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底战略》
第36节

作者: 月光之都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此时杨广尚被困江都,李渊立杨广的孙子为恭帝,自己独揽大权,而在杨广被杀后,立刻宣布废除恭帝,建立以自己为董事长的唐朝家族企业,并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
  在李渊的众多儿子中,李世民的功劳最大(太原起兵就是他的主意),而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他也出力最多。
  李世民有勇有谋,手下文官武将济济一堂,太子李建成生恐李世民日后对自己不利,就抓紧对他进行竞底。但李建成并非竞底高手,
  他走的是李渊宠妃们的后宫路线。这些宠妃们喜爱珍珠宝贝,李建成就不断投其所好,让她们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使李渊渐渐疏远了李世民;同时,李建成又联合弟弟李元吉,尽力收买李世民手下的勇将尉迟敬德,并以攻打突厥为理由,请李渊调李世民的军队为己所用。

  李建成的竞底策略虽然富有成效,但比起顶尖高手李世民来说,就差了几个段位。他的竞底速度太慢,竞底强度太低,也就是说,比起李世民有点“娘娘腔”,也难怪他要走“娘娘路线”。
  李世民先是不动声色地静观其变,在得知李建成要调兵的密谋后,认为双方的博弈已到关键时刻,自己必须立即先下手为强,也可以先下手为强!
  李世民没有采取渐进竞底的方式,而是一步把对手彻底打到底线:他马上进宫,找借口让李渊召集李建成、李元吉两人来皇宫谈话。这三人都以为会有一场面对面的争执,但根本没想到:李世民预先在玄武门埋伏精兵,彻底干脆地将两个骨肉兄弟诛杀,逼自己的父亲将董事长位子让给自己。
  李世民的竞底策略是史无前例的,在他之前,从来没有一位王子如此攻杀自己的兄弟,逼迫自己的父亲,正因为这条策略史无前例,出乎所有对手的意外,因此效果奇佳。
  中国有句古话说:当断不断,反为其乱,李建成的竞底战略没有错,但他的速度比李世民慢了几个节拍,如果他能利用太子的位置,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进行一步到位式的竞底,那么后来的唐太宗一定名叫李建成。
  李世民是中国公认的千古一帝,他在位23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繁荣,军事力量强大,后人称之为“贞观之治”。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贞观初年,中国人口不到300万户,一斗米要一匹绢才能换。到了贞观四年,一斗米只值四五分钱,牛羊满山坡,周边少数民族来归附的就有120万人,这一年,全国被判死刑的只有29人。

  这一方面说明中国这个竞底社会早已练就了强大的生存繁殖能力,另一方面,就是李世民治理有方。
  李世民治理的诀窍就是纳谏,李世民有鲜卑血统,作为少数民族,基本没有受儒家文化的毒害(很有意思的是:中国二个最伟大朝代的开国皇帝,都没有爱儒家的影响。汉朝刘邦的时代,秦朝刚刚搞了焚书坑儒,他平生也最讨厌儒生),因此不太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这样,就决定了李世民能够抱着开放的态度,接受不同意见;另一个关键因素是隋朝刚刚灭亡不久,在大家的记忆中,隋炀帝被绞死的情景,犹如发生在昨天。因此,李世民统治集团容易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当时的情况,就如同悬崖上站着的一群人,刚刚看到一个人滑过底线,坠入无尽的深渊,他们在惊恐感叹之余,自然会尽量远离底线。
  因此李世民集团中,君要做个明君,臣要做个贤臣。在这种共识下,李世民展开了对自己的竞底。
  有个故事说李世民喜欢玩鹰,有一次他得到一只好鹰,正架在手臂上,玩耍得高兴,大臣魏征进来奏事,他怕魏征认为自己玩物丧志,赶忙把鹰塞到怀里。但魏征早已看到这一切,他故意连篇累牍,喋喋不休(竞底),李世民尽管心里着急,但就是不敢把鹰拿出来,结果鹰被憋死在怀里。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皇帝,把自己的一点小爱好打到如此的底线。

  另一次,魏征在上朝时,跟李世民争得面红耳赤,李世民不敢在大臣面前发作,生怕丢了自己善于纳谏的好名声,只得强忍怒火回到后宫,他见了自己的长孙皇后,极其恼怒地发作道:“总有一天,我要杀死那个可恶的乡巴佬!”
  长孙皇后问他:“陛下到底想杀哪一个?”
  李世民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成天当着大家地面侮辱我,我实在忍无可忍了。”
  长孙皇后听罢,回去换了一身正式朝服,隆重向李世民下拜:
  “我听说只有英明的皇帝,手下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只说明陛下您很英明,我怎能不向陛下祝贺呢?”

  这番话让李世民对自己恢复了“伟大”的感觉,彻底宣泄了由于对自己竞底而带来的心理憋闷,使得李世民对自己的竞底能够正常延续下去,最终成就了用人所长,尊重贤能,善于纳谏的美名。
  李世民晚年,中国又出现一名竞底高手,李唐的家族企业差点彻底掉进他人口袋。
  武则天自幼聪慧伶俐,胆识超人,十四岁入宫受封才人。
  李世民有一匹烈马,无人能够制服,武则天小小年纪就敢对他拍胸脯“我一定能够制服它,但要三种工具:一是铁鞭,二是铁棍,三是匕首。我先用铁鞭打它,若不服,就用铁棍打他的头,若再不服,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喉管。”这三招实际上是一步步将马逼到底线。
  仅从这一件事,就可以看出这个女流之辈是何等强悍的竞底角色。难怪中国人会感叹:“无毒不丈夫,最毒妇人心”
  一方面武则天尽力巴结李世民,但她知道皇帝已垂垂老矣,因此另一方面,武则天对李世民的太子李治大献媚功,在李世民死后,辗转投入李治的后宫。她在和李治的原配皇后争夺皇后地位时,使出前所未有的惨烈竞底招术,亲自动手杀死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祸于王皇后,最终夺得皇后地位。接着,她立刻将王皇后、萧贵妃砍去手足,置于酒缸之中,称其为“醉骨”。所以,其实最毒的是竞底的妇人之心。

  武则天控制朝政后,放手任用酷吏,对李唐旧臣大肆竞底。先后诛杀李唐家族企业的忠实贵族数百人,大臣数百家,刺史以下官吏不计其数,酷吏滥杀无辜,造成朝廷人人自危。
  武则天很聪明,她觉察到自己的竞底,将要到达底线,就杀一些酷吏来缓解紧张的气氛,然后称滥杀之罪,全由酷吏造成。
  不过,虽然她对李唐旧臣如此刻薄寡恩,但武则天还是肯纳谏,重视使用人才,轻税赋,经济持续发展,因此底层民众并未受到很大影响。
  在武则天之后,值得一提的竞底高手是安禄山。

日期:2008-12-22 20:07:40

  安禄山,这个胡人和突厥人的混血儿,极其善于揣摩人意,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竞底。一次,唐玄宗李隆基指着他那肥硕的肚子,笑着问:“你这肚子那么大,里面装了什么?”
  安禄山慷慨激昂地回答道:“除了一颗效忠您的赤子之心,什么也没有了。”
  这类赤胆忠心的表演,大约和现代宣讲道德的牛根生有得一比,极大地赢得了李隆基的好感。
  安禄山得知李隆基和太子存在矛盾,就故意在他面前表现出对太子不敬。一次,李隆基让安禄山与太子见礼,他却不肯下拜,还装模做样说:“我是番人,没见过朝廷的礼仪,不知道太子是个什么官。”
  李隆基跟他说:“太子啊,就是未来的皇帝。”
  安禄山回答道:“我是个笨人,只知道一心效忠陛下,不知道什么未来的皇帝。”
  为了进一步麻痹李隆基,安禄山竟认比自己小十六岁的杨贵妃为养母。
  虽然表面上装得呆头呆脑,但安禄山内心却狡黠异常。他安排间谍常驻首都,专门陪同朝廷内亲,一有动静就飞马报讯,同时暗中做好了谋反的准备。
  由于和宰相杨国忠不合,安禄山害怕朝廷先发制人,遂以讨杨国忠为名,迅即发动了叛乱。唐朝政府丝毫没有准备,出战不利,众多大将因战败被杀,李隆基被打到了登基以来最艰难的底线。

  军队将士们认为此次叛乱,全都是由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引起,怒而斩杀杨国忠之后,觉得惑乱朝廷的最根本原因,是李隆基的爱妃杨玉环,因此胁迫李隆基必须杀死杨贵妃,否则就要哗变。李隆基身处底线,不得不在江山与美人之间做出取舍,最后还是舍弃了美人。
  杨玉环,这个安禄山的养母,最终成为安禄山竞底战略的牺牲品。
  接下来的中国历史,没有特别可圈可点的竞底人物和典型事件。元朝发屠杀征服天下,成吉思汗可谓杀人大魔头,我们将在竞底人物段位排名时介绍他,在此不多赘述,让我们快速进展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