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经济分析 – 11大难题主导的经济方向》
第37节

作者: 生于07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长痛不如短痛。 罢/工看上去是一种“双输”的行为,工人们好像损失很大。 但是如果深入分析下去,就会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对待生产导向型企业,真正聪明的工人们很清楚它的弱点。 首先,如果工人停止工作,开始消极怠工,那么这个规模系统很快就会瘫痪。 瘫痪的话,谁受损失最大呢? 很多人觉得受损失的是工人,因为工人没有了工资收入。 于是,一些给老板说话的人们,也利用这个话题,来教育工人们,要老老实实工作,否则大家都没有饭吃。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假象,真正的情况并非如此。 工人虽然在短期之内,似乎受到一些影响,但是最终要获益。 而受损的肯定是企业老板。 老板失去的是长期的利益损失,失去了这样的位置,老板的财富、老板的奢侈生活也都随之而去。 而且,他们将成为被社会最为鄙视和唾弃的人。

  长期来说,工人们将得到掌控自我命运的机会。 比如说,就是这样的生产导向型企业破产了,也无所谓。 就像GM一样,别看企业破产了,那些巨大的生产设施还必须运转,政府还得救助GM,因为GM涉及到太多人的工作。 这也就意味着,走掉的只是老板,而员工还在。 员工不仅在,还拥有了GM的股权,通过他们的养老基金,成了企业的主要股东之一。 就像俚语说的:“走了你张屠夫,人们还不吃肉了吗?” 破产之后,GM虽然进行了瘦身,关闭工厂,但是重新开始建立竞争力,与日本汽车展开竞争。 另外,一个工人自主管理的企业,自然是比生产导向型的老板控制的企业强得多。 英国在1980年代,撒切尔夫人领导下,采取强硬的经济自由主义措施,开始把曾经国有化了的企业重新进行私有化。把英国因为国有化而失去竞争力的经济扭转过来。 而私有化措施的核心,就是让工人们拥有工厂,每个人都拥有股权。 结果,80%以上的企业在短短一年之内,就实现扭亏为盈,有的甚至盈利非常丰厚。 这说明,只要让人们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通过平等的竞争,掌控自己的命运,在不需要提升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下,就发挥出强大的力量。

  在生产导向型经济中,老板希望工人们的身体状况处于较差状态,被工作“压弯了腰”的。 让工人们长时间工作,让工人们劳累,非常符合老板的利益。 举个例子, Google是“新经济”的代表之一,人们通过疯狂的工作,保持竞争优势。但是,Google有一条强硬的规定,员工每天必须锻炼1.5小时之上。 所以,在Google总部,有各种的运动器材、休息场所,让员工随时休息和锻炼。 这样的话,疯狂工作的员工们,就不会为了工作而忽视了休息,忽视了对身体的保护。 与之相对比,生产导向型老板不能让工人们闲下来,不能让工人们变“懒”。 因为,一旦工人们闲下来,就要进行思考。 一开始思考,那么就会有不同的想法。 这些不同想法的结果,就是挑战老板的经营方式,最后导致老板的垮台。 而且,身体是精神的基础。如果工人们身体健壮,往往就会积极起来,维护自己的权利,那么老板的很多措施就实施不下去。 于是,老板要求员工们勤劳,而员工们越勤劳,身体也就越累。 身体越累,也就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长远的问题。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和辛勤劳动的工人,是眼界最为狭隘,只注意到眼前利益的群体。 而这样只注意眼前利益的人们,是最容易受到操控的群体。 所以,老板是最喜欢这样的群体,然后把他们作为自己的盟友。

  在生产导向型的经济环境中,人们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 人是环境的产物,心理状态被环境所影响。 在人们都在追求物质、一切向钱看的社会环境中,人们自然就会落入生产导向型的价值观,希望通过获得既得利益而实现自己的“幸福生活”。 罗素说,财富是权力的产物。 也就是,财富的根本在于权力。 《吕氏春秋》说:“求之其本,经旬必得;求之其末,劳而无功。” 那么,谁垄断了权力,分分钟就获得了超额财富。 而没有权力的人们,辛辛苦苦也获得不了什么财富。 而且,其中的少数人就是依靠机会获得了财富,也随时会被权力依靠各种方式拿回去。 结果,人们越辛苦,就越穷困; 越穷困,就越希望通过辛苦获得财富,但是反而越穷困。 在辛苦和穷困之中,人们就从希望转变成为失望,从失望深化成为绝望。 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就是因为人们过于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失去了对整个大局的判断。 人们不想一想,如果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的贡献价值是100的话,那么在获得最初的时候,就被夺去了50以上,然后在消费的时候,又被夺去30左右,只剩下20留给自己,那么干起来有什么意思呢? 而人们的痛苦就在于,知道自己被夺去80,还是因为各种原因,被迫地在继续苦熬,还在继续干,希望某一天“奇迹”出现。 但是,奇迹不会从天而降,所有个人的奇迹,都必须需要自己来创造的。

  内心痛苦的人们,是最容易损耗的。 100年可能是个轮回。 在清朝末期,中国的状况被总结为一个词“东亚/病夫”。 现在,看看我们周围,有多少人处于精神压抑之中,而精神压抑的人们是不可能拥有好的身体的。 同样,身体的损害反过来影响精神,对让人们的精神更加脆弱,碰到事情的时候,精神也就更加痛苦。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人们还是局限于“利益第一”的价值观之内。而这样的价值观,也是生产导向型的老板们喜欢的。 因为,精神痛苦的人们更需要通过物质消费,来填补精神的痛苦和心灵的空虚。而人们则在获得可怜的物质之后,通过物质消费想获得满足。但是却发现,心理更加空虚,所以希望要获得更多的物质,填补心理的空虚。而在人们渴求物质的时候,就更希望通过听老板的话,做老板希望做的事情,巴结讨好老板而获得物质。 那么,老板就在整个博弈的过程中,完全占据了主动。 老板想给就给,想拿走就拿走,都看老板的心情。 就这样,人们就在被动的痛苦和不确定当中,迅速损耗着自己。

  而巴结老板,是需要付出的。 所以,人们买高档的烟酒,送给老板,希望老板给自己一点利益,或者不拿走自己的利益。 人们学习“处事艺术”,学习厚黑学等等内容,希望能够获得老板的青睐。人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餐桌上,希望通过吃饭,能够让老板对自己的利益有所帮助。 我经历过这样的场面,相信很多人也经历过: 一顿饭可以吃3-4个小时,然后整个饭桌上人们欢声笑语,但是所有的话题都集中在老板身上。 人们用各种的方式称赞老板,巴结老板,跟老板谈自己的难处,希望从老板那里获得点秘闻等等。 这时候,可能少数的人会想,这么做有什么意义,能够给社会创造什么价值?但是,别人可能不会这么想,会反过来问那些默默无闻的人,你为什么不去巴结老板?

  有意思的世界。 同一件事情,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得到不同的观点结论。 当然,对于这些老板来说,更有钱有势的人,则是更大的老板。 因此,也需要通过同样的方法,来巴结大老板。 所以,带着投资和大企业回来的海龟们,老板们是非常欢迎的,可以“众星捧月”;而没有带着投资的海龟,那么老板们从心里是瞧不起的,强行拆迁也好,自杀也罢,那也就无所谓了。 再举个真实例子,一个富裕地区的企业老板到落后地区投资,结果几乎天天被当地不同部门的人拉去吃饭,一顿饭3个小时,两顿饭下来,酒必然喝多了,一天就做不了事情了。 三个月下来,这个老板扔下投资了几百万的半拉厂房,落荒而逃。 当地的人们还奇怪,自己这么盛情邀请他,他为什么走了呢?

  生产导向型经济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 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最新出版的2006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3》指出,我国人才浪费严重,2005年,我国人才浪费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七成知识分子走在“过劳死”的边缘。 蓝皮书指出,中国的人才竞争力较弱,在世界属第三层次,远低于排在第一位的美国。中国的人才优势主要体现在人才队伍上,而在人才投入和人才环境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中国人才浪费问题研究》的作者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调查指出,我国人才资源能力发挥程度偏低,总体能力发挥程度的平均数为61.9%,与充分发挥的差距为28.1%。由此可见,我国人才浪费的程度是比较严重的。 专家进一步测算指出,2005年,我国人才浪费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我国人才浪费导致的经济消耗和经济损失超过9000亿元。蓝皮书指出,调查显示七成人走在“过劳死”的边缘。有关专家认为,如果知识分子不注意调整亚健康状态,不久的将来,这些人中的2/3将死于心脑血管疾病,1/10将死于肿瘤,1/5将死于因吸烟引起的肺部疾病和糖尿病等代谢障碍性疾病以及“过劳”和意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