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马,乱世中的刘宋帝国》
第21节作者:
命运之音 日期:2012-02-02 08:35:04
元嘉草草(上)
宋文帝刘义隆继位后,便开始谋划收复北魏在永初三年夺去的河南诸军事重镇。
宋初三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如果还记得我们前面说过的朋友可以知道,刘裕建国后三年就死了,而就是这个永初三年的五月,刘裕病死于建康。
当时北魏的皇帝是明元帝拓跋嗣,他见刘裕病死,认为可以趁机进攻刘宋,所以派司空、晋兵大将军奚斤督宋兵将军周几、吴兵将军公孙表率兵攻宋。
兵书上讲“哀兵必胜”,可是失去了刘裕这个顶梁柱的摩天大楼在北魏的打击下不堪一击,就像多诺米骨牌一样,一个倒下,其他也接连倒下。
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刘宋黄河防线几乎全部崩溃,泰山、高平、金乡等郡均已被魏军所占领。叔孙建部东入青州,刘宋青州刺史竺夔遣使向建康告急。
宋廷只得任命檀道济使持节、监征讨诸军事,并与王仲德一同往救。
景平元年(就是刘义符的年号)三月,檀道济的军队开进彭城,此时司、青二州皆连告急,而此时檀道济所部兵很少,不足以分兵而救,由于青州比较近近,而且竺夔兵弱,于是与王仲德日夜兼程先救青州。
四月份,魏军久攻东阳城不下。正值天气炎热,北魏军中疾疫横行,又听说檀道济等援军将到,叔孙建等立即下令烧毁营帐及攻城器械,迅速退往滑台。
檀道济大军行至东阳,见北魏军撤退,本想追击,可因粮尽,所以无可奈何。
这一仗使得河南诸军事重镇相继丢失,北魏军撤退之时,刘宋将领竟然无人敢追,把刘裕的脸都丢尽了。(檀道济除外,如果不是因为没粮,估计他一口气收复所有失地,干掉北魏的心都有)
这件事情暂时作罢,直到元嘉七年三月,北魏与大夏、柔然相继开战,而且僵持数年。此时,踌躇满志的宋文帝刘义隆认为自己收复河南、一统中原的时候就要到了,于是,刘义隆想来个先礼后兵,效仿当年他老爹威胁姚兴,于是便遣使要求拓跋焘归还占去的河南、山东各地。
当时北魏在位的皇帝是拓跋焘,拓跋焘也是年少气盛啊,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管你个是谁呢,想从我这捞油水,赶紧滚蛋。
结果,拓跋焘一笑置之,根本不理睬,更是把使者一顿臭骂。
刘义隆听说拓跋焘根本就不买自己的帐,当时就怒了,这勒索没勒索成,还惹了一肚子气,其实错就错在刘义隆把拓跋焘当成姚兴之辈了。
没办法,刘义隆大老板为了扳回面子,立即命到彦之为将,率军北伐。
右将军到彦之领兵5万,统率安北将军王仲德、兖州刺史竺灵秀的舟师入黄河。
骁骑将军段宏率精骑8000直取虎牢。
豫州刺史刘德武率兵1万继进。
后将军长沙王刘义欣率兵3万监征讨诸军事。
当时魏军主力正在北方作战,河南各地兵力十分薄弱,所以魏郡见宋军到来,便该弃城的弃城,该投降的投降。所以宋军一路并未受到什么有力的阻拦,收复了大量失地,战线一直推进到黄河南岸,潼关几乎已经被前锋视为囊中之物。
就在此时,到彦之错除了一个极为错误的判断,他认为魏军无力两面作战,宋军正可于巩固战果,于是大摆一字长蛇阵,把数万军队分散守卫在黄河南岸2000余里的极长防线上。
只要稍微懂些军事的读者们就可以看得出,到彦之犯了兵家大忌。
然而这还不算什么,到彦之还不主动出击,贻误了战机,使得被拖延到了隆冬,黄河冰封,北魏军突然组织反击,大举渡河南下。
刘宋军由于防线过长,各处都十分薄弱,一击便溃,洛阳、虎牢数城得而复失。到彦之刚开始的时候轻敌,现在又畏敌如虎,临阵怯战,率军往水路南逃,被北魏军揪着揍,狼狈不堪。
十一月,刘义隆为了挽救败局,增加攻魏兵力,加封檀道济为都督征讨诸军事,率众北上救援。
到彦之龟缩在滑台附近,得到消息听说洛阳、虎牢等城失守,诸军相继奔散,吓得即可就要焚舟南逃。而王仲德认为,北魏军离此尚有千里之远,滑台又驻有强兵,不应舍舟而去。到彦之于是引兵自清水入济水,到达历城,仍然害怕魏军追来,于是下令焚舟弃甲,步趋彭城。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