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山人宰相李泌传奇》
第44节

作者: 星之何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其时,郭子仪上疏皇上李隆基,提出了坚守潼关,挥军北上,直捣范阳的方略。如果朝廷采纳这个方略,平定安史之乱指日可待。
  但是,李隆基却听不进郭子仪的正确意见,而对国舅杨国忠言听计从。结果造成潼关失守的不利局面。叛军得以从困境中得以解脱,使战局急剧恶化。
  当时驻守潼关的哥舒翰是位突厥人。他立过许多战功,担任过陇右和河西两镇的节度使。此时由于他年老多病,已回长安居家休养。
  安禄山叛军进逼潼关时,李隆基为了借重哥舒翰的威名吓走敌人,就任命他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元帅由太子李亨挂名),领兵御敌。
  哥舒翰推辞不准,无可奈何之下,他只得抱病出征。他把军队驻扎在潼关一带,坚守待援。

  哥舒翰十分清楚,自己带领的十几万唐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并不能打硬仗,能够坚守住潼关就是胜利。
  因此,哥舒翰采取了以守为攻的稳妥之计,潼关防守严密。
  可是,宰相国舅杨国忠看到哥舒翰兵权在握,又因为自己与哥舒翰的私怨,怕哥舒翰对自己造成威胁,自己的权势不保,于是插手哥舒翰的作战指挥,谗言中伤哥舒翰。
  杨国忠密奏皇帝李隆基,派使者催促哥舒翰速出潼关,与叛军决战,立即收复陕郡、洛阳。
  哥舒翰明知这样蛮干,只能招致失败。
  可是,他又不敢违抗圣旨。他失声痛哭一场后,怀着视死如归的悲痛心情,只好领兵出了潼关,与叛军硬拼。

  在灵宝县西南,哥舒翰大军果然中了叛军的埋伏。几场苦战下来,葬送了十几万唐军的性命,哥舒翰被俘,潼关失守。
  后来,李亨即位以后,便积极图谋收复两京。
  于是,他诏令郭子仪从河北班师。
  八月,郭子仪与李光弼率领步兵骑兵五万人从河北来到灵武。
  当时,新的朝廷才刚刚建立,军兵少而且弱。等到郭子仪、李光弼全军来到皇帝的行在,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才形成,人民才觉得有所希望。
  李亨当即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依旧兼任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朔方军节度使。

  皇帝李亨亲自检阅整顿六军,后来听从李秘的建议,驻扎到彭原郡,对叛军施加压力。
  其时,宰相房绾请求领兵一万人,自己任统帅去讨伐贼兵收复长安。
  皇帝李亨平常就很重用房绾,就同意了他的请求。军队开到陈涛时,却被贼兵打败,丧师殆尽。
  李亨刚要进行讨伐,军队就损失过半。他大怒如狂,准备杀掉房绾,经李秘的说情,才停止。
  因而,李亨只有依靠郭子仪的朔方军,把他作为国家的根本。
  再后来,李亨求胜心切,以“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女子皆归回纥”的无耻条件,向回纥借兵十五万,并且任命自己的儿子广平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李泌为皇家资政,郭子仪为副元帅,领兵出征。

  李亨深知自己儿子李俶的军事才能。所以,他派李泌,郭子仪,李光弼等竭力辅佐,并恳切地嘱托郭子仪要全力以赴。
  郭子仪深受皇帝李亨的信任,十分感激。他慷慨激昂,发誓破釜沉舟,不消灭叛军,就以死谢罪。
  李亨很是赞赏,激动,对郭子仪很是宠信。
  郭子仪出军以后,他从房绾的失败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当初,他就认为要收复两京,必须首先要夺取潼关,攻入陕州(今河南陕县),再击溃潼、陕之间的叛军,截断叛军的后路后,然后才能直取两京。
  他的那些建议,得到了李泌的大力支持。因而,收复长安之后,这次又发动了对华阴,弘农二郡的攻击,并取得了胜利。
  于是,官军一切都准备就绪,只等合适的时机向洛阳进军。

  日期:2011-02-07 19:34:59
  第十一回 收两京大局初定 弃富贵衡山归隐(2)
  皇上李亨同意了这个意见,命令唐军按照郭子仪的军事部署去战斗。
  那时,贼将崔乾祐据守潼关顽抗。郭子仪又在潼关大破贼兵,崔乾祐只有退到蒲州据守。
  这时,永乐尉赵复、河东司户韩曼、司土徐炅、宗子李藏锋等人,被贼兵关押在蒲州。四人密谋等官军来到时就作为内应。等到郭子仪进攻蒲州,赵复等人就杀死守城的贼兵,打开城门迎接郭子仪率领的唐军进城。

  崔乾祐再次溃逃到安邑。安邑的百姓假装投降崔乾祐。当崔乾祐的军队进到城门快一半时,城上的悬门突然落下。
  安邑的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打击贼兵,崔乾祐庆幸自己没有进入城门,才得以脱身东逃。郭子仪遂收复陕郡的永丰仓。
  从此潼、陕之间不再有贼寇抄掠。
  睢阳方面,燕军河南节度使尹子奇长期地围困睢阳城。叛军经历了大小四百余战,损失十多万人,在城中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才最终攻破城池。燕军损失惨重,上下一片气馁。
  十月,燕军西京留守张通儒等,集结溃逃的残余部队,据守陕郡。燕帝安庆绪也派严庄率军与之回合,步骑兵十五万人,共同抗拒政府军,以保卫洛阳的安全。

  十月十五日,元帅广平王李俶率军抵达曲沃。 郭子仪大军也奉命率军乘胜东进,攻打洛阳。广平王李俶下令回纥亲王率部下在洛阳南山附近搜索埋伏,在岭北秘密扎营,与郭子仪大军密切配合。
  大战就在新店开始。
  洛阳贼首安庆绪听说唐军前来攻城,慌忙派大将庄严、张通儒带领十五万大军前去迎战。叛军在新店(河南省郏县西)的潼关遗址与唐军相遇。
  新店地势险要,燕军靠山筑阵,以逸待劳。由于叛军依山扎营,居高临下,所以形势对唐军非常不利。
  前军副元帅郭子仪首先与叛军遭遇。

  郭子仪发动攻击,不能取胜。郭子仪心生一计,决定趁叛军立足未稳之机,选派两千名英勇善战的骑兵,向敌营冲杀过去。
  他又派了一千名弓箭手埋伏在山下,再令协助作战的回纥军队从背后登山偷袭,自己则亲率主力与叛军正面交战。
  战斗打响之后,郭子仪依计而行。他佯装败退,大军向后撤退,诱敌深入。
  叛军果然中计,得意忘形,不停地追赶。他们倾巢出动,从山上追赶下来。叛军把政府军驱赶下山后,就落入了唐军的埋伏圈内。
  这时,突然杀声如雷,唐军埋伏的弓箭手像神兵一般从天而降,万箭齐发,无数的箭簇像雨点一样射向敌群。

  郭子仪又率领撤退的部队杀了个回马枪,率领大军掉头攻击叛军。
  这时,突然间,回纥兵团从南山方向,也在燕军的背后出现,向燕军突袭。
  在散开的尘土中,回纥战士射出十余箭,燕军才发觉中了埋伏。
  燕军军心恐慌,你看我,我看你,惊骇连连说:“回纥人来了!回纥人来了!”。
  叛军的背后也突然传来高喊声:“回纥兵来了,快投降吧!”叛军前后被围,左右挨打,士气顿衰。
  煞那间,军心震恐,大军突然崩溃。政府军,回纥军,前后夹击,燕军惊慌失措,四散逃命。尸体布满原野。

  在唐军和回纥军的夹击之下,叛军被打得一败涂地。
  见局势越来越不妙,叛将严庄,张通儒等也只得放弃陕郡,向东仓皇逃命。 严庄等狼狈不堪地逃回洛阳,准备同安庆绪一起弃城北走。
  十月十六日夜晚,驻扎洛阳的燕帝安庆绪闻听前线败讯,知道大势已去,立即率领文武百官从皇帝林苑大门出城,逃往黄河以北。官军一举收复东京洛阳。
  十月十八日,广平王率军进入东京洛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