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2-09 17:47:24
电话是林坤打来的。
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两人都很高兴,寒暄过后互相聊起了近况,张宁说自己还是过着和以前一样的生活。短暂的沉默后,林坤则告诉他,半年前离职就是准备回家创业,他早就和一个表弟商量好了经营项目。这半年来他们都在广州做卫星天线的业务,收入还是不错的,至少比当初给台湾老板打工强。
张宁一听,眼前一亮,赶紧向林坤打听业务情况。林坤也真是好兄弟,把生意情况一五一十地全告诉了张宁。什么高频头、盘面直径、F线、泰星一号等等,都说了个遍。
张宁越听越有兴趣,是啊,这不正是自己通信技术专业的长项吗?多么熟悉的字眼啊,“单跳”、“日凌中断”、“偏馈天线”、“C、Ku波段”,一个个又回到了眼前,那些在祖杭楼刻苦读书的日子,那些在技研楼专心实验的时光,那些似乎已经淡漠的梦想统统在这一刻回到了张宁的脑海中。一个久别的创业梦想出现在了张宁的眼前,自己可不可以也像林坤一样做呢?
结束的是两个朋友间阔别已久的聊天,开始的是一个年轻人心中的憧憬。
思前想后,张宁觉得厦门和广州相隔遥远不存在竞争关系,倒是自己和林坤关系要好可以让他成为自己稳定的供应商,技术方面对自己来说不是问题,主要就看有没有客户了。
客户虽然目前没有,但其他问题可以先解。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宁开始不断地与林坤联系,委婉地道出了他想在厦门也做卫星天线安装的生意。林坤听后很高兴,以自己对张宁的了解,他在技术上一定没问题的。他邀请去广州实地考察考察,然后在做决定。
没几天,张宁收到了一包从广州寄来的邮件,寄件人是林坤。里面满满的都是有关家庭用卫星天线安装的技术资料,张宁高兴极了,除了上班就是泡在这些资料里。抽空他还上网搜集了不少关于卫星天线的信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张宁计划在五一劳动节的时候去广州实地看看林坤的生意。
2006年4月30日夜,张宁踏上了开往广州的大巴。
日期:2012-02-09 22:36:08
在广州的几天,张宁跟着林坤四处跑业务。因为正值假期,很多客人要求在这个时候安装天线,于是给了张宁很好的实习机会。
白天,他们拉着各种器材到处安装天线、调试节目。
晚上,在位于石潭村的住所,大家吃完饭还得准备隔天开工需要的工具、设备。
这样充实而收获的一天是张宁工作以来几乎没有经历过的,看着林坤一边让表弟整理设备,一边打电话联系业务,稍后还要催供应商及时供货,光着膀子忙忙碌碌。
在张宁看来这是一种十分“幸福”的忙碌,因为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事业,和给老板打工忙死忙活可有着本质的区别。
“年轻人不怕累,怕的是累了没效果,更没结果。”张宁在心里想着,要自己也能像林坤也这样为自己的事业“忙活”那该多好啊!
林坤也不是什么“神人”,只是一个6个月前还睡在自己下铺的兄弟。看来,人,还真是不能小看自己呢。
几天的考察,令张宁对这个项目充满了信心。去哪里找这种自己专业对口又有上游资源优势的好项目呢?他不禁有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临走的晚饭,林坤对张宁说:“宁仔,我生意你也看到了,怎么样你自己清楚。我这边进货一组只要1000块,卖给客人随随便便2000打底。只要能找到客人,你的技术绝对没问题。”说着喝了口酒,继续道:“而且又不用囤货,这东西不是日用品,客人等上几天也能接受,有人要我给你快递过去,你身边留一两套应应急就可以了。”
抽了口烟林坤加了一句:“不过,做不做还看你,我没有要你一定做的意思。呆在工厂也不错,没什么烦恼就是了。”说完,笑了笑看着张宁。
张宁一听这话马上坐不住了:“什么啊?那地方你又不是没待过,个个就跟机器人似的。坤哥!我当然想做了,我先回去看看市场,这是一千块,你让我带一套设备回去。”说着掏出准备好的一千块钱,给林坤。
“这是什么话啊!拿走!拿走!”林坤把钱又退了回来。
“你想做我一定帮你,你先那一套回去,卖得动以后找我进货。卖不动再还给我,这钱你自己留着。”林坤加了一句。
“这怎么行?坤哥,这钱一定要的!”张宁很坚持。
“你不要跟我争!我说这样就这样,这生意能赚钱还差着一千块?”林坤一句话把张宁顶了回去。
“将来一定好好报答坤哥”张宁想着,把钱收了回来。
“这就对了嘛!回去先印一些小广告到处发发!我给你一些我的,你把电话号码换了就行,名字换不换随你。”林坤随手从工作台上拿来一叠小广告给张宁。
“班照上,用周末时间去装,平时人家家里也不一定有人。有什么不懂得直接打电话问我,懂吗?呵呵!”林坤边笑边说着。
怀着对林坤的感激和对命运的感慨,5天的广州之行给张宁带来的不仅仅是对于项目的切身体会,还有对未来事业的期盼。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