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细数三十年来国际足坛十大国家队及十大俱乐部队》
第10节

作者: 挂甲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1978年,里克尔梅出生,如此的才华横溢,如此的阴郁低沉,如果有一个良好的性格,才31岁的他该是在世界足坛大展宏图的时候。
  1979年,艾马尔出生,在梅西出道之前,他是唯一被老马钦定的接班人人选,老马甚至称“他比博卡的里克尔梅更有天赋”,要知道艾马尔是河床人!此话出自视河床为终身死敌的老马之口,可见老马爱才之心。可惜,浪迹西甲数年之后,郁郁不得志的他改道葡萄牙,30岁的他正值当打之年却远离5大联赛,直到不久前贝隆停赛,我们才得以再次一睹他的身手。

  1981年,达历山德罗出生,又是一个天才,却始终无法突破瓶颈,才28岁的他好像混迹于巴西联赛,远离国家队视野。
  ……
  现在的梅西是公认最接近老马的,但也仅仅是接近而已,每当梅西在国家队发挥不佳时都会有种观点——他的身后没有哈维。
  我不想评价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只想说一句,对于当年的老马来说,他既是球队的梅西,又是球队的哈维。
  可惜啊,当年球场上的老马虽然可以洞悉一切,但那似乎只是老天赐予的一种本能,他始终无法把他对足球的理解和认识系统地表达出来,并形成各种能被球员们接受的战术和打法,他最多也就是把大家的士气和斗志激发出来,然后队员们血脉贲张地冲上场去,才发现根本不知道该干点什么。

  一支没有司令员和参谋长、只有政委的队伍能打仗吗?
  对于巴西、阿根廷这些国家来说,其足球人才的雄厚足以令他们可以组成两三支国家队,单以阿根廷而言,那些大名鼎鼎的国脚和豪门球员我就不说了,说几个普通球会的边缘国脚或非国脚吧:
  多明戈斯,喀山红宝石的前锋,身体素质与细腻脚法的完美结合;
  萨拉特,随着拉齐奥的低迷他的表现也不再抢眼,但其实力毋庸置疑;
  佩罗蒂,塞维利亚的边路奇才;
  拉韦齐、丹尼斯、达托洛,那不勒斯前场三杰,记得达托洛吗?这位博卡出身的小将在阿根廷与俄罗斯的热身赛中替补出场,第一次触球就得分了,兴奋的他冲到场边与老马拥抱时将老马压倒,并骑在其身上多次运动……
  拥有如此多人才的阿根廷啊,为什么每一次的结局都是悲情和扼腕?

  (尾声)
  八十年代前期的阿根廷是一个不幸的民族,内有军政府的镇压和秘密屠杀,外有马岛之战的屈辱,他们需要民族英雄的出现,因此当老马率队勇夺金杯并登顶球王之际(特别是战胜英格兰队,哪怕靠手球),整个国家和人民就把他推上了神坛,即使他在心智上其实永远都只是个十几岁的顽劣孩童。
  而在其身后多年,精英荟萃的阿根廷始终活在马氏神话的阴影与压力之中,所有的天才都被拿来与老马比较,每一支出征的球队都被赋予了整个民族的重托。
  一个个在全世界所有顶级俱乐部里都可以挥洒自如的球星们身穿蓝白球衣时都不会踢球了,带着镣铐起舞,如何演绎最美的探戈?
  那个诺坎普里快乐如小鸟般飞翔的天才少年哪里去了?
  当每次大赛中途,电视里响起煽情的《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时,我们知道,阿根廷又已经习惯性出局了,而更令蓝白军团郁闷的是,在阿根廷连续四届大赛两届止步八强、一届止步十六强、一届死在小组赛的时候,老对手巴西人却笑纳了两个冠军和一个亚军,阿根廷人最好的成绩——进入八强同时也是巴西最差的成绩。
  更不要提回到南美范围,近6届美洲杯阿根廷只收获了2次亚军,连乌拉圭和哥伦比亚都各拿了1次冠军,而巴西人已经4度折桂了……
  伴随着成绩的出色,从罗马里奥、里瓦尔多、罗纳尔多到小罗、卡卡多次获得金球奖和世界足球先生,而如果今年梅西当选,才是老马之后二十余年里第一次有阿根廷人站在世界足坛个人荣誉的最高点。

  不知明年在南非的阿根廷会是怎样的命运,我们甚至不知明年的球队主帅就还一定是老马吗?毕竟在他身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我们只能默默地为阿根廷送出祝福。
  鹰有时比鸡飞得还要低,但鸡永远都飞不到鹰那么高。
  好运,我的坎帕斯雄鹰!

日期:2009-12-05 21:18:19

  第四章铁甲军团
  球队:1980-1990年的西德
  主帅:前德瓦尔后贝肯鲍尔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更确切地说,是东德被西德统一)。
  当现在所有的媒体都用“德国队”一词来代指当年的“西德队”时,我有点不适。
  对于我们那一代球迷来说,“西德队”这三个字远远不是一个词那么简单,它是雄浑的乐章,它是坚毅的目光和刚健的脚步,它是百折不挠、永不放弃这些品质的最好诠释,它是
  所有对手的噩梦。
  (一)欧洲之王
  78年世界杯,西德未进入前四,一代传奇绍恩从主帅位置离去。

  绍恩有多传奇?
  他一上任就拿到了66年世界杯的亚军,因为输给了东道主一个似乎并不存在的进球。
  70年世界杯他拿到了季军,在半决赛的加时赛里3-4输给了意大利——那场疯狂的对决。
  72年和74年,他连续拿到了欧洲杯冠军和世界杯冠军,76年的欧洲杯决赛点球6-7失利,屈居亚军。
  在中国人轰轰烈烈闹温格的十年里(66年-76年),绍恩拿了世界杯冠、亚、季军各一个,欧洲杯冠、亚军各一个,如此彪悍的战绩,没法不给后来人带来压力,好在继任者德瓦尔已经在球队中当了8年的助教,此番扶正,一开始的成绩单还是蛮漂亮的。
  德瓦尔的第一个战役就是80年的欧洲杯得胜而归,更出彩的是赛后对诸多奖项的包揽,最佳球员舒斯特尔,最佳射手阿洛夫斯,最佳阵容11人中西德占据6席,分别为后卫线上的布里格尔、卡尔福斯特,前卫线上的汉斯穆勒、舒斯特尔,前锋赫鲁贝施、鲁梅尼格。

  最佳射手都被自己的同胞挤出最佳阵容,可见当年西德人才的雄厚。
  可惜啊,当时央视还没有转播欧洲杯,后来我所在的地方电视台倒是播出了冠亚军决赛的录像,结果播出当天恰逢雷雨交加,荧光屏上的重影和雪花已经让人找不到球在哪里了。
  这场比赛的最大亮点来自最后一分钟,当时比分是1-1,马上就要进入加时,此时西德队获得角球, 鲁梅尼格准备主罚的时候对旁边的摄影记者说:“准备好拍照了吗?要进球了!”果然,球被赫鲁贝施顶入,西德队2-1绝杀对手。
  也许当时的鲁梅尼格只是想开个玩笑而已,不料却蒙上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强大的西德人当时很放松、很自信。
  虽然在这里无法详细描述80年西德群雄的风采,但好在其大部分主力阵容我们还可以在82世界杯里再次看到时慢慢谈。
  除了舒斯特尔。

  这位当时年仅20岁的天才少年横空出世,一举成为了这支名将如云球队里的中场核心;本届大赛后,舒斯特尔以其精彩的演出获得了最佳球员的称号并入选最佳阵容,只是在年底的金球奖评选中屈居另一位西德名将鲁梅尼格之后,获得第二名。
  1981年尽管没有国家级赛事,但西德众星在各自的俱乐部里依然抢眼,鲁梅尼格、布莱特纳、舒斯特尔包揽该年度金球奖前三,在金球奖50余年的历史里,这种由一个国家的球员包揽前三的情况只出现过三次,一次是72年,同样来自强盛的西德,另一次则是88年的荷兰三剑客了。
  这样的一支球队自然在82世界杯开幕前成为了夺标的大热门,另一大热门就是——巴西,不管这段时间西德获得了多少国家和个人的荣誉,都只是来自欧洲(南美球员当时不参选金球奖),并不太被心高气傲的桑巴军团所看重,不过由于本届世界杯是在欧洲举行,是巴西破除世界杯地域魔咒重演1958、还是西德队维持秩序再现1974就成为了当时最大的看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