最佩服老娘的一点,文化不高,却相信文化,相信读书是有希望的,相信文化终究带给我们出路。
  最不济,也可以在村里当个会计,干个老师,过的稍稍体面。
  ”娘,大哥刚刚也呼噜呼噜“老四瞅着狼吞虎咽的姜斌,奶声奶气的对妈妈说。
  ”你哥这是饿坏了,可不像你爸“,老娘总是不放过每一个教育孩子的机会。
  这一顿饭吃的飞快,十多分钟就已吃完晚饭。老爸第一个撂下了饭碗,还未来的及休息,就已经拿起了梭子,织起了探网。
  淮阳地区除了淮河以外,河流密布,鱼虾也多。家家都有渔具,时不时的打些渔获,贴补些家用,或是打打牙祭。

  姜广明除了农民的本职外,也算半个渔民,捕鱼手艺也是周边难得的。不过,渔获卖不上价也仅仅是副业之一。虽说增加不了多少收入,总是一份添头不是。
  俗话说:半大小子吃垮老子,这话一点不假。每年那点粮食省了又省,还是根本不够家里六口人的嚼用,做父母的总是有不小的压力。
  饭后,乘着这会儿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姜斌老娘也是不停手的忙着。天黑了,可没有电灯,连煤油灯也得省着。
  看着这一切,姜斌联想到上辈子,也是这样窘迫的境况。他却不管不顾,读书走了,并没有尽到什么家庭责任。
  这一辈子再也不会,他把握住的双拳又紧了紧!
  重生的第二天,姜斌起了个大早,小学老师的本职工作还是要做好的。他负责的是小学三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每天两节课,工作量不是很大。
  乡村的老师的自由度还是挺高的,上完两节课以后,才刚过上午11点。
  乡下的信息终究有些闭塞,于是向校长请了假,趁着下午没课,去趟镇上转转。
  小浦镇,千多年前就是个著名的渡口,因此得名,倒是离得不远,6-7公里地。不过需要过个渡口,五里墩。
  姜斌小时候去镇上,五里墩是必经之地,因此是轻车熟路。

  依稀记得,每次路过,都会看到渡口边的两间破土房,木门上胡乱绞着几根铁丝。
  一个月前,路过渡口的时候,还见过了久未谋面的大勇。大勇是渡口船工,附近的人累月都会从渡口经过,因此都是熟识,大家便把他当“老伙计”。
  但是,渡口船工仅仅只是他的一个身份,他还是几年前苏南来的知青。
  前世几次回家,姜斌的老父亲还多次提起大勇。
  1949年,大勇出生在苏南小城。他的父母都是教师,父亲在美术学院教油画,母亲在中学任教,一家人的生活平淡而幸福。
  大勇,1968年夏天毕业。1969年年初,他收到通知——大勇到小浦镇当了五里墩的船工。
  大勇下放的时候,支书就把他打发到了渡口。搬到渡口,住进一间勉强能遮风挡雨的茅草屋,大勇才明白为啥支书口中这个“活儿少、拿大工分”的饭碗没人抢——五里墩渡口倚靠盐河北堤,隔着河南望渔业大队,方圆三里之内没有一户人家。在大堤上巡个来回大约要10分钟,两侧的杨树林里,一座座坟茔夹杂其间——守着渡口还要捎带看坟场。
  期间,父亲也病重去世,这给了他很大打击。
  1977年,高考恢复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大勇工作之余,留下的复习的间少之又少。初中课程还好,一来知识浅,二来基础打得扎实,可高中课程被耽搁了,与其说是复习,不如说是从头学起。
  因此,可想而知,第一次高考无疾而终。
  1978年初夏,正当大勇备考进入冲刺阶段,城里拍来一份电报:母亲病重。大勇请假回城,母亲已经住进了医院,几个月不见,她几乎瘦脱了相。医生的诊断是胃癌晚期,已经没有开刀的机会了。
  大勇没日没夜地守在病床边照顾。母亲焦心,劝他回去复习。大勇推说自己基础差,多复习一年,把握还大些。
  没过多久,终究没逃过病魔,母亲病死在医院。

  回到林场已是7月底,高考结束了。按照当时的招考规定,考生不得超30周岁,1979年的高考是最后的机会。可这时候,公社领导泼了一盆冷水:“你就是考上了,怕也难过吧?”
  他不死心,继续备考,可到了1979年5月,县招生办发出通告,规定高考考生一般不超过25周岁,学习成绩优秀的未婚青年,经单位证明,年龄可放宽到28周岁。
  这是当头一棒——大勇当时已经30岁了,还没进考场他的大学梦就碎了。附近的村民得知消息,笑话他:“哪能谁都成天之骄子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