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马,乱世中的刘宋帝国》
第17节作者:
命运之音 日期:2012-01-27 09:40:29
文帝的崛起(下上)
与此同时,刘义隆还把以前的手下亲信孔宁子任命为步兵校尉。别看这孔宁子是个小人物,可往往小人物在历史中起着不小的作用。
这个孔宁子和侍中王华都有功成名就、光耀门楣的强烈愿望,所以他们看徐羡之等人专揽大权很是不爽。巧的是此时的刘义隆对徐羡之等人已经起了杀人,仅仅只缺一个导火索。而这个导火索的角色就是孔宁子等人。
孔宁子他们也是没少费工夫,日夜在刘义隆面前,捏造罪状,陷害徐羡之等人,不管有的没的,就是一顿的诬陷。刘义隆被他们这样日夜不停的劝着,也准备下杀手了。
此时,谢晦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彭城王刘义康、新野侯刘义宾,大有拉拢王室成员之意,可是谢晦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就是派他的妻子曹氏和长子谢世休送他的两个女儿到建康。
这样一来,刘义隆手里就有了人质,找了个借口就暂时把谢世休暂时留在了建康。
毕竟此时在徐羡之等人手里还有些权力,而且谢晦还是荆州刺史,所以刘义隆就对外宣称要进攻北魏,大肆的调兵遣将,又声称要到京口祭拜祖母孝懿皇后。
傅亮得到消息后立刻写信给谢晦报信说:“现在,朝廷就要讨伐黄河以北了,事情并不到此为止。朝廷内外的官吏和百姓,对此多深感忧虑和恐惧。”又写道:“朝中的许多的官员都劝阻皇上北征,皇上犹豫不决,即将要派遣外监万幼宗去荆州听取你的意见。”
由于朝廷的举动不同寻常,而且外面流言四起,刘义隆的“清洗计划”已经开始泄露了出去。
当时谢晦的弟弟担任黄门侍郎,听到消息后,急忙派亲信骑快马告诉谢晦,叫其要小心些。
谢晦接到了书信,竟然不以为然,认为不至于此。可能是刘义隆掩饰很起作用,或者谢晦根本没把刘义隆当回事。
谢晦虽说算得上是当时的美男子,但是长得帅不能当饭吃啊,他优柔寡断,自己拿不出主意,于是拿着傅亮的信给自己的参军何承天看,并且天真的说:“估计万幼宗在这一二天也就到了,傅亮是怕我招惹是非,所以就先给我写了封信嘱咐下。”
何承天看了信后,对谢晦说:“外面的人都说,皇帝的“清洗计划”已经定了下来,马上就要来打我们了,万幼宗怎么可能会来!刺史糊涂啊。”
谢晦听了何承天的话后仍然不以为然,认为只是谣言而已,根本不可相信。竟然让何承天先行起草奏章,建议朝廷如果要进攻北魏,最好等到明年。
可怜的谢晦,岂不知已经要大难临头了。
老天可能还相帮谢晦一把,就在这个时候,江夏内史程道惠接到一封寻阳送来的信,信中写道:“‘清洗计划’以定,朝廷将有大规模的非常行动。”程道惠看过信后,不敢有片刻迟缓,立即派了一个参军,把信立刻送给谢晦。
谢晦见到了程道惠的信,心中以然不安,急忙再去问何承天:“如果真的像谣言中所说的那样,你认为我该怎么办?还请参军帮我。”
何承天思考了一下对谢晦说:“将军带我恩重如山,在下一直都想报答将军。如今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在下怎么能不为将军献策。可是我心中有些要说的话,不知道该不该说。”
谢晦听后十分惊恐,问道:“难道你想让我自杀吗?”
何承天说:“还到不了这个地步。以全国的力量来打一个荆州,双方实力悬殊。如今投奔北魏保全性命,实为上策。其次,派亲信将领率军驻守义阳,将军您亲自率大军与皇帝在夏口决战。如果战败,可以从义阳北上出境,投奔北魏。如果战胜,天下唾手可得,这是中策。”
谢晦沉吟了很久,说到:“荆州乃兵家必争之地,兵力和粮草都还算充足,不妨先与其决战,战败了以后再走不迟。”
谢晦的决定也最终将他推上了绝路。
即刻,谢晦让何承天撰写檄文,又请卫军谘议参军商讨起兵。结果第二天,卫军谘议参军服毒自杀而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