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战争可以是这样--绝对真实的历史,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天才们》
第5节作者:
梦雪2012 十六国的史书非常乱,各国的记载都不一致。但这场以二千骑败十万正规军战争,这在几个不同国家都有记载。所以,应该是真实的。
不过,能够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并不是慕容恪的骁勇善战(当然,这也是一个因素),而是慕容廆的反间计。
(注意,是慕容廆而不是慕容皝。慕容皝是燕国的建立者,而慕容廆是他父亲)
在有些史书说成是慕容皝,但这应该是错误的说法。
日期:2012-01-10 12:26:56
这就是历史上的“棘城之战”,
“棘城之战”有两次,这两场战争虽然相隔十几年,但令人惊奇的是两次棘城之战都是被敌人大军压境,前方节节败退,到了棘城,就神奇般的转败为胜了。
更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两次战争的经过如出一辙,都是用两千军队奇袭大败十几万军队。看来棘城这个地方非常的邪门。不信邪不行。
日期:2012-01-10 12:32:02
纠正前面的一个错误,棘城之战有两次,慕容恪参加的应该是第二次,我可能搞混了,不好意思了。因为这两次战争的经过太相似了。很容易让人混为一谈。
日期:2012-01-10 12:52:12
战争的经过的非常简单,石虎开始节节胜利,后燕有三十六城叛燕归赵,投降石虎。石虎大军长驱直入,直逼棘城,慕容皝吓得几乎就要弃城逃跑了,还是在刘佩的劝告下,才决定坚守棘城。
因为石虎的凶名远扬,他攻破的城池,基本上都是要屠城的。不过,棘城确实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十几年前,宇文部的十几万大军在棘城被慕容氏以数千骑大破。谁也没想到,十几年后,石虎又上演了当年一模一样的故事。除了指挥者不一样,战争的基本经过和结果都一样。石虎屯兵城下,清晨,慕容恪率两千骑袭营,一举就击败十万大军,斩敌三万。随后,燕军趁机追杀,一举扭转原本不利的战局,再次收复失地。
棘城果真是慕容家的风水宝地,一个神奇无比的地方。
日期:2012-01-10 13:02:18
棘城一战,慕容恪开始展示军事才华,这也是后燕由弱变强的开始。
随后,慕容家的运气就越来越好了。
段辽是段氏的首领,他本来是想归附石虎的。已经派使者去了。石虎也答应了。并且派征东将军麻秋率三万军队去受降。
不过,段辽后来又突然改变了想法,不投降石虎,转而投降后燕。并与后燕合谋消灭赵军。
看来,慕容家时来运转了。
随后,慕容恪带七千兵,在密云山伏击麻秋的三万大军。大败赵军,麻秋几乎是一个人落荒而落。
后燕自此日益强大。
日期:2012-01-10 13:39:32
在这一战成名之后,慕容恪镇守平郭,几次打败高句丽。
随后又跟着慕容皝(皇帝)一举毁灭宇文部,攻高丽平扶余(扶余国应该在今天的东北地区)。
这些战役结束之后,燕魏两国开战,慕容恪碰上了一个强劲的对手:冉闵
日期:2012-01-10 14:13:52
这里先多说一些,冉闵的“杀胡令”,暂且不论对错,我个人认为,更多的可能是针对石虎暴政的一种反击。
前面也说了,中国历史上最荒淫无道的皇帝,石虎若是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五胡乱华时代,民族矛盾非常尖锐,这才有了“杀胡令”,实际上与“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差不多。
不过,我们必须注意到,慕容氏打败冉闵,并没有实行“种族报复”。如果冉闵的杀胡令是针对鲜卑族,很难想象慕容氏获胜以后,不对汉人老百姓进行大规模的报复。
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所以,冉闵针对的应该主要是匈奴、羯族,这两个民族是最毒辣的。石虎就是竭族的。
后面更有孝文帝的改革,而孝文帝本身也是鲜卑族的,孝文帝能有改革的想法,并能够实施,就说明汉族与鲜卑族在当时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而鲜卑族后面实际上已经融入到汉族了。
这与包括蒙古在内的其它少数民族不可同日而语。
日期:2012-01-10 14:33:39
对于冉闵与慕容恪的这一场战役,慕容恪指挥的军队应该在十万左右,而且大部份是骑兵。
冉闵则是率一万大军进击,不过冉闵的军队装备很精良,训练程度也很高。
出征之前,冉闵手下的董闰,张温,刘茂、特进郎,都劝冉闵不要出征,应该暂避兵锋,坚守不出,待有机可乘再出兵。
但冉闵不愿意避开慕容恪,说:“今遇恪而避之,人谓我何”看来冉闵这个非常的勇敢,但未免有点太冲动。
冲动是魔鬼啊,更是行军作战的大忌。
刘茂、特进郎两个人劝冉闵不住,都自杀了。
冉闵带兵出发了!
日期:2012-01-10 14:50:07
冉闵与燕军大战,十战十胜,慕容恪且战且退。然后,慕容恪选择五千名善于射箭的鲜卑人,用铁链把他们的马匹联结起来,形成方阵,布置在前面。
看来冉闵果然威名远震,估计兵士都很害怕,所以,慕容恪才用铁链锁马,免得士兵吓得逃跑。
不过,冉闵到底了冲动一点,一路冲杀过去,被马阵拦住,慕容恪乘机率大军从两翼攻击,大破冉闵。
按史书的记载,冉闵孤身一人杀死三百多人,冲出了重围,又跑了二十多里,马累死了(到底是受伤还是累死,这可能无法考证了),终于被燕兵杀死。
慕容恪与冉闵的战争宣布结束。
日期:2012-01-10 15:31:40
随后慕容恪又指挥鲁口之战,广固之战,野王之战,洛阳之战。
这些战役都没有什么华丽的招数,鲁口之战,慕容恪用割粮而不攻城,也不围城的办法,坐等敌军内乱再攻。广固之战,野王之战,慕容恪都用围而攻的办法,但洛阳之战,却用速攻之法。
慕容恪用兵,不急不缓,不骄不躁。他很能把握住时机,非常沉得住气,耐得住心,等待着每一个机会。
他一生用兵,后燕由弱变强,四方征伐,却从来没有在千变万化,有着无数不确定性因素的战场上犯过一丝一毫的错误。
所谓“棋高一着”,百战百胜的人,往往是那些永不犯错的人。
冉闵虽然勇猛无敌,却失之冲动。而战争中,面对最复杂莫测的战场形势,除了冷静,还是要冷静。
与五胡乱华时大多数暴君不同,慕容恪基本上不会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或者是屠城什么的。
王夫之后面做了这样的评价:
五胡旋起旋灭,而中原之死于兵刃者不可殚计。殚中原之民于兵刃,而其旋起者亦必旋灭。其能有人之心而因以自全者,唯慕容恪乎!
没有对汉族进行大规模屠杀,一直到后来,孝文帝改革,穿汉服,讲汉语,改汉姓,实际上也融入了汉族。
五胡乱华,后来的匈奴、羯、氐、羌大都被汉人杀光,只有鲜卑族融入了汉族。
今天的“刘,贺,陆等姓氏”中应该有不少是鲜卑族的后人(不是全部是)
日期:2012-01-10 16:18:27
后面要说的是有“大明军神”之称的王守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