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人生 —— 一个菜鸟程序员的5年职场路》
第16节

作者: 花8
收藏本书TXT下载
  华为新员工有三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之后要进行答辩,从前孔工骄傲的跟董延明说过,“我们的新员工答辩是要达到国家重点大学的答辩水平的。”这种答辩其实就是对三个月为周期的学习阶段考察,会根据考察结果进行评分,最终排出ABCD四个等级,排在前面会加工资,排在后面会被淘汰。

  同时各个资源组为了掌控新员工的学习进度,会每周对新员工都进行考核,同时也为了督促老员工学习,也会不定期的安排专门针对老员工的业务考核。
  而作为部门呢,也会不定期的对部门内所有员工进行考核,考核内容横跨编程能力部门制度以及产品架构和通讯专业知识。
  还有个华为网校,规定董延明试用期期间要考满十几科才准转正。考试科目覆盖面也很广,有技术类的,也有信息安全类的,也有消防安全类的,也有现场操作类的,还有接待客户礼仪类的。
  但是最可恨的就是有很多科目满分一百却要80及格,90及格的也有好几科!董延明一开始不知道可以从前辈手里拿答案,每次都要自己查资料,考的战战兢兢汗如雨下,生恐一个不小心自己伟大的程序员生涯便夭折在网校这种鼠辈手里了。
  董延明就赶上了这样一个大好时候,天天不定时收到各种考试的通知,经常把考试科目名字都弄混了,与此同时除却导师和高手的不定时突击检查还有每周一次的新员工考核,被问的像只鹌鹑,后遗症是每次潘安或者高守的眼神稍微有飘向这边的意思,他就恨不得马上隐身。

  每周还有一个组内全员的业务能力考核,倒是不问他,他在一旁做频频点头的群众演员也能混个脸熟兼耳熟,可是终究也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
  此类考核后遗症是董延明每次去请教别人问题,都觉得这个问题似乎在哪里听过,然后惴惴不安几番权衡——这些个问题到底是应该会的还是应该不会的?
  一个月部门组织了两次考试,名曰大比武,就在食堂考的,大家两人一桌,各个老大穿梭于各个走道巡视考场,静的大头针落地都好像炸雷一样响。小董仿佛重返校园,只是年老色衰脸皮居然薄了许多——他再也没有作弊的勇气了。
  针对新员工的培训也不少,进部门后一个月董延明陆陆续续参加了十来个培训。
  有的是部门组织的,比如有关部门编程规范的培训,有的是公司组织的,比如三天的三营培训和五天的MINI培训,也有是小组组织的有关部门产品的架构培训,也有的是干部部组织的程序员的自我修养,科目繁多不一而足,最让董延明受不了的是每一个培训都写着必须参加、非常重要这种字眼。那时董延明还不具备甄别的能力,人家一忽悠就赶紧跑过去,有时候两个培训时间重叠了,自己还满心惭愧痛恨自己分身乏术。

  跟小董差不多一起进部门的有9个人,都在这个组,高守一下子就变成了20个人的组长,他笑言从前这个部门刚组建的时候老丁手下都没有这么多人。
  这九个人进部门时间差不超过一个月,因此都是一波参加各类培训的。天天穿梭在各个会议室里,9个人熟的最快,除了评论女人之外就剩下评论导师了,最终还评出最佳人气最佳外观最口臭最八卦诸多奖项。小刘的导师最耐心,每天固定上午半个小时下午半个小时辅导。
  小成的导师最恶劣,小成去问问题被人拒绝了不说还让小成以后不要随便找他。小蔡的导师还好,就是每次讲题都要申明“这个问题我只讲一遍,以后不准再问”。小成是西电的学生,据说那是华为的培训基地,师兄师弟遍布整个华为,因为颇多掌故可以讲给大家听。
  他说从前华为的导师制度是很出名的,基本上是手把手口对口的教,而且都是不占用工作时间来指导徒弟,有很多是午觉不睡给徒弟改代码,据说就跟藤野先生一样,改代码的时候连错别字都给你修改。大家听了摇头不已,感叹一蟹不如一蟹。大家不约而同的回忆起每一个大学的老师都曾经说过的,你们现在被老师求着都不学,将来出去是要求着人家教的,均深有感触满面愧色。

  其实董延明的导师潘安应该算中规中矩,除了忙点,别的都还不能说令人不满意。那个阶段潘安做一个版本的项目经理天天也是火烧屁股一样跑来跑去,结果俩人在路上擦肩而过的次数要多过能在座位上谈话的次数。
  有一天高守拉着董延明到潘安的座位上问潘安,“潘总,你认识他吗?”
  “啊?认识啊……”
  “他叫什么名字?”
  “董延明啊”
  “哦,我还以为你都不认识他了呢。

  ”
  其实,董延明呆的这一个月与导师潘安相处甚欢,不过略微有些不爽的是听说公司会给每个导师帐上多打300元钱,据说,只是据说,用途是请新员工吃饭,一顿饭10元,可以请30顿,这样促进两个人的交流沟通。
  不过潘安没有请过。
  董延明也没敢问。
  后来小董做导师的时候确实收到了300元,他也没有请,他徒弟也没有问。

  24 —— 高手 寥若晨星
  一个月能做多少事情,对学生来说怕也就说睡几天的事情,对工人可能是三十个一样的日子,对农民可能是三十个起早贪黑,对介于这几者中间状态的董延明就是从一个人到半个人的距离。
  他辛辛苦苦学习了这么久,对比身边众人却没有出众的感觉,原因是大家一般无二的努力。他越发觉得自己原本希望的有一个惊艳的出场变成了春梦一场,他只得心存侥幸将希望重新放在将来离职时的华丽转身了。
  董延明到公司一个多月后,部门今年最大的版本v7开工了。开工会那天不大的会议室里面坐了快三十个人,除了开发人员,各个资源经理、测试经理、QA也全来了。那天老巩也去了,第一个到了会议室,冷着脸用目光扫射由门口鱼贯而入的董延明们,这时距离预定的开会时间过了5分钟。
  “我先说两句再给金吉说吧,这个开工会我之所以参见,一方面是因为这个版本是今年最大的版本,它肩负了我们BAR产品的未来,对,我们部门未来就靠这个产品!
  先问大家个问题,我们的生存空间,也就是市场有多大?非常大,我们现在有两亿用户……哦,金吉说的对,还不到但是快到两亿了。但是我告诉你呀,市场里还有二十亿的空间。你讲话,这二十亿从哪里来?我告诉你,从广袤无垠的地球人口上来,从运营商的扩容那里来。

  就是说未来运营商未来几年还要扩容最少二十个亿。这二十个亿是什么?用户?对,没错是用户,但是我告诉你,对我们通讯业界来说,一用户就是一美元,那么这二十亿是什么?对,是美元。对我们这么个几百人的小部门来说,这二十亿美元是多少?就是无限。
  懂么,我们的市场,我们的未来是无限的。这二十亿够不够我们争的?对我来说就够了。那么怎么争?就靠这个,就靠这里,就靠坐在这里的兄弟们做出来的这个产品来争。
  我们这个版本中实现的特性要跟爱立信,要跟北电,要跟诺基亚做竞争,去争那二十亿用户。我们凭什么争过他们,靠的就是你们,你们的产品要在国际市场上跟爱立信跟北电这些国际大公司去PK,去抢。你怕他们么,我一点不怕,我为什么不怕,我们从来没输过我为什么要怕。
  我告诉你我们的设备从来没有被搬迁过,对不对,金吉。我们从来都是搬迁爱立信、北电、诺基亚的设备,业界所有的友商我们都搬过,只有我们的设备没有人搬过。那么我们要怕吗?他们一直是我们的手下败将,我们为什么要怕他们?运营商说了,市场就在这里了,美元也就在这里了,你们想不想要,想要就拿走。
  你靠什么拿走?你凭什么拿走?你就凭我们的质量,我们的速度,我们只要先一步做出来,那市场就是我们的,什么他妈的爱立信北电都不好用。话说回来了,就靠在座的各位,就靠今天开工的这个版本,这个版本是我们部门产品的里程碑,就在各位的手上。
  嗯,每一次大版本开发都是英雄辈出的时候,每次都会有不少高手从这种产品中涌现出来,我等着你们冒出来,冒出来给我看。

  我说话爱跑题,不说那么多了,反正我们的市场是无限的,只要你们做出来,我们的市场人员就能拿着它去冲锋陷阵去抢夺市场,我们的市场人员很厉害的。我这个人爱跑题……
  我不爱说这些,就说简单的吧,希望你们能从这个版本里面冒出来,冒出来给我看看,这是你们在华为的第一步,我希望你们可以走好,走的比别人更优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