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史上最牛的官二代(大隋唐第一卷连载)》
第13节

作者: 老肃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1-20 07:57:21

  ● 高颎成了杨坚的救火队员
  高颎又名敏,字昭玄,是渤海蓚人,蓚地在今河东景县境内,原属北齐的地界。在高颎幼年时,其家有柳树,高达百尺,尤如盖子一样,村中的老人便说:“此家当出贵人。”高颎的父亲高宾因遭谗言逃奔北周,被权臣独孤信引为僚佐,赐姓独孤。后来独孤信与宇文护争权被诛杀,其家属均流窜到巴蜀一带,高宾幸未被波及,但也在家就赋闲了很长时间。独孤信的大女儿为周帝的文献皇后,高宾就以其父故吏的身份总到独孤皇后那里串门,把老关系重新拣起来,终于重新进入仕途,官至郡州刺史。

  高颎小时侯就聪明敏捷有气度,所看过诗书史籍,过目不忘。十七岁那年,被北周的齐王宇文宪找去当王府秘书,周武帝时令其袭父爵为武阳县伯,任内史上士,后升为下大夫。周武帝平北齐之役,高颎暂露头角,以功拜开府。他还为越王宇文盛出谋划策,击败了温州的叛胡,由此名声鹊起。到了杨坚为北周丞相时,急需大批人才辅佐自己。他对高颎的精明和兵略很赏识,就遣邗国公杨惠当牵线人,想请高颎当自己的政治顾问。高颎料知杨坚必成大事,况且又是老主人独孤家的女婿,就慨然表示说:“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高颎也不怕因此遭到灭族!”

日期:2012-01-20 07:59:00

  此刻,杨坚紧紧握住高颎这位救火队员的手,激动不已:“独孤啊,有了你我今后就不孤独了!”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真的是救场如救火!
  高颎接受任命后立即上马出发,连向老母告别都恐不及,只派人通知其母:“自古忠孝不可两兼,请母体谅!”然后望着家门口的方向挥泪上路。
  从此以后,杨坚远离刘昉、郑译二人,凡是国策军务,都要先与李德林商量。当时丞相府发出的军书命令日以百计,李德林往往同时向几个人口授批文,文意多种多样,他出口成文,从不需再修改调整词句。
  高颎赶到前线,看到梁士彦、宇文忻和崔弘度这三人并无异常之举,高颎心中才稍感安稳了下来,便与李询密切合作,积极策划,襄助元帅府军事。
  同时在军中效力的李崇尚且是郁郁不乐,一脸低靡之色。韦孝宽得知李崇的心事,就把他叫来与自己同吃同住,以自己的行动慢慢感化他,加上其兄李询也时不时地劝导,李崇之心始亦真正归向杨坚,表示愿意打头阵攻击尉迟迥。
日期:2012-01-20 08:15:16

  接着,高颎以监军身份叫韦孝宽指挥部队在沁水上架桥,向对岸的敌军发起进攻。

  远远看见政府军在水上建造桥梁,尉迟惇忙制造出一批木筏,上面堆积干柴用火点燃,从上游放流下来,企图烧断桥梁。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高颎料敌如神,就知对手必出此策,他预先就令兵士在桥的上游建造了一些被称为“土狗”的土墩以阻挡燃烧的木筏,使其不能靠近桥梁。
  就这样,沁水上的几十条桥梁毫发无伤,岿然不动!
  尉迟惇本来人多势众,在南岸布阵二十余里,但他并没有坚守滩头的险要之地,坚决狙击敌人登岸,而是自作聪明地指挥军队稍做后退,打算等到韦孝宽的军队渡河一半时再发起猛攻,一战定乾坤。
  这分明是符坚淝水之战的翻版啊,难道尉迟惇这厮没有学过前朝的历史?

  估计在上历史课时,这尉迟惇光顾听MP4和给邻桌的女生递纸条了!
日期:2012-01-20 08:23:52

  韦孝宽看到这个情景,顿时喜上心头,趁尉迟惇的军队后撤之机,对着将士振臂大呼:“今日一战,有进无退!”下令各路兵马擂鼓疾进。
  见军队过河后,高颎高声道:“昔日项羽破釜沉舟一战,灭掉大秦,我们只可向前杀敌,否则退无死所。”即命将桥悉数焚毁,断绝了士卒的退路。众军见后退无路,只有奋力向前冲锋了!
  眼见政府军的士兵嗷嗷大叫,遍野杀来,尉迟惇的军队顿时没了斗志,大败亏输,尉迟惇丢下四散逃命的十万大军,单骑逃走。

  韦孝宽率军乘胜前进,一直追到邺城之下才扎下大营。
  远在千里之外的杨坚得到高颎的初战告捷的喜讯,十分兴奋地连声说:“独孤果然不误我啊!”
  但前线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尉迟迥虽输一仗,其实元气未伤,与杨坚之间的博弈还不知鹿死谁手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