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佛情未了(九华山的传奇故事)》
第40节作者:
钓独客 日期:2010-2-26 12:16:00
第三十五章 名实之分
我说:“静修法师,和尚在外貌上的最大特征就是剃光头,你的头发这么长,怎么看也不像个僧人啊?最起码在外表上是如此。”
静修拂了拂长发,说:“按照佛教的说法,头发是人世烦恼和错误习气的一种象征,剃去头发就是剪去烦恼,消除旧的习气。剃去头发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去掉骄傲怠慢之心。可是,凡事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躲进坟墓里清修,与世隔绝,尘世烦恼和不良习气我已完全断除,更谈不上有骄傲怠慢之心。所以剃发还是蓄发,对我的修行来说已不重要,仅仅是形式上的问题。我认为,剃光头的未必是和尚,和尚未必要剃光头,是真和尚还是假和尚,不要看他的外表,而要看他的内心。在来九华山之前,我曾在少林寺里修行了三年,我和少林僧人过着完全一样的生活,但我不穿袈裟,不剃光头,每天都有人问我到底是不是出家人,我都被那些人问烦了。我说我是蓄发僧人,布衣和尚。我蓄发是为了明志,不穿僧衣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无分别心,佛教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就是众生无别,众生都无分别了,干嘛还要在衣着上区分出家众与在家众呢?出家还是在家,关键要看他的思想和心灵,而不要只盯着他的头发和穿着。古代的庄子,人们说他是道家,可他的思想和佛教思想可以说没有区别了,看其本质,说他是佛家也未尝不可。二者的思想精髓都是辩证法,二者都有很强的生命意识,都主张要敬畏生命,都倡导简朴低调的生活方式。可以说道家和佛家在绝大多数问题上的认识都是不谋而合的。道家是名道家,给他贴上佛的标签不也行吗?佛家是名佛家,给他贴上道家的标签不也行吗?庄子是名为道,实为佛。佛陀是名为佛,实为道。名号只是个标签,不代表本质。标签可以随便贴,而本质是一样的。”
“依你这么说,庄子死后,会不会进入西方极乐世界呢?”我问。
“完全可以!因为西方极乐世界不是佛教徒的专有!只要他的思想行为和佛的思想行为一致,哪怕他被称为道家,他也可以进入西方极乐世界!因为佛是没有门户之见的!是开放包容的!佛看人不看你怎么标榜的,看你是如何修行的!庄子的一生都在修行,他怎么可能不进入西方极乐世界呢?除非他自己弃权!按照他的个性,他极有可能弃权!楚国的相位他不是持竿不顾吗?当时的楚国可是超级大国啊——”
听到静修法师的一番议论,我感觉我遇到了高人,他不仅住在高处,思想也处于极高处。我对他深深的鞠了一躬,说:“法师的高见,让我佩服之至!受益无穷!您的箫声是妙音,您的话语同样是妙音!”
小洁人说:“静修法师,我出家后,有很多人劝我还俗,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还俗还是不还俗?”
“有些人是身出家心未出家,有些人是身还俗,心未还俗,可见身心不一是多么的普遍啊!就好比我身处墓地心有活力一样。”静修法师拨了拨自己的长发,眼光烁烁的看着小洁人说,“如果外人的一两句话就动摇了你,我认为你是身虽出家,心未出家!你白穿了一身袈裟!”
静修法师眼光灼灼的看着小洁人,那眼光似乎要把小洁人灼伤。
不知道是静修的话语刺痛了小洁人,还是静修法师的眼光灼痛了小洁人,静修法师的话语刚落,小洁人扑通一下跪在静修法师的膝前,说:“法师!我要陪你修行!跟你一起住在墓中!”
我惊讶了,静修法师也震惊了,他问:“你不怕坟墓的环境?”
“不怕!”小洁人干脆的答道。
“跟我一起修行,没饭吃,没粥喝,吃的是野果,喝的是山泉,你能忍受吗?”
“您能做到,我就能做到!”小洁人跪着说。
“那你的方丈和师兄会允许吗?”
我说:“小洁人有这样的心志,估计我们方丈是不会反对的。我就更不反对了,对修行来说,寺庙是小学堂,坟墓是高等学府。他想到高等学府深造,我有什么理由反对呢?”
静修说:“你如果真的有此志向,你得先回原寺跟方丈说一下。好不好?”
“好。”说完,小洁人起身。
我拉了拉小洁人,然后对静修法师拱手道:“静修法师,我们不打扰了,就此告别!”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