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史上最牛的官二代(大隋唐第一卷连载)》
第12节作者:
老肃2009 日期:2012-01-19 09:22:29
● 来自前线的密报
小小的后梁国此时打的什么算盘,杨坚心中自然明了,于是他亲切地接见了柳庄,并无比亲热地握着对方的手说:“我以前曾经随军远征到过江陵,在那里受到梁国君主的热情款待。现在我们正处在天子年幼,时事艰难的时期,我虽然没有什么本事,但受命辅佐朝政。梁国君主几代都忠于朝廷,我们更应当珍惜这种来之不易的友好局面,彼此共同努力,把两国的融洽关系永远保持下去。”
当时,后梁的军中将领以鹰派居多,他们竞相劝说萧岿起兵,与尉迟迥搞军事大联盟,这样做表面是对北周帝室效忠尽节,让外人挑不出理来,实则可以席卷汉、沔地区,进而恢复后梁原来的失地,借机东山再起。
可后梁现在的地盘只有巴掌大小,萧岿担心自己兵单势孤,走错一步棋可是满盘皆输啊!他正犹豫不决时,柳庄回来了。
柳庄私下里收了杨坚的不少好处,他将杨坚的话向萧岿转达后,又接着提醒后梁国主说:“以前袁绍、刘表、王凌、诸葛诞等人都是汉、魏时期的雄杰人物,他们占据着战略要地,拥有强大的军队,但都没能建立功业,祸难反而紧随而至。其失败的真正原因就是由于被对手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着京师,讨伐叛逆师出有名。今天的尉迟迥虽然久经沙场,但他年纪大了,不免就昏庸不智。而司马消难、王谦又是庸俗之辈,不是能够匡时济世的干才。周朝的大多数将帅大臣也都只为自己的前程做打算,愿意效忠杨坚。在我看来,尉迟迥等人迟早会被消灭,大周的政权也必将被随公杨坚取而代职。我们不如暂且保境安民,静观其变。”
柳庄是萧岿的心腹,他说的话焉能不听,萧岿就告诉下属不要再议论此事了。
日期:2012-01-19 09:28:54
杨坚暂时摆平了突厥人,按下后梁国这个跃然出水面的葫芦,可谁知前线又浮起了瓢!
前线统军的主帅韦孝宽突然停止了进攻步伐。他率军到永桥城时,手下将领都请求先攻打此城。永桥镇城虽小却很坚固,如果强攻不克,就会挫动讨伐大军的锐气。
韦孝宽是个轻易不出手,出手则必伤人的谋略之将,他告诫诸将说:“如果我们打败了尉迟迥的大军,这个小城还能有什么作为呢?”于是把大军带到武陟(今属河南)安营扎寨。
尉迟迥闻讯,就派他的儿子魏安公尉迟惇率军十万进至武德,在沁水东面安营扎寨。
时逢连日暴雨,沁水暴涨,水势汹涌,韦孝宽只好与尉迟惇的军队隔水相持,等待进攻的时机。
就在这时,杨坚收到担任行军元帅韦孝宽长史李询的密报:“梁士彦、宇文忻和崔弘度三位行军总管私下接受了尉迟迥馈赠的金钱,因此军中不安,人心欲变。”
日期:2012-01-19 09:36:48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杨坚最担心的就是前线将士不合,各揣心腹事。
看到李询的密报,杨坚惊得双手乱抖,连忙派人去请内史上大夫郑译前来商议,看看派谁取代梁士彦、宇文忻和崔弘度三个人为好。
李德林闻讯,忙拦住杨坚说:“您与这些将领本来都是国家重臣,地位平等,他们没有服从您的义务,现在您只是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威来控制和驾御他们罢了。以前派遣出去的,您现在疑心他们怀有异意;那么往后再派遣的人,您又怎么能知道他们会向您推心置腹呢?”
这话说的有道理,杨坚不住点头,忙说:“先生接着往下讲。”
李德林竖起三个手指头:“再说,梁士彦、宇文忻和崔弘度这三人收取尉迟迥馈赠金钱的事,真假不明,现在如果马上派人取代他们兵权,他们可能会因害怕获罪而逃走;如果把他们都抓起来,那么前线的将帅自郧公韦孝宽以下,就会人人自危,没有不惊慌的。况且临战易将也是兵家的大忌!战国时期燕国、赵国正是因为如此才被齐国、秦国打败,最后以致亡国。以我看来,您只要派遣一位既是您的心腹,又通晓谋略,向来为众将领所信服的人,立刻到军中去,监视将领们的举动。纵使他们怀有异意,受到监军的震慑也肯定不敢轻举妄动;万一有异常举动,也必能将其当场拿下。”
日期:2012-01-19 09:46:34
这一席话让杨坚听得恍然大悟,高兴地说:“如果不是你讲明这些道理,几乎要坏了大事。”马上命令少内史崔仲方前去监察诸军,并有权节制军事行动。
崔仲方虽是杨坚看好的一位心腹,可他以父亲崔猷正在山东当官不便前往而一口推辞。
接下来,杨坚又把希望寄托在刘昉、郑译这二人的身上。可刘昉说他没有带兵打过仗的履历,怕前线将士不肯服膺;郑译则说他老母年迈需要侍奉,不便远行。
关键时刻,指望的几个人都掉了链子。杨坚这个气啊,这不是成心拆我的台吗?
就在杨坚急得要掀桌子的时候,丞相府的政策研究室顾问高颎主动请缨,要求赶赴前线,为他分忧。
这个高颎又是个什么样的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