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马,乱世中的刘宋帝国》
第20节

作者: 命运之音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1-30 09:20:09

  元嘉之治(上)
  其实刘义隆真正开始实行他的治国大计的时候,应该是在铲除了谢晦等人以后的元嘉三年,他的治理使得国家的发展上升到了南北朝前所未有的高度,也达到了刘宋王朝的顶峰。
  那刘义隆的具体方针是什么呢?
  首先,也就是最主要的民生问题。因为南北长期大战,所以江南一代的流民增多的趋势越来越大。这时候呢,刘义隆继承了他父亲刘裕的治国方针,实行“土断”政策,用以清理户籍,抑制地方豪强。
  所谓“土断”,其中心内容就是整理户籍,居民不分侨居还是土著,一律在所居郡县编入正式户籍,取消对侨人的优待,以便政府统一对编户民众收取赋税。

  为了编定统一户籍,所以就必须划定郡县疆界,取消以前临时设置的一些流寓郡县,同时从南方旧郡县的领土中分割出部分作为保留的侨居郡县的实土。
  又调整了其隶属关系,或把新获实土的侨郡县交旧州郡管辖,或把旧郡县割归新立的侨州郡管辖,使得州郡与所属郡县不能相互隔越。
  在实行这个的同时,还清查隐匿漏户,把逃亡农民和由豪强隐占的私属搜括出来,充作政府的赋役对象,这也是土断的重要目的,这样一来国家又多了很大的一笔收入。
日期:2012-01-31 09:03:03

  元嘉之治(中)
  早在刘裕之前,第一章我们提到动的那个桓玄他老爸,东晋的大司马桓温曾在晋哀帝时期推行过一次土断改革,被称为称为“庚戌土断”,那次推行的比较彻底。
  而刘裕掌权时,以经事隔七十年,江南经过战乱,户籍已经乱七八糟了,正该重组,于是新的土段开始于于东晋义熙年间,因此也称“义熙土断”,由刘裕主导,这次土断的其主要特色是法令严厉,收效十分的显著。
  刘义隆继承了他父亲推行“土断”的严厉,也同时增加了安抚政策。就在即位的当年,他就宣布一律免除老百姓拖欠政府的租税和债务。之后,他又多次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减免税收。对于“鳏寡孤独”,和没有劳动能力的百姓,由国家给予药品和粮食以及额外的关照。灾荒地区,也由政府出面赈济,并发放粮种以备来年。
  由于刘义隆这样的政策,使得此次的土断结果比往常更加的成功,使刘宋政府增加了收入和兵源,史书记载为“财阜国丰”。
  而且侨人则加入了负担调役的行列,从此由北人变成了南人,客观上也加速了南北人民的融合。

  土断改革也仅仅是民生的第一步,接下来,刘义隆整改了刘宋的服役政策。原本规定男丁年满十三服半役,年满十六服全役。
  而侍中王弘像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他认为人的体质有强弱,很多人十六岁还在发育,更不要说十三岁基本还是个孩子,所以他认为这样的政策十分不合理,以至于一些年逃役的事情常有发生,不利于社会安定。所以他建议以十五至十六岁的男丁服半役,十七岁以上服全役。刘义隆认为他说的对,就采纳了他的建议。
  这样一来又未国家增加了一大笔收入,因为这男丁可都是极大的劳动力啊,农耕社会生产靠的就是劳动力,所以国家的赋税也因此大增。
  民生这样一来就解决的差不多了,刘义隆开始整顿吏治。

日期:2012-02-01 09:25:50

  元嘉之治(下)
  刘义隆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大力的整顿吏治,从士族提拔了人才,比如琅琊王氏的成员“三王”:王华、王昙首、王弘,像陈郡殷氏一族的殷景仁;陈郡谢氏一族的谢弘微、谢灵运。
  对于政治,刘义隆选拔的基本都是文士,处理朝政是用他们的长处。
  而对于军事,对于兵权,刘义隆更是牢牢把持,除了任用到彦之这样的亲信以外,他的几个弟弟及堂兄弟,如:刘义康、刘义恭、刘义宣、刘义季、刘义庆等都被封为刺史,各自镇守一方。
  刘义隆对于文化教育十分的重视,因为其本身也喜欢咏诗书法。从元嘉十五年开始,他先后开设儒学、玄学、史学、文学四大学馆,由当时的名士讲学,并多次亲临听讲。
  这些学馆招揽了当时许多有识之士,也聚集了大量求学的学生。

  这还不算什么,刘义隆还亲自到国子学当面考核这些文化人,对优秀人才进行赏赐并授予官职。
  如此一来,几十年之中,江南文风大盛。
  《宋书》中称赞刘义隆的元嘉年间,时候“区宇宴安,方内无事,三十年间,氓庶蕃息,奉上供徭,止于岁赋,晨出莫归,自事而已。守宰之职,以六期为断,虽没世不徙,未及曩时,而民有所系,吏无苟得。家给人足,即事虽难,转死沟渠,于时可免。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也因此,历史上也有了“元嘉之治”一说。
  这是自汉末以来南方最安定最繁荣的一段时期。刘宋王朝沉溺在一片歌舞升平的气氛之中。至此刘宋王朝达到了它的顶点,南北朝也达到了其发展的最高峰。
  而此时年轻的宋文帝刘义隆燃起了一扫北方,统一全国的雄心。也是这样的雄心毁掉了他的元嘉之治,毁掉了他的刘宋帝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