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回到了17岁》
第1节

作者: 发面大包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1977年,6月1日,又是一年的儿童节。
  立夏已经过去一个月了,温度早已升起来了。火辣辣的日头,使得地上好像下了火,天气热的发狂,让人觉得有些憋气。
  淮阳大地,小麦已经一片金黄,放眼望去麦浪翻滚,眼看着就可开镰收割了。
  今天儿童节放假,正中公社菜园小学的大门并没有开。此时,不大的校园里安安静静,没有往日的吵闹。低矮的校舍虽然破旧,却干干净净,看得出放假的前一天,师生们肯定进行了用心的收拾。还没有硬化的操场上,早已被孩子踩实,经日头一照,有些干裂。
  趴着办公桌上打盹的姜斌,浑身一颤,从睡梦中醒来。满目疑惑的打量着眼前……
  重生,他居然重生了,看着眼前的昏暗的办公室,掉漆的办公桌,既陌生又熟悉。他还是有点不敢相信。
  但是桌案前的人民日报确确实实显示的是:1977年6月1日。报纸右上角有八个大大的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他只是退休后心情不好,一个人在家灌了点红星二锅头,睡了一觉,醒来后不知道怎么就会以17岁的身体趴在了办公桌上。
  姜斌清楚的记得,这是他当小学老师的第一次值班。因为当时没有机会上大学,高三毕业的他,只能在村里的安排下进了小学,当了老师。
  姜斌的成绩非常优秀,只是家里成分有点不好,无缘更高的追求。他以为一辈子都会这样,终老在这个岗位上。
  可是,他每年都要去体检的,身体很好,怎么可能无疾而终呢?
  他还有好多事情没有交待,妻儿怎么办,特别是女儿的婚礼还没有操办。一想起来,就像石头压在了胸膛,痛的喘不过气来。
  虽说不是腰缠万贯,但至少是个中产。退休后,养花遛狗的生活,还没开始,怎么又从事业的终点回到了本呢?
  一辈子的兢兢业业,诚诚恳恳,咋就被老天爷开了这个玩笑。

  一阵风来,掀起了报纸的四角,姜斌连忙压住报纸,防止打翻了桌边的茶缸。翻开报纸,头版即是“主席总理关怀下成长起来的五个孤儿”,而其他版面都是与儿童节相关的报道,再没有其他信息。
  此刻,窗外知了叫个不停,让姜斌愈加烦躁。之所以,只有他一人在学校,是因为按照惯例假期校园里必须有一个人值班。于是,最年轻还未结婚的姜斌自然主动揽下这个活。
  “大哥,娘让给你送吃的了”一个黑黑瘦瘦的泥娃子小短腿,一阵风似的扑到了姜斌的怀里,这是家里的老三,九岁了。老三特别瘦,看着有些营养不良,也确实是营养不良。
  老三刚生下的时候,总是吃奶就吐,也找不清原因,因此身体一直发育不好。直到两岁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先天少了扁桃体,这也导致她说话不清,长大了有些自卑,书也没读好,婚姻也是将就着嫁了。
  姜斌正捧着报纸,此时看到她过来,赶紧放下,哈着双手,做出要挠痒痒的姿势,逗得她咯咯笑。
  姜斌的家庭没什么特别,真真是普普通通的家庭。他的父亲姜广明是附近出了名的老实人,十三岁没了父亲,就撑起了一家子,每天起早贪黑的挣工分,就这样一家子也是过的紧紧巴巴的。这样的人,虽然有个好名声,但是日子过得确实不咋样!
  他老娘王芳性格却有些泼辣,要不是她的性格,在农村早就被人生吞活剥了。也正是母亲的泼辣坚强,才将将在村里立了根,有机会让他有书读,并有了现在小学老师的工作。

  不管是前世还是现在,他想到这些还是感到幸运,幸运有这样的母亲。
  姜斌家里排行老大,60年生,今年17了。刚刚毕业,当了一名小学老师。前世的他,也是赶上了第一届高考跳出农门,混上了干部身份,当年可是菜园村蝎子拉粑粑独一份。大学毕业后,被安排到辽省的钢铁厂工作,前十几年倒还挺不错,旱涝保收。等到九十年代,遇上下岗潮,要强的姜斌选择买断,并且一头扎进了南下闯荡的潮头。
  不过,也许是命运不济,并没有发达起来,一辈子也只是混了个温饱,兄弟姐妹们也没有沾上光,都在农村熬了一辈子。
  他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老二是弟弟姜满,比他小三岁,不是个读书的料,考试从来不及格。在学校,他也是出了名的“风云人物”,因为考试成绩实在太差,校长送了他一个“姜十分”的外号,瞬间响遍了周边三村一圩。
  前世的弟弟姜满,虽然一直在农村生活,但是学了开车的手艺,日子倒是还过得去。
  老三姜静,因为先天条件的原因,各方面都不是很景气。上辈子,姜斌虽然看在心里,但也是爱莫能助,无人的角落也只能暗恨自己无能。
  最小的幺妹姜凡,却是个泼辣聪明的姑娘,一辈子爱学习,上进要强。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也小有文化,在老家的乡村小学里,勤勤恳恳一生,顺便还照顾了二三十年父母的起居生活。
  “哥,你几点下班?我待会再来接你”妹妹姜静的话语,把姜斌从回忆中拉回现实。值班的时间,只有白天,晚上锁上大门是不用人看的。
  “好啊,老三,我下午五点就能走啦。到时咱们一起回家”姜斌蹲下身子,温柔的对着妹妹说着。
  农村老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此刻不是老话。看着老三精瘦的小手小脸,全身上下的衣服到处都是补丁,姜斌认出了这是他和老二曾经穿过的衣服。莫名间感到心酸,家人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

  不过,既然老天让他重活一回,那么至少不会再让家人获得那么窘迫。
  送饭的老三走后,姜斌又陷入了沉思。
  如今的农村,家家的光景都是乱糟糟的,一年到头的埋头苦干,也刨不出几粒粮食。吃不饱穿不暖,这是普遍现象。
  他感觉肩上的责任艰巨,要改变家人的生活,甚至改变家人的人生,都需要赚钱。可是,这个年代,资本主义依然是罪过的年代,拥有再多发家本事也没用。
  突然间,姜斌怀念起了前世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每一个人都在追逐着自己的目标,不会有那么多思想包袱。

  现在,却是不行。
  “邓公应该快要第三次复出了吧”倏忽间,他想起了那位重定乾坤的老人家。
  ”当、当、当……“挂在办公室后面泥墙上挂钟,响起了五声清脆的钟声,把姜斌拉回了现实。
  白天的值班结束了。他慢慢站起身,颠了颠已经麻了的双腿,缓了好一会儿劲。
  接着,他扫了眼跟前斑驳灰暗的柏木桌,收拾起几张散落的报纸,把书本摆放整齐,再没发现其他可收拾的东西,就顺手带上办公室的门。
  回家,留在记忆中40多年的家。
  三间正堂土屋,两间略小的偏房土屋,这就是姜斌的家。看着这眼前的光景,他有点欲哭无泪。
  这几间房子住着一家六口,父母住正堂东屋,老三老四睡西屋,他和弟弟住一间偏房。剩下的一间偏房是逼仄的厨房,乡下又叫锅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