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山人宰相李泌传奇》
第9节作者:
星之何 皇上啊,你不用为臣妾伤心,天下没有永远不散的宴席。只要皇上愿意,你什么女人都会有的。现在,臣妾已经不过变成了残花败柳,没有什么值得皇上留恋的。臣妾只是希望,陛下能念在往日的恩情上,赐玉环一个全尸。玉环在九泉之下,也会感谢皇上的恩情。”
李隆基的眼泪在眼眶滚动,久久也无法回应,他看着伤心欲绝的玉环,沉默了很久,才哽咽着说道:“爱妃啊,朕实在是迫不得已啊!希望你能原谅朕!在九泉之下,不要怨恨朕的绝情!”
“这没有什么,陛下,人总会死的。臣妾如今早已经万念俱灰,你就让臣妾安心去吧!”此时,玉环的语气反而变得非常平静,令李隆基十分诧异。
说完,贵妃就从容地含着眼泪走了下去。
看着玉环凄楚的背影,李隆基沉默了一会。他平息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挥挥手,沉声说道:
“都怨朕啊!朕贵为一国之君,竟然保护不了一个弱女子。朕还有何面目再称孤道寡呢?朕的最亲近的人,如今都统统来威迫朕啊!罢!罢!罢!把贵妃带下去吧,赐她个全尸!”
一代美人,就这样在佛堂中被用丝巾绞杀,香消玉殒。
2
接着,李隆基急忙下旨把贵妃的遗体抬到驿站庭院,召集陈玄礼等高级将领进来查看。
陈玄礼等将领查看完毕,纷纷脱下自己的头盔和铠甲,向皇上叩头,乞求恕罪。
李隆基弯下身子,扶起众位将领。
接着,李隆基由高力士,陈玄礼搀扶,走出驿站,面对将士们,大声发布诏令:
“各位将军,各位将士:
你们保护朕躬,为国除贼,朕不会怪罪你们的冒犯,还将奖励你们。
你们替朕诛灭了国忠恶贼,朕会大力地感谢,奖赏你们!朕一直受着杨国忠这恶贼的欺瞒,才会被蒙蔽至今。
当此国难当头,希望我们君臣齐心协力,以求诛灭国贼,光复社稷。
当光复京师,国家中兴之时,朕会对你们论功行赏的。
贵妃之事,已经过去,你们就不要往心里去。朕绝对不会怪罪你们,也不会秋后算账的。
各位爱卿啊,希望你们多多努力,大家一心一意为国效力,铲除安禄山恶贼,使大唐中兴,一起避开上天带给我天朝的霉运!”
士卒们欢呼起来,“万岁!万岁!”的呼喊声响彻军营,仿佛饥饿已完全消失。
陈玄礼等将领们高呼万岁,叩头辞去,回归各自的大营。
军营中又传来了号令声。将士们整顿队伍,准备出发西行。
危机似乎已经过去。但平静的水面下却还是暗流涌动。将士们的心并未真正安定。一点火星,就随时可能酿成燎原之势。
3
6月15日,李隆基与太子,亲王,及文武大臣筹划从马嵬驿动身。
昨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经历昨日的变乱,目睹贵妃在眼前惨死,李隆基早已是身心憔悴。昨日的兵变,已经使李隆基变得越发像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他对未来,对前途,对部下,对自己都已经不再充满自信。他拼命地叮嘱自己要镇定,镇定。
然而,事实上,他已经变得更加地多疑,甚至恐惧。就连晚上侍卫士卒放哨时的轻微的脚步声,都会引起他的恐惧不安和胡乱猜疑。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这种担心,这种过度的小心翼翼,的确算得上是明智之举。将士们内心的不满和怨怒,对亲人的挂念引起的不安忧伤情绪,随时都有可能引发一场新的兵变的发生。
养伤的左相韦见素独自一人在室内陪着皇帝李隆基。经历昨日的事变,左相韦见素至今都还惊魂未定,惶恐不安。
李隆基明白,此种情形下,赏赐,恩宠,宽恕是处事的利器。再不能有丝毫的犹豫与吝啬了,否则,后果堪虞。
如今,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如何笼聚住非常容易离散的人心。不能再让人离心离德了。而要做到这些,就应以更大的恩宠与赏赐来笼络住人心,使将士们和文武百官,始终对自己抱着感恩戴德之心。
而在处理军国大事时,不仅仅是要当机立断,更应当慎之又慎。
看着左相韦见素身受创伤还在身边侍候,李隆基有些感激。为了报答左相韦见素的忠心,李隆基当即任命韦见素的儿子韦谔任御史中丞兼置顿使。韦见素感激涕零,急忙叩头发誓,誓死效忠皇帝。
日期:2010-12-28 20:34:57
第二回 系人心父老留太子 为平叛父子各东西(2)
此时,刚刚安定了一些的护驾士卒们又三三两两地聚在了一起。
那时的李隆基已经有些草木皆兵,他透过窗户看见了将士们的情形。他庚即下令韦见素的儿子韦谔前去向将士们探听,并要求他不断地与将士们沟通,并加以抚慰。
士卒们围住韦谔议论纷纷。韦谔耐心地听着他们的述说。
士卒们向韦谔诉说着心中的疑惧:“韦先生,请你务必向皇上反映一下我们的意见。杨国忠谋反虽被诛杀,但他的部属都在蜀郡拿着刀剑等着我们。皇上叫我们护驾西去,无疑是叫我们前去送死,我们怎甘心束手就擒?我们去的话,正好走进他们的势力范围,掉进他们的陷阱。你想想,我们是不会前去白白送死的,这就是我们恐惧的原因。”
“那你们的意见呢?我们到底应该向何处去?”韦谔急忙询问道。
将士们七嘴八舌,纷纷提起了建议:有的说投奔河陇,有的说投奔灵武,有人建议投奔太原,更有家眷在长安的将士,建议立即返回京师。
韦谔明白,此时的皇上早已吓破了胆,他只会一心一意去蜀郡。但韦谔担心触怒禁军将士。他哪里敢说出皇上的心思,表达自己反对的意见呢。
于是,他只有耐着性子,尽力地劝解将士:
“忠于皇上的将士兄弟啊,皇上体谅你们的辛劳,感谢你们的赤胆忠心。我同大家一样,亲属都在京师。我的心情也同你们一样,渴望尽快返回京师,解救他们。
但是,如今京师已经被叛贼占领,贼势浩大。各位兄弟,你们想过没有,返回去后果会怎样呢?
我们没有抵抗盗匪的条件啊!我们的兵力太弱,而贼势太盛,返回去,无异于投羔羊入虎狼之中,定会全军覆灭,白白牺牲。
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皇上不是害怕盗贼,而是不愿将士们做无谓的牺牲,是为了保存实力啊。
众位兄弟啊,大家意见不一,你们可愿听从我的建议:我们不如先去扶风郡补充粮食军需,再慢慢商议下一步究竟到什么地方去。危机当前,我们必须从长计议啊。你们说如何呢?”
将士们没有新的意见,于是,一致同意。
韦谔急忙收集好大家的意见,进去向李隆基禀报。
李隆基知道,自己一意孤行幸蜀只会激起将士更大的不满,挑起新的事端发生。
因此,他又蹒跚地走出驿站,去征求将士们的意见。大家一致同意韦谔的意见。
最后,李隆基立即下旨:“移驾扶风郡。”
将士们的情绪才终于稍稍安定了一些。
日期:2010-12-29 08:46:02
4
队伍正准备出发。这时,突然一股人众拦住了队伍。李隆基的心又是一阵惊悸。
李隆基亲自拍马上前询问。原来是马嵬驿的父老乡绅,前来迎接圣驾。他们听说皇上准备西去,就前来拼命请求李隆基留下,不要西行。
“皇上啊,请不要西去吧!长安宫殿,是陛下家居的房舍;历代皇陵是陛下祖先的坟墓;长安百姓,是陛下的子民。如今,陛下却要抛弃我们,皇上要去哪里啊?你抛弃我们,将会人心尽失啊!”
李隆基把缰绳按在马鞍上,默默沉思,犹豫不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