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灵异,咱就818那些老东北民间的故事》
第14节

作者: 拎裤子找红杏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是东北的一句民间谚语,形容那些交友不慎或者有眼无珠的人,现在年轻人听到的比较少了,要是家里有老人的备不住还听到过,可是不一定谁都听过这个典故,要是上了岁数的老人可能还赶上过这个事,话说康熙年间啊……
  哪朝哪代说不上了,反正有这么一对夫妻,生活过得挺富足,男的吃喝嫖赌朋友义气,社会人儿,狐朋狗友一裤衩子一裤衩子的,今天跟张三喝个酒,明天跟李四逛个窑子,后天跟王五在街上起个事打个架什么的;女的就是本本分分规规矩矩的家庭妇女,贤良淑德勤俭持家,特别不待见当家的那套作风;男人的弟弟窝窝囊囊过得挺不宽裕的,男人看不起他,看见过不下去也不说念念手足情接济一下。说来也怪,世上事情就是这样,败家老爷们都能发家,老实孩子尽去挨欺负那角儿了。

  这么一天,男人正跟几个朋友在家畅饮,酒过三巡都已经开始迷糊了,这时候弟弟打外面来了,穷得揭不开锅了来借点米,嫂子迎出来把小叔子让到里屋……希望不CJ大筒子表多想哈,这里可不是川菜馆……一进屋嫂子就面带难色,说你哥摊了官司了,这打死了人还藏在家里呢,咱俩趁着天黑把这个人给埋了吧,顺手指着一个扎的严实实的草席子,露出一个狗皮小帽,弟弟心说“哥哥诶,你几时才能安心过日子啊,罢了,现在处理了事情是真格的”嫂叔二人就抬着这个席子往外走,刻意经过酒桌展示了下那露出来的狗皮小帽,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里面裹着的是一个人啊,这群朋友就有人提出天太晚了该回家了,要不败家包娘们又得叨叨没完,一出门几人就窜兜说刚才抬出去的不是死人吧?咱跟过去瞧瞧,说着就跟着叔嫂二人尾随而去。

  见二人到了野外无人之处,挖坑埋人,嫂子嘴里还念念有词,“都是我当家的不对害了你的性命,以后逢年过节好酒好肉伺候, 您消消怒气赶快投胎去吧”众人一听果不其然,都感叹这哥们太冲动,什么事至于吗?还出了人命,大家相互感慨下悄悄离开。
  第二天啊,衙门口热闹开来,张三说自己的舅舅被人害死了,李四说自己的叔叔惨遭毒手,王五就说自己舅姥爷遇害,巧的是凶手都是一个就是这个男人,大家都嚷嚷着要他要么赔钱要么偿命。衙门来带人,这家男人一下子慌了神了,哪里来的人命官司啊?这平日里呼兄唤弟的朋友今天怎么成了杀亲仇人? 媳妇在一边添油加醋说“看看你这帮朋友,这就是你那些讲义气的朋友,不知道哪里弄个死人来栽赃陷害呢,你就等着蹲大狱吧”这两口子来到衙门,这时候媳妇站出来了,“你们可说好了,指证是指证,你们要是诬陷我们可不饶你,我们就反告你,你们就等着偷鸡不成蚀把米吧”。张三李四王五就很肯定的说这个男人杀人后把人裹了席子埋在什么什么地方,大伙呼拉山的来到这个地方就开始挖,果然挖出席子,男人甚是一惊,待打开席子——大伙更惊了,一条死狗戴着一顶狗皮小帽,张三等人愕然。这条可怜的狗稀里糊涂的就成了人家的叔叔舅舅舅姥爷了,可悲可叹啊!

  从此这个男人就改邪归正,知道谁是世界上最亲密的人、谁是最不可靠的人,善待兄弟老婆。话说回来这到底是哪一出呢?老婆看见男人交友混乱,打死一只狗引诱这帮狐朋狗友现形,于是制造了这出狗戴帽子就是朋友的闹剧。
  用孔子那句话结尾吧:.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 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日期:2009-1-7 12:40:03

  -----------------民间故事,不是灵异我是党员的分割线------------------------
  -----------------祖国统一,不分地域偶是男银的分割线------------------------
  抢寡妇
  爷爷的二奶奶,也就是爷爷的爷爷的小老婆是抢来的,都知道东北民风彪悍,但是抢老婆也太土匪太胡子了吧?其实我爷爷的爷爷就是普通农家院的汉子,虽然参加过义和团但是那也属于非完全自愿,最后吓得屁滚尿流的跑回家来(老祖宗原谅我说错话吧)。
  首先我先介绍下那时候的规矩,说不好听的,那时候东北真的是没有规矩,不少杀人越货江湖大盗在关里混不下去都跑到关东,这样复杂的社会构成,哪能说社会还是规规矩矩的。所以我说这个事情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东北老民间的习俗——抢寡妇。
  故事首先发生在营口北一个叫小坎子的村落,这村子里有一个小媳妇在十里八村是出了名的漂亮,到啥程度呢,说是结婚那天不少好老爷们集体失眠,新郎官半拉月愣是不敢出门,怕小伙们去家里偷腥,可以说是红颜祸水,也可能是命里克夫,小日子没过多久这男人就杆屁朝梁了,于是乎这个小媳妇HLL的升级为小寡妇,常言道寡妇门前是非多,尤其是俊俏年轻小寡妇更是招风,所以娘家婆家也就商量好可以“走一步”但是抢寡妇也是有规定的,必须要等到夫君“发送”“五七”翌日凌晨第一声鸡叫之后,无论谁来抢,抢到算数,以后就得安心跟人家过日子,话说回来就算你敢“走”人家还不一定敢收呢,过去老话讲寡妇男人的灵魂一直跟着自己媳妇,改嫁后对新男人不利,到了阴曹地府还得摊官司和人家分妻,你看祥林嫂不就整天自己担心死后被几个男人分喽。

  说话间时间到了“五七”,周围娶不上媳妇的汉子都蠢蠢欲动,但是看热闹的多动真格的少,毕竟民间对娶寡妇还是有禁忌的。可是我那老祖宗愣是那个不怕死的,凭借自己当年混过黑社会(义和团,嘿嘿)也在乡邻间有点名号,这不大半夜的就纠结了一帮弟兄烧火棍掏灰耙铁锹铁铲人手一把家伙是什儿,浩浩荡荡举着火把就往小坎子去,到了寡妇家门前一看已经堆堆块块的集结了好几伙人,好家伙看样子免不了一场恶战,这时候一个人招呼“X家大舅来了?”说话人正是小坎子一片儿有名的地痞田六子,他带的人也是最多,提到这个人,跟我家有点渊源,当初田六子妈妈就是獐子沟的,跟我老祖宗还表亲,在家当姑娘的时候有一年挨饿,还是我们家给了点粮总算一家人活下来了,过去那时候人真是念恩,不点的事都能感恩一辈子。

  我老祖宗说这不去年家里头的走了,空着房子呢,合计再划拉一个过日子,田六子忙说“这样啊,大舅,我今天来就是凑个热闹,这么着,今天这门亲我帮你抢定了”说了就比比划划嚷“大伙散了吧,今天我大舅来抢,你们别打歪主意,真整起来我们这少说也有三十几号人呢”我那老祖宗开腔了,“今天我来接媳妇,来的都算客,只要你给我一份薄面,到时候都来家喝喜酒,要是谁想起楞,我可招呼不住家里弟兄”具体的细节我也知道不清楚,反正后来这小寡妇是弄家里来了。

  这女人也不是善茬子,当年我太奶打小来我家做童养媳没少挨她的打,最厉害的一次直接用剪刀穿过了手掌钉在门上,我听我爷爷讲时候身上那个鸡皮疙瘩啊一斤一斤的起,不过我老祖宗这两口子最后都没得上好病,走的都很离奇,那是以后的故事了
  今天到这,晚上讲隔一个隔夜茶的故事吧

日期:2009-1-7 19:31:48

  -----------------民间故事,不是灵异我是党员的分割线------------------------
  -----------------祖国统一,不分地域偶是男银的分割线------------------------
  隔夜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