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细数三十年来国际足坛十大国家队及十大俱乐部队》
第19节

作者: 挂甲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神勇的巴茨把球扑出,而跟进的卡雷卡似乎准备不足,完全有可能补中的射门却偏出门柱。

  虽然此球未进,但济科出场后巴西的攻势开始增强,而且看来他们也不想去罚点球,加时赛开始后,他们拿掉儒尼奥尔,换上希拉斯。
  这个希拉斯本来是被视为济科的接班人的,他在85年的世青赛率巴西夺冠,作为绝对核心也拿到了最佳球员,但在国家队却一直踢不出彩来,89的美洲杯冠军算是他的最好成绩了(但他是否主力不得而知),90世界杯上,拉扎罗尼每场比赛只让他踢个5分钟。
  不过这也不新鲜,对于世青赛的最佳球员,巴西和阿根廷有截然相反的魔咒。
  巴西拿过五个世青赛金球,83年的热奥瓦尼席尔瓦包揽了金球和金靴(战胜的是巴斯滕和队友贝贝托),他一度也进入了巴西国家队,但86年桑塔纳复出后决定不带他去墨西哥,后来他也泯然众人了。
  85年就是希拉斯了,而89年的比斯马克、93年的阿德里亚诺(当然不是现在这个)、95年的卡约三人中,前两个无名之辈只能在J联赛淘金,卡约算是好的了,总算混过意甲,不过从来没打过主力。
  而阿根廷人拿过4个世青赛金球分别是,老马、梅西、阿奎罗、萨维奥拉。

  接着说比赛,另一边的法国队的也开始换人,换上的贝隆是左脚前锋加点球手,换下罗什托。
  加时赛里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批队员的全面,由于巴西其他中场体力消耗太大,这时频频插上的是后腰埃尔佐,其秀丽的过人脚法让你无法相信他90分钟里一直在扮演工兵。
  而法国这边,有点疲劳的蒂加纳和费尔南德斯更多来防守,巴蒂斯通、博西斯两个中卫搭档频频出现在对方前场。
  那会儿的后卫都拥有相当出色的脚法和意识,每当现在的电视里当一名前锋把绝好的机会射成高射炮时,解说员总会说:这简直是后卫的脚法。——我暗想:小朋友,你肯定没见识过当年那些后卫们的脚法。
  加时赛下半场,巴西全部压上,他们似乎预感到点球决胜的不祥,甚至一次发角球时队友阿莱芒倒在地上受伤他们都置之不理,只想赶快进球,结果这次角球不仅被法国队破坏,而且马上利用人数优势打出快速反击,普拉蒂尼妙传,体力充沛的贝隆如脱缰野马一般单刀赴会,而出击的巴西门将卡洛斯在禁区外将其拉了个趔趄,如果他就此倒下,肯定是个任意球,但贝隆晃晃悠悠继续追球,毕竟追上了就是空门啊,于是裁判根据有利原则也没有鸣哨,但已经减速的他最终没有追到皮球。

  如果按照现在的规则,卡洛斯肯定红牌了,但在当时,裁判的判罚并不不妥,最多也就是该给他一张黄牌。
  最终两队进入点球大战,第一轮苏格拉底的技巧就失灵了,巴茨没有提前移动,从而将博士角度不够刁钻的射门扑出,而法国这边斯托佩拉成功射入1-0;
  第二轮阿莱芒、阿莫罗斯都成功了,2-1;
  第三轮,济科这次没有失手,而法国队贝隆的射门中柱而出——
  然后又打中卡洛斯的后背而入。
  足球史上最具争议的场面出现了,最终裁判认定此球有效,而国际足联也因为此事特意重新制定规则,明确球中柱之后再接触门将时仍然算是该点球主罚的有效时间中。
  法国依然3-2领先。
  第四轮,布兰科射入,而普拉蒂尼的射门过于注重角度竟然偏出(他似乎和罚任意球时一样,瞄准了门柱与横梁的交界处想打一个死角),这样双方打成3-3。

  第五轮,巴西中卫塞萨尔的劲射中柱而出——
  且没有碰到门将。
  费尔南德斯一蹴而就,法国人开始狂欢。
  1970年6月3日,墨西哥第二大城市瓜达拉哈拉的哈利斯科球场,未满四十岁的少帅扎加洛率领着贝利、雅伊尔津霍、托斯唐、里维利诺、阿尔贝托等人在这里迎战小组赛的第一个对手捷克,4-1大胜。
  接下来他们在这个球场赢得了小组赛余下的两场比赛,从而凭借小组第一的战绩留在这里继续四分之一决赛,再次获胜后又在这个球场赢得半决赛,直到决赛他们才移师首都墨西哥城的阿兹台克,并最终获得了永远保留雷米特杯的殊荣。

  16年后,巴西如愿以偿的来到他们的福地哈利斯科球场完成三场小组赛(靠抽签抽来的好运?),同样的三战三捷获得小组第一后,他们得以留下继续进行八分之一决赛,对波兰4-0的胜利令他们依旧可以留在这个球场来踢四分之一决赛,假如对法国的比赛是巴西获胜的话,他们还将在这里进行半决赛,一旦半决赛获胜再移师阿兹台克进行决赛。

  这真是一次完美的克隆1970路线图——如果他们没有输给法国人的话。
  他们输给法国人那天是1986年的6月21日,整整16前的6月21日,他们4-1横扫意大利高举金杯。
  也许上帝觉得每次巴西人的墨西哥之旅都应该在6月21日结束吧。
  巴西人算对了地利,却算不对天时。

日期:2009-12-13 23:06:28

  (五)尾声阳光灿烂的日子
  82年的世界杯,央视并没有在凌晨直播,都是每天晚上放的录像或集锦,记得当时的比赛信号是传到香港,由宋世雄在那里解说,所以很多球员的名字非常有趣,比如意大利的孔蒂被叫做“江迪”、巴西的埃德尔被叫做“伊达”,儒尼奥尔被叫做“祖利亚”。
  如果按照粤语的读音来念那些名字,你会发现其译名很贴切,就如“米高积臣”比“迈克尔杰克逊”靠谱多了。
  不过宋世雄老师不会粤语,也不能求全责备。
  当年粤语仅以一票之差输给了北京话未能当选国语,某种程度来说,南方的很多语言更接近中国的古汉语,而我们北方人现在说的普通话已经混杂了大量来自不同游牧民族的“胡语”。

  接着说82年的夏天,巴西输给意大利的那天上午,我和几个听完新闻的哥们坐在便道牙子上一脸茫然,平常这时我们都会兴奋地议论昨晚看过的比赛录像,然后再根据刚刚听到的新闻猜测今晚的录像里那些球是怎么踢进的,从而在热烈的期盼中等待夜晚的到来。
  但今天巴西的输球令我们垂头丧气,没错,82年那会儿至少百分之九十的中国球迷都是巴西队的拥趸。
  百无聊赖之中有人建议“游泳去吧”,于是一呼百应。
  一群少年骑着车呼啸而去,是啊,只有那个年代宽阔空旷的马路上还可以呼啸而去,现在?
  到底是年轻人,水中的嬉闹让我们开心异常,而上岸休息时一个哥们给了我们最大的惊喜——他从家里偷出了半盒嘴恒大!
  嘴恒大呀,七毛钱一盒呀,那时一星期不吃早餐才能攒下七毛钱,但如狼似虎的我们少吃一顿都受不了啊!

  美滋滋地抽着烟,有人指着几百米外的桥上:“嫩(那)么多人,粗(出)四(事)儿了吧?”
  说明一下,我们这个城市中间有一条大河,很多人夏天都来这里游泳,而其中的泳技出色者则汇集在那座桥上切磋,印象中那是一帮令我们羡慕不已的哥们,那些二十多岁的青年们远比我们这些十几岁的少年健壮(现在的年轻人发育比我们那会儿可早多了),他们可以从桥栏杆上一跃而下跳入水中,虽然无法做出什么转体翻腾两周半,但照样能赢得周围观众的无数喝彩(而像我们这些只会“狗刨”的半大小子都不会去那里自取其辱)。

  一般到了黄昏时分,他们开始换衣(那会儿就在河边的树上拉块布,大家都是这样),喇叭裤、港衫、麦克镜,其中比较牛逼的人还会背上一把吉他,因为晚上他们还要去公园里与各路吉他高手“碴琴”。
  当然,他们那些崭新28飞鸽的后座上总少不了漂亮姑娘,也许这才是最让我们眼馋的吧。
  回到那天,看到桥那边围了一大群人,不说我们也能猜出大概,这条河里每年夏天几乎天天死人,抽筋啊、水下暗流啊、河底的那些杂物缠脚扎脚啊,大家习以为常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