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战争可以是这样--绝对真实的历史,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天才们》
第6节作者:
梦雪2012 这个人,应该大家是比较的熟悉的,非常有名的儒家学者。
很多人说他是一介书生,只是迫不得已学了半部旧兵法就带兵打仗。并百战百胜。
这个观点实际上是错误的,王守仁从十二岁开始就学习骑,射,兵法,而且武功也相当不错。
可能因为他书读得太多了,博古通今啊!很多人误认为他是一个只会读圣贤书的书生。
从古至今,百战百胜的将军很多,但如果这些将军要与王守仁比谁的知识渊博,恐怕他们几个加在一起都不一定比得上王守仁。(这里纠正很多人的一个观点,以为会打仗的将军都是一些猛夫之类的人,实际上,会打仗的将军基本上都是饱学之士。要百战百胜,肯定要吸收前人的经验。否则,纵然是成吉思汗,也会兵败十三翼。)
从宋朝开始,儒学有很大的发展,比较有影响力如程颢,程颐,朱熹,陈亮,叶适,陆九渊,陈献章,淇若水等等,但这些人都没带过兵。
王守仁作为明朝最有影响力的大儒,却精于兵事。可惜,王守仁虽然精于兵法,长于谋略,却改变不了明朝军队战斗力日益丧失的趋势。
日期:2012-01-10 19:48:09
王守仁一生最大的军事功绩,是平定南昌的宁王朱宸濠之乱。
朱宸濠的叛乱多少有点闹剧性质,也可以说这是一场畜谋很久的叛乱。
在叛乱之前的几年,已经有很多御史,官员上奏朝廷,告宁王密谋造反。
但当时的皇帝是朱厚照,反正不管别人怎么说,他就是不相信。
皇帝不相信,下面的官员也没招。就算明知道宁王要造反,官员们也只能干瞪眼,甚至于后来宁王还派人四处去杀状告自已的官员。
不过,这个宁王基本也就是草包笨蛋型,一点都不懂得保密的重要性,越来越嚣张。最后蠢到什么地步呢?他威胁当地的老百姓和百官,让他们一起写奏章给皇帝,说:“宁王有多么孝,多么贤!”
这个奏章到了皇帝那里。朱厚照这个人虽然贪玩,受不得约束,却一点都不笨。一看奏章,说:“百官贤当升,宁王贤欲何为?且将置朕何地?”
不久以后,朝臣又有人状告宁王。朱厚照派人去带圣旨去剥夺宁王的兵权。
消息走漏得非常快,江西的官员们还没见到圣旨,宁王已经得到消息了。于是,宁王将江西大小官员请到自已家中,派兵包围,自称是:“奉太后密旨,令起兵入朝”。正式造反。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
宁王前一天起事,远在几百里外的王守仁第二天就得到消息,并要求各地起兵勤王。王守仁的消息渠道不是一般的灵通。以致于后来有人污陷王守仁“与宸濠通谋,虑事不成乃起兵”。这里面也夹杂着明朝的党争
日期:2012-01-10 20:12:59
为了稳住宁王,王守仁派人到处张贴告示,什么内容呢?
“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
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
军法论。”
实际上当时除了王守仁手中还有一点军队,其它各路都纯属子虚乌有。虚张声势而已。
然后,又写了一封用石蜡密封的信,写给宁王手下的得力大将,宁王自封的左,右丞相:李士实、刘养正。并故意泄露给宁王。
写了些什么内容呢?
你们两位啊,要争取劝宁王早一天发兵南京城。我们在南京城下早就埋伏好了。到时候,叛乱平息,少不了两位的功劳。
——
这自然是反间计。但偏偏宁王那个笨蛋有一点相信了。看到这封别人故意泄露的信,以为是真情报。然后,去试探李刘二人。
两人果然劝宁王立即发兵攻南京城。越说,宁王越怀疑。过了十几天以后,才终于决定发兵。
不过,这个时候,黄发菜都凉了。
日期:2012-01-10 20:36:49
如果不是正德特别信任,特别喜欢宁王。让宁王恢复护卫(三卫)。宁王也就掀不起这么大的风浪了(所有的潘王中,只有宁王恢复了护卫,可见朱厚照对宁王确实是另眼相看的)
日期:2012-01-11 09:57:26
随后,宁王领兵进攻安庆。很多人认为应该去救援安庆。
但王守仁觉得这种战略是极端错误的。应该趁南昌空虚,一举攻下南昌。然后,等宁王挥师回援。
于是,王守仁领兵连夜行军,前锋部队在半夜悄悄攻下了南昌城的广润门,后续部队陆续赶到,在天亮时分,一举攻下南昌城。
第二天,宁王果真回援,王守仁领兵在潘阳湖用火烧之计,大败宁王。
随后,宁王被擒,其它的南康,九江也相继攻陷,叛乱平息。
从宁王起兵造反,到叛乱平息,前后只有三十五天。王守仁因此声名大振。
——
说点题外话,朱厚照听说宁王造反,自封为”威武大将军”,不顾群臣的反对,领兵出征。走到半路上,叛乱已经平息了。朱厚照大感失望,依然继续领兵南下,上演了一通捉宁王的闹剧。
日期:2012-01-11 10:15:28
明朝的卫所军队,在后期基本丧失了战斗力。
除了边军还像一个正规军队的样子(因为边军经常有战争),南方的卫所,内地的卫所,实际都算不上是严格的军事武装了,所以才有倭寇之乱。
戚继光能够带领“戚家军”能在抗倭中获得非凡的战绩,最关键还得益于他带领的军队,不是明朝的卫所军,而是他自已招募的军队。
靠着那些卫所的“老爷兵”去打仗,比起没受过什么训练,刚拿起锄头造反的农民军的战斗力强不了多少。
而训练有素的精锐军队,对付这样的“准军事化武装”,完全可以很轻易的形成一面倒的屠杀。
农民军经过很多次战争,战斗力还会一步步的加强。而卫所军基本上都是垃圾。
明朝后期对边军的考核分为八点:积钱谷、修险隘、练兵马、整器械、开屯田、理盐法、收塞马、散叛党。
从上面的八条也可以看到,对于军队的战斗力,并不是考核的重点。
这种对将军的考核制度,使得明朝的军队不像是严格的正规军,而更像是一种准军事化组织。
而且,这些考核看起来很公平,但由于政治腐败,使得其中的漏洞很多。
明朝后期军队的战斗力,与明朝初期军队的战斗力,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