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细数三十年来国际足坛十大国家队及十大俱乐部队》
第12节作者:
挂甲人 问题是利特巴尔斯基毕竟是个边路突击手,并不擅长中场组织,伤病缠身的鲁梅尼格只能多次回撤拿球,有时也会力不从心,更令中锋位置的赫鲁贝施或费舍尔势单力薄,从这个角度来看,舒斯特尔的缺阵影响太大了。
(三)史上RP最差亚军
雄心勃勃的西德队小组第一轮就遭遇下马威,被阿尔及利亚2-1击败,这场比赛当时和1950年美国胜英格兰、1966年北朝鲜胜意大利一起被称作世界杯历史上的三大冷门。(到现在我还记得阿尔及利亚的那两个进球,马杰尔、贝卢米的一个脚弓推射、一个外脚背弹射,这支北非之狐在连续进军82、86两届世界杯后沉寂了24年,明年又可以看到他们了——齐达内的老乡们。)
第二轮比赛西德队终于发威, 4-1大胜智利队,鲁梅尼格上演帽子戏法,其中有一个看似平淡的外脚背射门被球王贝利赞不绝口(那会儿的贝利评球专栏每天都会登载在中国体育报上)。
那个年代小组赛的最后一轮都不是同时开球,结果阿尔及利亚打完全部比赛后积了4分,净胜球为0,西德与奥地利还没比赛前奥地利积4分、净胜球为3,西德积2分、净胜球为2,此战如果西德不能战胜奥地利将被淘汰,不过如果它赢了奥地利3个球以上奥地利也会出局,结果可想而知,西德1-0小胜,两队携手出线(三队同积4分,比较净胜球,西德第一、奥地利第二,阿尔及利亚回家)。
有人会问:奥地利为了拿小组第一也应该拼一下呀,这里有两个原因,首先,两队如果都拼命了,西德赢三个球的可能性不是没有;其次,小组第一对后面的比赛意义不大,西德拿到小组第一后复赛与英格兰、西班牙同组,奥地利则与法国、北爱尔兰同组,哪组更难打?
不过西德、奥地利两家虽然都出线了,但那场1-0的比赛却令两队的名誉严重受损,后面的比赛这两队无论与谁交手观众都会为对手加油,送给他们的都是嘘声。
复赛第一轮西德遭遇到布莱恩罗布森领衔的英格兰队打成0-0,第二轮凭借利特巴尔斯基和菲舍尔的进球2-1力挫东道主西班牙队,之后他们就要来等待西班牙与英格兰之战对自己的判决了。
此刻的西班牙很尴尬,它其实已经被淘汰了(最后一轮它就算赢了也只有2分,而西德队已经3分了),但又无法送顺水人情给英格兰,一来西德与奥地利之战已经让舆论沸沸扬扬,二来毕竟西班牙是东道主,也不想在伯纳乌球场以失败来告别家乡父老,于是它依然主力尽出死拼英格兰,最终两队打成0-0。
郁闷的英格兰人以不败之身被淘汰出局,西德人进入了半决赛。
一支小组赛里打默契球出线的球队,最终却又靠别人的公平竞争精神进入前四,尽管我们现在看来这都是赛制设计的缺陷,但在当时西德人可成为了众矢之的。
接着是半决赛,我在法国篇里写过了:
“加时赛里两球领先的法国队大意失荆州被西德追平,最终在第六轮点球决战中失利。
而更具争议的是:法国队替补出场的巴蒂斯通曾获得一个单刀的机会可惜踢偏,问题是巴蒂斯通已经把球踢出后出击的西德门将舒马赫仍然高高跳起并在空中侧身用自己的右跨和右肘撞向巴蒂斯通的头部,可怜的巴蒂斯通一声没吭就倒下了——他掉了几颗牙,这不算什么,更大的问题是:他的颈椎骨折了,被送到医院抢救才捡了条命。
裁判并未作出任何判罚,这个球可以不判点球,因为舒马赫犯规时球已经出界了,但完全应该追加一张红牌啊!”
西德虽然险胜对手闯入决赛,但那会儿恐怕全世界的人都在为意大利加油,当然,最后的结果也让大家满意了。
对于那会儿的西德队来说,一个世界杯亚军真的不算什么了不起的成绩,但是球队的形象这么差令整个西德上上下下都非常不满,德瓦尔两年前称霸欧洲杯时积攒下的RP荡然无存,这也为他两年后的下课埋下伏笔——其实循规蹈矩的德国人最不喜欢主教练的更迭太快,德瓦尔的前任绍恩一干就是15年,绍恩的前任赫尔伯格干了27年!
84年的欧洲杯,西班牙终于复仇成功,他们在小组赛1-0力克西德,同时另一牙葡萄牙也逼平了德国人,尽管西德队战胜了罗马尼亚队,但最终只获得了小组第三未能杀入前四,德瓦尔时代结束,贝肯鲍尔时代到来。
(四)承上启下
贝肯鲍尔的第一战就是86世界杯,在这支队中,马特乌斯终于熬成了主力,但贝肯鲍尔最大的收获,还是来自布雷默,由于他的全能,球队可以在532与442之间巧妙转换,打法丰富多了。
门将还是舒马赫,左中卫还是卡尔福斯特,中间则是来自汉堡的铁卫雅各布斯,但他的打法并不是清道夫,更像是与卡尔福斯特搭档双中卫——因为打右中卫的布雷默才是个真正的自由人,一旦球队由守转攻,他几乎就是个前卫。
左路还是铁人布里格尔,右路则换成了贝特霍尔德。
马特乌斯担当后腰,马加特的正选位置较4年前稳固,而且穿上了10号球衣,还是打他习惯的中路偏左,埃德尔(82年的巴西队也有一名同名球员埃德尔,比这个西德的埃德尔名气大)打中路偏右,82年大出风头的利特巴尔斯基只能替补出场。
前锋线阿洛夫斯多年媳妇熬成婆,当时的新秀沃勒尔一开始占据了另一个位置,鲁梅尼格由于年龄和伤病的原因更多的是替补出场,不过进入淘汰赛后,沃勒尔还是要把首发让给老大。
和4年前一样,这支球队保持了心理素质稳定、体力充足、遵守战术纪律等德国人的传统优势,同时,打法单调、进攻创意不足的问题也还是涛声依旧, 82年至少还出了个利特巴尔斯基呢。
在本届的中场里,埃德尔和上届的德雷姆勒一样,勤劳认真但没有想象力;马加特还是4年前的老毛病,虽然在俱乐部呼风唤雨(海瑟尔惨案之前的8年里,英甲球队拿了7个欧冠,唯一一次打破垄断的,就是以马加特为中场核心的汉堡队),但一进入国家队就发挥不出来;至于4年后大红大紫的马特乌斯在这届大赛中主要还是个防守型,专门负责抢截和补位,参与进攻不多;而有伤在身的前锋鲁梅尼格打满全场都困难,不能再指望他回撤组织;阿洛夫斯与沃勒尔则都是纯粹的射手,缺乏前戏技巧。
更多的组织任务,落在了后卫线上的布雷默身上,他的助攻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球队由守转攻时他从中卫的位置稍微向前一些,与马特乌斯形成双后腰,布雷默负责支配球,马特乌斯来协助;另一种情况就是球队落后了或者比赛到了下半场西德人更渴望进球时会干脆变阵为442,布雷默去司职左前卫(左后卫布里格尔毕竟三十多了,而且传球脚法一般,撤回来安心防守),马加特则顶的更靠前,像一个前腰。
攻击手里面经常替补出场的除了利特巴尔斯基外就是小赫内斯,拜仁经理大赫内斯的弟弟,现在柏林赫塔的经理。
客观的说,这些人对进攻创造力的帮助都有限,而这样一支主要靠后卫组织进攻的球队,在场面和内容上也表现平平,他们在小组赛里0-2输给了丹麦,被乌拉圭1-1逼平,2-1小胜苏格兰,以小组第二出线,小组第一则是大劳德鲁普和埃尔克耶尔领衔的三战全胜、净胜8球的丹麦队(结果丹麦淘汰赛第一轮就被秃鹫布特拉格诺连下四城最终5-1横扫)。
进入八分之一决赛后,西德遇到的是摩洛哥,闷战将近90分钟快完场时,很少助攻的马特乌斯突然前插并以其后来标志性的一记远射令非洲新军饮恨。
四分之一决赛的对手是墨西哥,0-0顶住了东道主的攻势,西德队成功地把比赛拖入点球决胜,拥有钢铁神经的德国人四罚全中,紧张的东道主在罚失两记点球后甚至没有机会罚第四轮。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