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佛情未了(九华山的传奇故事)》
第28节

作者: 钓独客
收藏本书TXT下载
  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2009年1月10日,九华山钟声俱乐部正式在九华街挂牌成立。我是俱乐部经理,有梵钟的寺庙,各派一僧作为俱乐部成员,目前有成员248人,以后,随着梵钟的增加,俱乐部人员也随之增加,俱乐部规模会越来越大。我们俱乐部从经理到一般成员,没有一分钱报酬,我们为俱乐部工作,全凭着救度众生的一腔热情,完完全是在行菩萨道。

  俱乐部首先制定了九华山钟声业务的操作规范,也就是行规。
  这个行规就是:给香客听的钟声,必须来自九华山寺庙,必须是虔诚修行的僧人撞击出来的钟声;僧人撞钟前,必须要净手、整衣、焚香、祷告。
  供撞钟僧人祷告的扣钟偈,我都写好了,是这样的:“谨愿天下修行人,悉以精进用功之击槌,破己无始以来之贪瞋痴烦恼,并以深切之慈悲愿心,让沉稳悠扬之钟声与愿力,上彻天堂,下通地府,使听闻钟鸣之无边众生,皆能得心灵之安定,启发自性之智慧光明。”
  行规还规定,九华山的钟声业务,原则上是免费的,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收费。春节期间,就遇到了特殊情况——
  很多香客都想在春节期间听到九华山的新年祈愿钟声,可他们都想听大寺、古寺的钟声,而那些小寺、新寺的钟声,罕有香客预定。这个时候,俱乐部就要用经济手段来调节了。俱乐部及时出台政策:听小寺、新寺的钟声免费,听大寺古寺的钟声要收费,价格根据预定量的大小来定,预定量越大的价格越高。
  最终,钟声俱乐部用价格的手,市场的手,成功地把那些爬大寺的香客拽到了小寺,把那些挤向古寺的信众,一个个赶到了新寺。从而做到了:古寺不混乱,新寺不尴尬;大寺累不死,小寺闲不死。


日期:2010-1-31 12:55:00

  (2)
  俱乐部成立之初,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
  我草拟了一份俱乐部工作计划书,近期工作就按照计划书上写的进行。
  第一步,调查登记九华山道场哪些寺庙没有梵钟,哪些寺庙没有电话。
  第二步,通过香客捐助、政府拨款等方式,购买梵钟和电话,补齐缺额。
  第三步,开通钟声热线,香客可以通过热线电话订钟声,也可以通过热线电话听钟声。
  第四步,在报纸、电视上做广告,向亿万信众宣传九华山钟声,让更多的人知道九华山道场有“钟声度人”这项服务。

  我们大力宣传九华山“钟声度人”业务,目的是想以九华山钟声代替迷信色彩浓厚的九华山灵签。抽签卜卦是有违佛教教义的,纯粹是迷信活动。以前信众喜欢花钱买九华山灵签,助长了迷信之风,扰乱了道场秩序,破坏了道场的清净纯洁,干扰了佛子的修行。而且让很多人产生了佛教就是迷信的错误认识,危害深远。我们给九华山钟声做广告,宣传九华山钟声业务,就是要信众彻底抛弃抽签的落后做法,代之以听钟。

  我们要告诉四海信众,九华山的钟声不比别处,“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九华山的钟声沾着九华山的云气、雾气和仙气,钟声可度人,听九华山钟声,可令人明心见性,大彻大悟。钟声是定心丸,是安魂曲,是清醒剂。
  计划书上所写的四项工作中,难度最大的是第二项,因为让香客掏钱给寺庙铸造铜钟,不是件容易事,何况九华山一千多座寺庙,大部分都没有梵钟,资金缺口太大了。
  为了发动有钱老板和政府支持这项事业,九华山钟声俱乐部举行了一次集体化缘,一共有三百名僧人参加——俱乐部成员悉数参加,另外还有一些志愿者。
  这次化缘我们采用古老的托钵行脚的方式,为了让信众知道我们是哪个地方的和尚,每个托钵上都写着“九华山道场”五个字。
  为了向善男信女表明我们这次集体化缘的意图,我们给每个僧人挂上一条绶带,绶带上写:九华钟声可度众生,寺钟缺乏和尚化缘。
  这次化缘的地点,我们定在皖江经济带的五座城市: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
  这几座城市都在长江岸边,成一条直线,非常便道。而且是安徽省经济最发达的地方,是安徽的精华,也是安徽省佛教氛围最浓厚的地区,它们离九华山都很近。

  集体化缘的始发时间定在正月初六日——定光佛圣诞日。每天在一座城市里行脚,五天结束。为了显示我们的诚心和决心,行脚僧晚上不住宾馆,不住旅店,也不住寺庙,就在街头露宿。
  每天就是一顿午餐,午餐也是通过化缘的方式获得,托钵就是饭碗。
  正月初六那天,天气晴和,三百名九华山僧人组成一支严整的长龙,出现在安庆市,我走在化缘队伍的最后。
  我们这次化缘是非常严肃的,严格按照古印度的传统进行,所有的僧人穿同样的袈裟,手捧着同样的黑瓷钵,自始至终目不斜视,步伐稳健,步调一致,表情淡定,不卑不亢。无论市民往托钵中放什么,也无论他们说什么,我们都要毫不在意,不为所动。
  这天是大年初六,正值春节期间,安庆的大街上有许多文艺表演,市民本是在津津有味地看文艺表演,猛的发现了一支和尚队伍,纷纷跑过来观看,像瞅天安门阅兵式一样瞅我们,导致商场门前的文艺表演没人看了。市民们都说文艺表演年年有,月月有,这么多和尚集体化缘,可是从未见过!他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不时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日期:2010-1-31 23:31:00

  (3)
  午餐时分,我们兵分六路到不同的街道化斋,化斋完毕,我们到安庆迎江寺稍事修整。
  迎江寺位于安庆市东门,濒临长江,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近四百年。明光宗曾亲书匾额“护国永昌禅寺”,那个后来出家的皇帝——清朝顺治皇帝敕改“迎江禅寺”,乾隆帝赐“善狮子吼”额,光绪八年题匾“迎江寺”,慈禧太后赐额“妙明圆镜”。
  迎江寺大门两边各置铁锚一个,重约3吨,这是该寺有别于其他寺庙的独特之处。据民间传说,安庆地形如船,塔为桅杆,若不以锚镇固,安庆城将随江东去,故而设之。
  迎江寺以鸣钟的方式迎接我们,鸣钟108响。我们则双手合十伫立在寺门前,鸣钟毕,我带着三百名僧人秩序井然地走进迎江寺。

  在安庆市行脚了两个小时,和尚们无不感到口干舌燥,在迎江寺一下子喝干了五桶纯净水。
  我和部分九华山僧人在住持的引领下参观了迎江寺,首先我们走进天王殿,天王殿正中坐一尊袒胸露腹、张口憨笑的弥勒佛像,背后站韦驮像,面对释迦牟尼佛。殿两侧分列四大天王,每个都有三米多高,气势威严。
  然后走进大雄宝殿,殿内有三尊大佛:居中是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东西两侧为药师佛和阿弥陀佛。殿后骑狮的为文殊菩萨,骑象的为普贤菩萨。两厢佛台上供降龙、伏虎等十八罗汉塑像,姿态各异,造型生动。
  最后我们来到藏经楼,楼分上、中、下三层。楼上藏有佛经万余卷,还有《妙法莲花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附《心经》,保存完好。据住持介绍,这部经书迄今有500余年历史,经书中还有多幅佛像和普渡众生像。楼下为法堂,供讲经说法和重大宗教活动之用。中层是西方三圣像。
  此外迎江寺还有宜园(放生池)、大士阁、慈云阁、迎江楼等建筑,结构崇宏辉煌。寺内还有素菜馆,可精制各种素菜400余种,风味独持,游人至此可一饱口福。住持问我们吃了没有,我说在市区化斋后来的,他说那你们晚上在这里吃斋吧,我说我们下午要继续化缘,路线是迎江寺到源浦寺,然后在源浦寺朝拜真身菩萨了真大师。

  我们的行脚队伍离开迎江寺时,迎江寺鸣钟六十响为我们送行。
  源浦寺在安庆地区可谓家喻户晓,它的出名也是因为供奉了真身菩萨,而且这尊真身菩萨历史久远,距今已有230多年。
  此寺位于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五横村,1730年,一位49岁的段姓篾匠在源浦寺出家修行,法号了真。了真和尚于96岁圆寂,其弟子依嘱而行,几年后开缸发现,遗体慈容宛在,遂供奉,人们都习惯地称他为“老活佛”。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三日,“老活佛”生日,香客们都送“老活佛”生前喜欢吃的糯米粑前来供奉,这种习惯在当地一直流传至今。2002年,复建后的源浦寺肉身宝殿落成,专门供奉历经230余年至今完好的了真大和尚的肉身。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