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细数三十年来国际足坛十大国家队及十大俱乐部队》
第3节

作者: 挂甲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尽管补充了维亚利、德纳波利等少数新血,但总体来说还是从78年开始的那一批老臣打天下;82年时的主力替补阿尔托贝利已经成长,取代罗西成为锋线主力,小组赛三场比赛意大利总共打入5球他包办了其中4球。
  然而,这次意大利的问题不是进攻而是赖以成名得到防守了,从78年世界杯到80欧洲杯再到82世界杯三届大赛,意大利的防守牢不可摧,零封对手习以为常,只有巴西、荷兰这两支当时堪称梦幻的球队有实力在一场比赛中2次敲开意大利的球门,而阿根廷、西德、西班牙、法国、英格兰这些豪门能攻破意大利球门1次就不错了。
  但在86年,意大利场场必丢球,甚至被韩国队打入2球,这种状态与82年简直是天壤之别,因此小组出线后第一轮淘汰赛就被法国2-0轻取也就不奇怪了。
  经此失败,贝阿尔佐特执教国家队11年后终于下课,一个时代彻底结束。

日期:2009-11-18 10:26:56

  第二章雄鸡初啼
  球队:82-86年的法国
  主帅:前米歇尔伊达尔戈、后亨利米歇尔
  简述:老帅米歇尔伊达尔戈76年开始执掌法国,84年捧得欧洲杯光荣隐退,并由他的学生亨利米歇尔接棒直到88年,但球队的辉煌阶段无疑是82、86两届世界杯及中间的欧洲杯。
  (一)二流队
  伊达尔戈上任后的第一次大赛是78世界杯,很不幸他们与最终夺魁的东道主阿根廷以及咱们第一章介绍的意大利分在了一组,法国虽然战胜了另一支欧洲劲旅匈牙利队,但最终位居小组第三遭淘汰。

  而两年后的欧洲杯他们则是在预选赛就出局了(被谁淘汰我就不知道了)。
  但是从78年世界杯的出场名单上你就会发现其实它与82-86阶段相比,在后防和前锋上相差不大,后面的博西斯、扬翁、特雷索、巴蒂斯通,前面的罗什托、西克斯等等。
  而最大的差别无疑来自中场,78年只有普拉蒂尼一人孤掌难鸣,而到了82年吉雷瑟、蒂加纳与其共铸中场铁三角,再后来又加上费尔南德斯构成中场四大天王,才令法国队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并成就了一番伟业。
  82年世界杯开赛前,法国队并不被人重视,谁会看好一支近几年来不是小组出局就是预选赛出局的球队呢?而后面的小组比赛进程似乎也在证明这一点。
  首轮法国迎战英格兰,一个画面27年后我仍记忆犹新:英格兰开场后在右路进攻获得一个界外球,球发进来后传到禁区内被布莱恩罗布森一个侧凌空打进,此时刚刚开场27秒。
  最终的结果是英格兰3-1获胜,接着英格兰又连克捷克、科威特,以全胜战绩昂首出线(那届比赛小组赛只有巴西和英格兰保持全胜,因此英格兰也开始被逐渐看好)。
  而法国队紧接着也战胜了实力一般的科威特队并逼平捷克队,总算以1分优势力压捷克获得小组第二出线,但与威风八面的英格兰相比,实在不算什么,然而,看看下一阶段的分组情况吧:

  再说一下82年的赛制, 第一阶段24队先分6组,小组前两名共12队出线,第二阶段12队再分4组打复赛,每组3队单循环,小组第一进半决赛,这样意味着复赛每组的构成或者是第一阶段的1个小组第一加2个第二,或者是第一阶段的2个小组第一加1个第二。
  雄心勃勃的小组第一英格兰最终遇上了另一个小组第一、当时的欧洲之王西德,另一个球队是一度被视为大热门但仅获得小组第二的东道主西班牙,他们出人意料地输给了北爱尔兰。
  于是两支拿过世界杯的豪门与东道主构成了一个“一般死亡小组”——没错,它只能算一般,因为还有巴西、意大利、阿根廷构成的 “绝对死亡小组”(这是第12届世界杯,意味着以前曾诞生过11个世界冠军,拿过2个冠军的乌拉圭这次缺席,还剩下的9个冠军里“绝对死亡小组”就占了6个,剩下的3个在“一般死亡小组”里)。
  而小组第二勉强出线的法国队可就幸福多了,他们遇到的小组第一是北爱尔兰,这只球队虽然爆冷赢了西班牙,终究实力有限;而另一个对手是同样获得小组第二的奥地利队,实力也一般,看来法国队的机会来了。
  且慢,北爱尔兰也好、奥地利也罢,和捷克一样,都属于欧洲二线队,但法国似乎也就是一线尾二线头的角色,小组里赢不了捷克,现在敢说一定会赢北爱尔兰和奥地利?
  (二)逼出来的铁三角
  好了,现在我们该看看法国队的阵型和打法了。

  82的法国队,大部分时候打的是451,后防扬翁、特雷索的双中卫,博西斯在右,阿莫罗斯在左,根希尼打后腰,普拉蒂尼左前腰、吉雷瑟右前腰,拉孔布右前卫,西克斯左前卫,前锋则是索莱尔(或罗什托)。
  细心人可能看出来了,这里没有蒂加纳。
  没错,此刻的蒂加纳并不是主力,3场小组赛他只替补出场了十几分钟。
  如果此刻说法国有一个中场铁三角,那只能是来自两个前腰普拉蒂尼、吉雷瑟和后腰根希尼,而且这个铁三角小组赛的表现确实不错,那么法国队的问题又出在哪里呢? ——在边路。
  应该说这个铁三角对中轴线的控制还是相当有效的,但球队两翼的表现实在不佳,两个边前卫都是78年那届的老臣了,明显缺乏活力,特别是右路总是打不活(左后卫有新锐阿莫罗斯倒还弥补了一定不足,但右后卫博西斯并不是助攻型的,84年后干脆改打了中卫,或者他本来就是中卫客串右后卫?不清楚)。
  于是,进入复赛后,伊达尔戈果断调整,拿掉老臣拉孔布,蒂加纳首发右前卫。

  此招一出,满盘皆活。
  蒂加纳攻守兼备,俨然大将风范(我个人觉得他的风格和后来的里杰卡尔德有些像,只是缺乏后者的身材和头球),多次与靠近他的吉雷瑟打出精妙配合,普拉蒂尼也多次向这边移动,到后来三人之前越来越来电,多次上演移形幻影大法,令对手防不胜防,这大概也是很多媒体开始称其为铁三角的起源,并不是指此三人是三角站位。
  而当对手的防守重心被迫向本方的左路(也就是法国队的右路)偏移时,法国队的左路二将刚好可以乘机插上,左前卫西克斯杀入禁区,与索莱尔(或罗什托)构成双前锋抢点,让出左路通道给体力充足的左后卫阿莫罗斯上上下下,此刻球队阵型接近352.
  又或者当在对手的左路占不到什么便宜时,体力充沛的蒂加纳会杀到对手的右路与阿莫罗斯配合,把本方右路交给吉雷瑟一人打理,同时原来的左前卫西克斯正式突前成为前锋。此刻的法国队又成为442.
  所以说蒂加纳一出,法国队可以在一场比赛里在451、352、442里面自由转换,当然满盘皆活。
  变阵后的法国队与小组赛迥然不同,先是小露锋芒1-0 力克奥地利,尝到甜头后信心大增,接着4-1 横扫北爱尔兰杀入四强。
  然后就是那场惊心动魄的德法大战了,加时赛里两球领先的法国队大意失荆州被西德追平,最终在第六轮点球决战中失利。
  而更具争议的是:法国队替补出场的巴蒂斯通曾获得一个单刀的机会可惜踢偏,问题是巴蒂斯通已经把球踢出后出击的西德门将舒马赫仍然高高跳起并在空中侧身用自己的右跨和右肘撞向巴蒂斯通的头部,可怜的巴蒂斯通一声没吭就倒下了——他掉了几颗牙,这不算什么,更大的问题是:他的颈椎骨折了,被送到医院抢救才捡了条命。

  裁判并未作出任何判罚,这个球可以不判点球,因为舒马赫犯规时球已经出界了,但完全应该追加一张红牌啊!
  点球决胜时舒马赫连扑两球,他成为了西德的英雄。
  造化弄人,法国队郁闷地告别决赛。
  季军争夺战里,无心恋战的法国队雪藏了普拉蒂尼等七名主力,以2-3失利于波兰,获得第四。
  尽管未能取得历史性的突破(58世界杯法国曾获得第三),但伊达尔戈的队伍应该说获得了极大的自信,58年那支队伍在半决赛里被巴西5-2轻取,明显不在一个档次,而现在的这支法国队已经明白,它不用再惧怕任何对手。

  大赛结束后,小组赛时还没打上主力的蒂加纳与普拉蒂尼一起入选最佳阵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