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佛情未了(九华山的传奇故事)》
第24节作者:
钓独客 张老板笑笑,说:“这哪是学佛的人!俗人一个!”
我说:“对啊!可他认为自己是学佛的人!”
“那这个佛经对学佛到底还有没有作用,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意义呢?”张老板满眼迷惑的看着我问,“如果佛经没作用,怎么好多佛经的首页上都说,宣讲此经会有怎样怎样的功德?”
我说:“我说这些话的意思不是否认佛经的作用,我的意思是不要把看佛经和学佛划上等号。只有当你看了佛经后,领会了它的要义,懂得了它的精义,抓住了它的精髓,增长了自己的智慧,增加了自己的心量,而且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这个时候,佛经就是有作用的!但佛经不是对所有的人都有用的,起码对两种人是没有价值的,一是那种读书越多心量越小、看经越多智慧越少的人,就是那种愚笨之极的人,毫无善根,毫无慧根,枪子都打不进去,看佛经又能怎么样呢?释迦佛在寂灭前曾对弟子说,我说法四十九年,实际上一个字也没说!释迦佛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知道佛经对有慧之人是有益的,对无慧之人是无益的。第二种是已经有了佛心、佛慧的人,他不用看了,释迦牟尼当年修道时看过佛经吗?还用看吗?张老板,我告诉你,释迦牟尼那个时代,是没有佛经,没有佛像,也不烧香的,这些都是释迦牟尼佛灭度后才出现的。经是要读的,但要看清情况。我主张看有限的经书,作无穷的运用。修佛不能以所看佛经的数量来衡量!如果你有志于佛学研究,那另当别论。读经怎么读呢?我主张要以诸葛亮和陶渊明的方法来读,诸葛亮读书向来是‘观其大略’,陶渊明读书是‘不求甚解’,我认为读经就要这样读,要观大略,就是不要咬文嚼字,抓住要义就行了。比如,《地藏经》的要义就是四个字:恶有恶报,《金刚经》的要义就是三个字:不着相,《心经》的要义就是两个字:性空。懂得了要义,还用背它吗?背得烂熟,就是不懂,有用吗?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就是讽刺这种人的。修佛重在调心,要有平和心,不能动辄生气;要有慈悲心,不能麻木不仁;要有欢喜心,做什么事都要高高兴兴的去做,不要愁眉苦脸地去做;要有通融心,不要教条,读经而不唯经;要有智慧心,读经不要死抠字眼,不要只关注细枝末节,要抓住要领,要能看出写经者的本意。有的香客到我的庙里,我会送给他一本佛经,有的香客到我庙里,我非但不送给佛经,他要我也不给。我是看人定夺的,因为你把佛经给那些没有智慧心的香客,说不定害了他,他会陷进去的,成为佛呆子的!不仅害了他本人,也害了佛法,害了佛门声誉!张老板,做什么事都要动脑子,光有热情是不行的!”
日期:2010-1-25 17:43:00
第二十二章佛呆子
(1)
QQ会结束后,合肥的张老板请我到淮河路步行街吃饭。张老板本来是吃肉喝酒的,可他为了照顾我,就没有点荤菜和酒品。张老板年轻时性格暴烈,人称“烈士”,经常和人打架,他脸上的弯月状刀疤就是那时留下的。现在坚持学佛,性格温和多了,不过肉照吃,酒照喝。
张老板很有福报,是一家大企业的老板,资产千万,经营搞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的。
张老板经常找我交流学佛心得,这不,一落座,他就说起了学佛的事。
他问:“师傅,上周我到六安大华山敬香,庙里和尚送我几本佛经,我回家看了几个晚上,可能是我文化水平不高吧,读起来很吃力。师傅能不能抽空给我详细讲解一下。”
我说:“如果没有时间,就不要看!如果看不懂,也不要看!你的主业不是研究佛学,你的主业是经营企业,你要把自己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你的企业上。你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看经了,什么善事没做,这是在学佛吗?道理非常简单。”
“但是我想学佛啊,我认为学佛对我的人生,对我的事业都很重要。如果不把这些佛经看透,不是影响我学佛吗?”
“不影响!看佛经不在于多少,而在于领会和运用。佛经看得再多,可你不懂,虽懂,却做不到,这是学佛吗?看尽佛经的人,是个研究佛学的人,而研究佛学的人未必是学佛的人,学佛与佛学不是一回事!佛经看的多,只能证明你的佛学水平高,而不能证明你的学佛水平高。学佛主要看一个人的心态,如果一个人有着平和的心,宽容的心,慈悲的心,欢喜的心,智慧的心,哪怕他一本佛经也没看过,他也是学佛的人!我母亲就是这样,她是文盲,一字不识,她根本不知道释迦牟尼为何人,更谈不上读佛经了,但我母亲一生勤劳,俭朴,行善,虔诚修佛,最后去世时得以往生,而且是面带微笑往生的。所以,我母亲就是一个不懂佛学,却有佛心的人。相反,某些人虽熟读佛经,可他在生活中看这不顺眼,看那不顺眼,待人刻薄,说话生硬,死不讲理,非常专横,一根筋!脑筋像钢筋,他是学佛的人吗?这样的人我还真的遇到过!还有些人读了点佛经就到处卖弄,夸夸其谈,说话时喜欢引经据典,张口这个经,闭口那个经,什么都是佛经说,佛经说……可他根本不懂佛祖的思想精髓和要义,也没有自己的见解。张老板,你说这样的人是学佛的人吗?”
张老板笑笑,说:“这哪是学佛的人!俗人一个!”
我说:“对啊!可他认为自己是学佛的人!”
“那这个佛经对学佛到底还有没有作用,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意义呢?”张老板满眼迷惑的看着我问,“如果佛经没作用,怎么好多佛经的首页上都说,宣讲此经会有怎样怎样的功德?”
我说:“我说这些话的意思不是否认佛经的作用,我的意思是不要把看佛经和学佛划上等号。只有当你看了佛经后,领会了它的要义,懂得了它的精义,抓住了它的精髓,增长了自己的智慧,增加了自己的心量,而且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这个时候,佛经就是有作用的!但佛经不是对所有的人都有用的,起码对两种人是没有价值的,一是那种读书越多心量越小、看经越多智慧越少的人,就是那种愚笨之极的人,毫无善根,毫无慧根,枪子都打不进去,看佛经又能怎么样呢?释迦佛在寂灭前曾对弟子说,我说法四十九年,实际上一个字也没说!释迦佛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知道佛经对有慧之人是有益的,对无慧之人是无益的。第二种是已经有了佛心、佛慧的人,他不用看了,释迦牟尼当年修道时看过佛经吗?还用看吗?张老板,我告诉你,释迦牟尼那个时代,是没有佛经,没有佛像,也不烧香的,这些都是释迦牟尼佛灭度后才出现的。经是要读的,但要看清情况。我主张看有限的经书,作无穷的运用。修佛不能以所看佛经的数量来衡量!如果你有志于佛学研究,那另当别论。读经怎么读呢?我主张要以诸葛亮和陶渊明的方法来读,诸葛亮读书向来是‘观其大略’,陶渊明读书是‘不求甚解’,我认为读经就要这样读,要观大略,就是不要咬文嚼字,抓住要义就行了。比如,《地藏经》的要义就是四个字:恶有恶报,《金刚经》的要义就是三个字:不着相,《心经》的要义就是两个字:性空。懂得了要义,还用背它吗?背得烂熟,就是不懂,有用吗?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就是讽刺这种人的。修佛重在调心,要有平和心,不能动辄生气;要有慈悲心,不能麻木不仁;要有欢喜心,做什么事都要高高兴兴的去做,不要愁眉苦脸地去做;要有通融心,不要教条,读经而不唯经;要有智慧心,读经不要死抠字眼,不要只关注细枝末节,要抓住要领,要能看出写经者的本意。有的香客到我的庙里,我会送给他一本佛经,有的香客到我庙里,我非但不送给佛经,他要我也不给。我是看人定夺的,因为你把佛经给那些没有智慧心的香客,说不定害了他,他会陷进去的,成为佛呆子的!不仅害了他本人,也害了佛法,害了佛门声誉!张老板,做什么事都要动脑子,光有热情是不行的!”
日期:2010-1-26 12:42:00
(2)
张老板问:“你看经就看个大意吗?”
我说:“我看经用眼睛一扫就行了,扫视法。”
我边说边做个扫视的动作,忽听一人大叫:“报应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