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东欧和前苏联国家的近十年磨砺》
第35节

作者: mr63698
收藏本书TXT下载
  历史上布达佩斯主要起政治和贸易功能,现为国家首都。布达佩斯人口283万,全市面积520多平方公里。
  城市公共交通发达,公共汽车穿街走巷,电车行驶在宽阔的马路中央,街道下面是通达各区的地铁线路,微型汽车数量更多。
  布达佩斯人称东欧的巴黎和多瑙河上的明珠,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珍贵的世界遗产之一,曾经被法国人评为世界上最安静的首都。
  关于布达佩斯的总体介绍就说到此,后面会就涉及到的一些具体景物,情况做专门介绍或说明。

  续第 1486楼:(更新)
  我们乘坐的出租车从布达佩斯东站起步开行,我刚刚说过:我的方位感和对于房屋、道路的辨识、记忆能力都特别差,出租车当时怎么走的我当时稀里糊涂,因此这会儿也描述不出来,但现在对照本页的附图:《布达佩斯行政区划分图》分析大体方向是从佩斯的中东部向西,稍稍偏南。
  在出租车行进途中,我好奇的观赏着布达佩斯的街景,感觉布达佩斯城市建设没有莫斯科雄伟,街上行驶的各种交通工具种类不少,尤其小汽车不像苏联莫斯科那样是清一色的苏联产,但是马路上显得很宁静、清新,而且马路两旁街面商店橱窗里商品琳琅满目,繁华的商业氛围似乎较莫斯科浓厚多了。
  我在与同车的方胜利聊天和沟通过程中得知他也是北京某大型企业的职工,结婚后家住北京海淀某军队医院宿舍,其妻是该医院幼儿园的保育员,他与我一样是在原单位办理了停薪留职,舍家撇业的到匈牙利来闯世界,他来布达佩斯已经好几个月了,带来的有限一些货物早已卖完了,从货物的本身价值和成本来讲,(前几个月,因售价比现在高),当时算是挣钱了,但匈牙利的生活消费比国内高多了,架不住后来这几个月在这里坐吃山空,手里的钱已经花的差不多了,他自己虽然是有做厨师的手艺,也想凭此在布达佩斯的中国餐馆打工好立住脚,但经几个月的奔波,却总是高不成、低不就的,结果令人失望,现在他因为没有正经营生可作,看似轻闲的挺自在、超脱,赶上天气好时就到自由市场转转,看到搞批发的中国人有“俏货”就买下一些,在市场租个摊位卖一卖,“拼缝”(靠批、零差价)挣点生活费,遇到天气不好时就赋闲在住处歇了,昨晚听大(周)伟说今天来车站接我们,正巧他没事干就跟着来了。

  
  续第 1487楼:(更新)
  随着临近住处了,方胜利开始对出租车的行经路况熟悉起来,他甚至可以当起向导,指挥着的士司机怎么行进了,果然不久出租车终于在一栋临街的外表陈旧的高层塔楼旁边停了下来,我当时也没有太在意公里数和的士行驶了多少时间,估计大约常速行驶了有半个小时吧,计价器显示车费250福林,按当时美元与福林汇率比价,感觉布达佩斯的出租车价似乎并不算很贵。我赶忙掏出一张500福林的纸币付了出租车钱,收好找零的钱,带着从车上卸下来的东西就往楼门口挪动,正在这时尾随其后的第二辆出租也到了。

  我们到了楼门口才知道楼门是被电子锁锁住的,只能用专用磁卡或者着通过装在门上的对讲机与楼内住户沟通后,对方按下开启按钮,使电磁锁的衔铁动作才能使门打开。
  我不知当时咱们国内高阶层、富裕人士住宅的门卫设施如何,但是这种设施在国内平民阶层住宅是绝对见不到的,这种楼门电子锁也是近年才在国内逐渐推广、普及的,而这在布达佩斯恐怕在那时的很久之前就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物了。
  续第 1488楼:(更新)
  周伟从口袋里拿出磁卡,在门锁识别区一晃,只听楼门电子锁“咔哒”一响,在弹簧的摯动作用下紧锁的楼门自己打开了,说实在的我在国内单位就是搞电子技术控制和革新工作的,当时看到这个情形虽没感到特别惊奇和神秘,但多少有些感慨,国外先进国家把一些原本用于工业、军事方面的自动控制的新技术、新材质,人性化的加以利用,移植到造福平民百姓的日常民生生活当中,使平常百姓的生活更自如、安全、和谐,中国因闭关自守多年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了,就连匈牙利这样一个小国因为改革动作比较早,所以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内涵也比我们好多了。

  进到楼里,我们又感受到一些与国内和苏联的不同,这个楼从外面看外表是比较老旧的,但在这样极平常的居民楼的一楼(其他楼层也是如此)的大厅公共部分,地面全是水磨石地面,非常光亮、光滑,而且打扫得一尘不染,显得很有档次,楼道里四白落地,楼道里见不到任何住户自己的东西、物品,非常干净、空旷,就像每一层、每一套房子里都没有住人一样。

  续第 1489楼:(更新)
  进到楼里,我们又感受到一些与国内和苏联的不同,这个楼从外面看外表是比较老旧的,但在这样极平常的居民楼的一楼(其他楼层也是如此)的大厅公共部分,地面全是水磨石地面,非常光亮、光滑,而且打扫得一尘不染,显得很有档次,楼道里四白落地,楼道里见不到任何住户自己的东西、物品,非常干净、空旷,就像每一层、每一套房子里都没有住人一样。

  到电梯间门前,一按电钮,电梯门随即开了,原来电梯当时就停在一楼,不待走进去,仅往里一看就看出特点来了,这架电梯太小了,似乎只为每次两人乘坐设计的,如果都是空身,勉强可以同时装四个人,而我们一共是五个人,还带着不少行包只好分两拨上去了,同样因为我有大硬壳行李箱占地,因此还是我和方胜利两人先上去,他们三个人随后再上来。

  电梯一直把我们两个送到22层,10号是周伟他们居住的单元房的房间号,方胜利带我走到门跟前,他伸手在木质门框上方的角落摸出房间钥匙,用其打开门上的撞锁,推开门把我让进去,他回身去迎那三个。
  续第 1490楼:(更新)
  我一边打量住宅的情况和布局,一边提、拉着行李往里走,只见屋内净高能在2.3米以上,木质地板,已显陈旧但不破败,门厅比较宽畅,近乎5X5米见方,靠门的墙角有一个木制大衣架,靠门轴那边墙上有一面大穿衣镜(下面是个鞋柜),对面墙角一面是一个杂物柜,另一个墙角放着一张没有打开的单人折叠钢丝床,除此门厅里就没有什么东西了,分别在右手、正面各有1个门,因为正面对着的那扇门敞开着,室外的光线可以通过正对单元门的那间房子玻璃窗的玻璃传过来,因此白天的时候门厅在即使不开灯的情况下,依旧不黑,门厅靠左手那面墙上依次有2个门。第一个门开着,可以看到里面是厕所、浴室,第二个门关着,但凭经验判断应该是厨房所在了。

  续第 1491楼:(更新)
  我进门后正有些不知应该如何是从的时候,听到周伟他们三个也已经上到了楼层了,待他们开门,周伟先走进来,看我还呆站着,就先把我领进正对着单元大门的那个房门里,左拐然后进到另一个面积有10平米左右的小屋(附图中的A房间),这是个典型的寝室尺寸和布局,向南的一面是通体窗户,淡雅的米黄色窗帘拉掩着,室内光线使人感觉很柔和、舒适。室内陈设很简单,仅有一张双人床、一个小三屉桌,一个木凳,一个双开门的大衣柜。三个房间均有向阳的窗户,周伟说,现在咱们一共是6个人在这儿住(当时没算梁秋生),我们睡的都比较晚,这个屋相对独立、僻静,您和一个天津人叫房宝昆的就和着在这个屋住,这样您还得以每天早点休息……,我听了连忙表示挺满意的,并谢了谢他。

  然后周伟又赶忙到外面去安顿王明月的铺位,我把东西放下,打开大衣柜门一看,大衣柜里面基本是空着的,于是就把自己行包连同东西、货物全放到柜子里面,随后也走出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