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经济分析 – 11大难题主导的经济方向》
第2节作者:
生于0715 出口萎缩引发一系列经济连锁反应。 首先,大量出口加工企业关门倒闭。 有的数字说金融风暴之后,一些出口导向的地区加工企业倒闭40%。 但是,即使是剩下的企业,相对于国际市场需求来说,仍然供大于求。 所以,很多企业在无利或者亏本维持,不仅加工业务少,经常停工休息。 更重要的问题是,加工费用更低,企业更加无利可图。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国际经济形势没有出乎意料的显著好转,出口加工费用在恶性竞争中,会继续降低。 然后,更多的出口加工工厂会关门。
其次,为出口加工企业配套的服务业下滑。 出口服务业是涉及到原料生产、零部件配套、交通运输、相关生活与知识服务业的系统产业。 比如说,一个机械出口企业关门,会导致相关产业链条上的配套加工企业关门,影响到零部件生产、模具生产等。 出口减少会使公路、汽车、货柜等相关交通运输工具的使用率下降,开始出现更多的闲置。另外,相关工业服务业也会出现萎缩,包括工业建设项目会减少,办公用品减少等等,进一步影响到建筑建材市场、办公家具、办公用品市场的活跃程度。而且,相关的餐饮和生活百货等生活服务业的减少,比如说中低档饭店、办公相关餐饮和百货日杂店生意冷清等等。
第三,相关行业的人们就业率下降,整体收入降低。 但是,企业仍然难以找到合适的员工,员工难以找到工作。 相关行业企业关门后,很多人会下岗,但是人们可能往往并不一定会选择尽快就业。因为,在出口加工企业生存越来越艰难的状况下,根本不可能给员工加工资。企业已经无法承受增加的员工成本,如果加了工资的话,那么企业基本上无利可图,而且还面临着更大的经营风险,赔钱随时有可能。 赔本的买卖没人长做,所以企业宁愿招不到工人,将厂房机器闲置,也不愿意高价聘用工人赔本生产。 而对于工人来说,这些出口企业的工人几乎没有任何吸引力。 加工企业的主力农民工宁愿在家乡务农和打零工,也不愿意背井离乡,在异地加工企业中超负荷工作,然后获得“鸡肋” 型的工资收入。
很多企业的出口加工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企业需要连续生产和运转,才能够保持在一个行业的竞争能力。 而员工必须持续工作和学习,也才能获得持续的技能提升。 但是,农民工纷纷回乡,转作其它行业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们在出口加工相关的工作技能被浪费。 而失去员工的企业,再恢复规范的生产,保持市场竞争力就很难了。 而且,一旦农民工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农业技能的他们,还会考虑返回城市。 而城市已经没有他们的位置,那么这些农民工怎么办,仍然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日期:2009-12-03 00:48:51
四、产能和基础设施过剩
中国的外贸依存度高。 有一些数据显示,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超过80%。 这个数字可能过于夸张,实际数字可能要低于这个数字,但是外贸依存度也处于很高的比例。 不过,中国虽然是世界制造业大国,却处于产业链条底端。在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和制造加工、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的产业价值链中,产品的巨额利润基本被后其它的流程所垄断,中国只有制造加工环节,而这一环节的利润率极低,且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
制造加工的问题不仅仅是利润率低,更主要的是需要巨大的基础产能做配套。举个对比的例子,微软在2007财年,收入超过600亿美元,利润超过170亿美元。 而这些利润的获得,就是通过9万多人完成的。 而人们创造这些收入和利润的地点,主要在类似于学校的写字楼中完成的。 几乎没有生产设备,基本上也不需要大量的交通运输工具。 而中国生产数亿件衬衫才换得一架波音飞机。 这数亿件衬衫的原料、加工和出口则需要数十万人的辛勤工作,更需要规模巨大的生产厂房、配套的生活设施、公路、桥梁、港口码头等,同时还需要水、电、气等各种配套设施的支持。
当出口加工受阻,更是导致生产设备和设施的大量闲置。 比如说,当纺织业出口加工数量减少,大量工人放假回家的时候,纺织企业和配套企业或者整体关门,或者部分机器设备和厂房闲置。 这也就意味着,有很多厂房空了下来。 即使没有空下来的,也往往是开工不足。 而如果世界经济没有显著回暖,欧美大量消费不复苏,新兴市场消费不猛增,那么会有更多的厂房被闲置。 而这些厂房因为已经建立起来,已经变不回农田,生产不了粮食了。 所以,只能进行闲置。 如果时间长了,机器设备就只能按照废铜烂铁处理掉,而厂房则还需要重新花钱,改变用途,才能够重新利用起来。
这些企业关门,又会导致上游企业的关门。 比如说,纺织厂减产或者关门,会直接影响到纺织设备生产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让一些上游企业关门,同时让没有关门的上游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厂房也出现部分闲置。 而他们的生产设备闲置,进一步影响到他们供应商的生产设备的闲置。 这些上游企业的厂房也开始出现闲置。 同时,关门的上游企业会想法把设备卖掉,而且没有关门的上游生产企业的设备也发生闲置,于是市场上生产设备供应增多,而销售反而减少。 这又引发对上游设备生产需求的减少,并且导致整个纺织机械相关产业对钢铁需求的减少,形成一系列的上游产业连锁反应。
而且,配套服务业受到打击,也影响到相应的设施。 比如说,为了支持加工出口,首先需要大量的写字楼,支持相应的办公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 这些服务的需求旺盛,引发了办公写字楼的大量需求。 于是,办公写字楼的需求出现明显的缺口,刺激了办公写字楼的蓬勃建设。 但是,当这些写字楼建起来之后,突然发现出口加工的需求减少,不仅新增加的写字楼用不上,连旧的写字楼也因为出口加工的减少,跨国企业的收缩,很多也开始闲置。 于是,造成写字楼的供应过剩。 同样,写字楼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不可能说拆就拆,只能希望出口加工的好转,救这些写字楼。
出口加工业配套服务的商场、酒楼、超市、小商品市场、大卖场等相关配套设施也会开始出现闲置。 在出口加工经济集中的地方,出现了大量的外国客商,这刺激了当地商人建立“商品城”,提供销售和洽谈的场所。 随着出口日趋火爆,豪华的“商品城”开始拔地而起。 但是,这些商品城建成的之后,往往很快就发现过去大量的客商似乎一夜之间就消失了。 同样,当地的餐饮、生活等配套设施也经历相同的过程。 失去了出口加工支持的服务业,只能面临萎缩。如果承租的人少,那么这些店面的装修、货品、家具等也只能弃置。 然后,撑不下去的店面变得“人去楼空”。
日期:2009-12-03 01:44:12
嘿嘿,房地产是个很有意思的领域,充分反映了社会各利益阶层之间,进行的不对等博弈问题。 中间有很多让人迷惑的地方,所以人们的预测经常会出现错误。 但是,当分析清楚博弈背后的利益根源,很多内容就迎刃而解了。
房地产问题应该放在整个社会背景下看,就更容易进行分析和思考。我跟踪房地产市场几年了,到时候把我的一些思考心得分享一下。 等我先把后续的问题写完,然后可以深入讨论房地产与其它问题之间的关系。
先说一句,罗素说,经济是权力的产物。楼市和房价就是这个原则的最好体现。 以后共同分析探讨。
日期:2009-12-03 02:27:57
四、产能和基础设施过剩 (续:中观和宏观)
大型工程在经济火爆时期大量上马,很快变得过剩。 举个例子,为了火爆的出口,船舶需求也大幅增加。 于是,船舶建造也就成为火爆的经济组成部分之一。 而要想造船,就首先需要建设船坞,于是大量的船坞开始建设。 因此,造船业的兴旺带动了钢材和水泥的旺盛需求。 不仅仅是船舶需要钢材,造船的船坞建设也需要大量的钢材。 所以,就形成了双倍的钢材需求。 但是,突然之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对于船舶的需求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 有的船坞直接出现闲置,有的船坞虽然暂时仍在造船,但是如果没有新的订单,也会很快闲置。 结果,不少船坞就像厂房、写字楼、“小商品城” 、“家具城”等配套设施一样,开始大量闲置。 如果世界经济不出现出乎意料的巨大好转,那么越来越多的大型工程设施就会闲置下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